不同学理看“利他”

王学秀 原创 | 2018-12-17 17:07 | 收藏 | 投票

  在管理实践中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无论在企业层面的“伦理”和“文化”还是员工层面的个体行为,都会遇到“利他”这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人们纠结于这一名词,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问题上:什么是利他?利他和利己(自利)的关系是什么?我为了自利而利他行不行?有没有脱离利己的纯粹的利他?

  由此看来,利他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企业的行为取向和人的行为导向的实践性问题。从学理上看,利他是诸多学科尤其是伦理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正好,近期看了不同学科的几本书,都涉及一些“利他”方面的内容,姑且做一个“堆砌”和简要评介。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书中提到利他,是作为“六项精进”的一个部分,即:(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谦虚戒骄;(3)天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稻盛先生说: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

  稻盛先生首先是一位实践家,所以他将利他说的很实在、很“实践”,没有在理论上做过多的“纠缠”。当然,如果仔细品读,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希望进一步“理解”的内容。比如,“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这句话中,依然包含两方面的“出于”,是“出于”自利?还是“出于”纯粹的“关爱”?在《活法》的相关章节中,稻盛先生也对利他做了系统的解释。

  第二本书是法经济学方面的,作者是著名法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在《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一书中,熊老师说,“人是自利的”,是经济学者对人的特性所作的描述。但是,很多人会反感这种描述,他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人事实上不是自利的,因为人会做很多利他的事;第二,人“不应该”是自利的,人“应该”为他人着想。熊老师怎样面对这两个问题呢?

  关于“人不是自利的”的问题,熊老师举出了极端的自私、极端的利他两个行为参考点。前者如开车时下车窗、丢出垃圾,后者如日行多善之外,每个月还把薪水绝大部分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这道光谱上各个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同,但都可以从“人是自利的”这种角度来解——“摇下车窗丢垃圾”是自私,当然也就是自利;捐钱做善事虽然是利他,可是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慰精满足,这显然也是自利。因此,不论行为表现的外观如何,在本质上总有自利的成分。

  关于“人的行为应该利他”的观点,也值得仔细酌。熊老师认为,第一,社会科学是探讨社会现象“是”如何,而不是社会现象“应”如何。论述“应”如何,只是道德上的呼吁,或许可以满足一般人心理上的期望,但显然对分析实际现象毫无帮助。第二,如果人们接受“人应该是利他的”这种原则,那么他如何处理不同关系的交往——和家人相处、和亲戚相处、和好朋友相处、和陌生人相处呢?这些关系的亲疏远近,难道不是已经反映出“自己”这个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一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利害)考虑,而决定“利他”的程度!第三,“应该”代表一种束缚,限制了人们行为上自由取舍的空间。

  在他的另外一本书《法的经济解释:法律人的倚天屠龙》中,熊秉元老师继续说到这个问题:

  关于人是自利的,更容易引起一般人的困惑、排斥乃至于贬抑。他认为,首先,自利是指人的行为,“是”对自己有利的。这是一种实际上的描述是“实然的”(a positive description),而不是“应然的”( a normative prescription)。无关价值判断,这是一种对事实的描述刻画而已!其次,利益( Interests)包括很多种:物质精神,狭义广阔。把自己打扮得风光亮丽,固然是自利;把自己的家小照顾得快乐康健,当然也是自利。很少有人是不顾自己、自己的家小,而心一意去照顾别人、別人的家小。当然,这些人的行为,也是自利,只不过“自利”的内容,与众不同罢了。雷锋的行为,是不是属于这一类,可以当成作业,好好琢磨。最后,熊老师借助说诺思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认为,经过长期的演化,自利已经是人的本性,“利他”,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会出现。

  经济学上与自利和利他紧密相关的一个话题是成本效益问题。在本书中,熊老师在探讨自利问题之后也对成本效益做了分析:成本效益所涵盖的范围远不止于金钱货币、商品价格等,情感、道德、良知、伦常都隐含利弊得失、好坏高下,当然也是分析的对象。比如,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人,平日维持“乐于助人”的习惯(规则),一旦面临类似的情境,自然习惯性地出手挺身。英雄豪杰为民的举止,反映出当事人考虑的内容,和一般人不大一样。“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虽千万人,吾往矣”都还是成本效益分析后的取舍。

  在此基础上熊老师认为,人是能思索、会思索的生物,思索的性质就是希望趋利避害——只是每个人对利害得失,有不同的评价而已!试问,如果面对环境里的各种情境,不是考虑好歹得失,那么,人们依恃的是什么——批评(质疑)成本效益分析的人,不妨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不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是什么?

