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博明道王胜会:企业家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创新社创新课堂

叶筱静 原创 | 2018-12-19 11:09 | 收藏 | 投票

 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已经不仅仅要求专业性了,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创业导师王胜会认为,创业更重要的是跨界的知识积累和长远的经营眼光,最重要的是专注的工匠精神。12月12日,《创新课堂》邀请到了弈博明道创始人王胜会女士,为我们解读企业家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

01

要在创业的窗口期抓住用户痛点

根据“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的创业机会窗口理论,王胜会做出了解读。她认为,创业必须依靠时机,要抓住创业的窗口打开期。在创业的前五年,应该考虑填补领域或市场的空白,找到一个可能的项目就应该马上落实,这个时候的市场刚刚被发掘,竞争关系弱,容易大展身手,获得收益。

然而事实上,创意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因此多数创业者都是在行业已经发展5到10年的时间里才介入的。这个时候的市场不够稳定,可能同类产业互相角逐,创业者应该紧密的结合用户的痛点,找到自身的独特性,占领自己的一片市场。

但如果到了一个行业发展了10到15年的时候,一般来说窗口就已经关闭了,此时介入市场为时已晚。不过此时可以回到第一步,依靠现有产业寻找领域空白。讲到这里,王胜会讲解了一个案例——

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美国新的经济支柱,大批企业因为人才问题而重新布局,此时传统的邮政和货运公司已经不能满足新兴企业对于时效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这就产生了领域空白,美国著名企业家弗雷德·史密斯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创立了后来遍布全球的“联邦快递”,其本人也被誉为“隔夜快递业之父”。

这个案例正是对“创业