  由上述可见,熊老师坚持经济学的“自利”基石,但也并未完全否定利他,比如前述——利他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会出现——只是没有说明什么是“特殊条件”。

  那么,经济学之外的学者如何看待利他问题?先看看文化人类学者的观点:

  彼得·里克森和罗伯特·博伊德在《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一书中提到了“利他主义与同情心”的问题。他们认为,“大量详尽的证据表明人们容易被利他的情绪所感染,这驱使着他们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在没有奖惩的时候也是如此。人们常常会做好事不留名,或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于危难之中。自杀式袭击者宁死也要伸张他们的诉求。人们愿意付出鲜血的代价。”当然,两位作者也马上注意到了人们对此类行为的困惑乃至质疑,这些质疑者认为,这样的例子仍不足以说服很多对利他动机抱有怀疑的人,因为他们认为例子中所有的利他行为实际上都是由自私行为所装的,比如生物经济学家 Michael Ghiselin的话——“刺穿利他主义者的身体,你会看到伪君子的血”。

  尽管如此,两位作者倾向于肯定利他主义行为,他们认为,近年来进行的一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实验研究,使得对善行动机的怀疑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这些实验都仔细地排除了自身获得好处的可能,但实验结果证明,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会做出利他的行为。关于利他的驱动因素,心理学家 Daniel Batson认为,同情心是解释利他主义的关键,一旦同情心被激发,人们天生的无私动机就会驱使他们努力帮助受害者减轻痛苦。

  我国哲学家陈嘉映老师在《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中,也就利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老师说,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各方各面的支持造就了人性自私论的强势。他引用了达尔文和道金斯的理论说明。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尝试从“完全从自然史的角度”来解释利他行为:虽然人像其他生物个体一样从自利开始,然而,“当部落成员的推理能力和料事能力逐渐有所增进之际,每一个人都会认识到,如果他帮助别人,他一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这样一个不太崇高的动机出发,他有可能养成帮助旁人的习惯”。道金斯在其《自私的基因》这一书中探讨“自私与利他的生物学本质”,认为成功的基因都是自私的,“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在介绍了上述观点后陈老师评价说,按照互惠利已的说法,我们的道德其实根源于我们的自私。但是,生活中依然有许多用自私论来无法解释的事情,比如善良和友爱、急公好义甚至杀身成仁等,尤其像“一个巴勒斯坦青年身上绑了炸药去施行自杀性袭击”这样的事情,“要把它解释成自私可不容易。基因理论帮不上什么忙,这个青年没留下也不会再留下任何基因。博弈论也用不到这里一一他从此再没有重复博弈的机会了。”

  基于此陈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宗教信仰,这些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被视做派生的东西而不是原始现象?同时,即便证明了“侧隐之心、仁爱、友爱都对我们自己更加有利”,但反过来,我们又需要解释为什么存在着那么多“过度的自私”、邪恶甚至残暴。

  可见,与里克森和博伊德两位人类学家一样,陈嘉映老师也不赞同利他源于利己的说法,他可能更加倾向于,同情心、仁爱心和恻隐心,更多是一种“原始现象”和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始动力,而不是人类出于利己“精明计算”的结果。

  总体看,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理出发对利他的研究,有交集,也有差异。尽管也承认“利他”会出现,但经济学者更加倾向于自利人的假设。且如果将“自利”和“理性”的内涵扩展到精神层面,即自杀袭击者的行为也是“精神自利”的,那“利他”就完全是出于“利己”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讨论利他、利己这一类的问题,除了在学理上得到一些知识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之外,更希望在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看待利己、利他这些理论在管理中和员工个体行为中的体现,以便找到更为合宜的解决方法。比如,哲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更加强调人的同情心、仁爱心等,不愿意承认“自利霸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文化建设中强调道德的作用,正如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提到的:

  人之自利也,循物竞争存之运会而发展,其势力之盛,无与敌者。同情诚道德之根本,而人群进化,未臻至善,欲恃道德以为成立社会之要素,辄不免为自利之风潮所摧荡。

个人简介
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核心主讲教授,劳动部“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组成员、核心主讲教授,主持与参与多家企业企业文化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学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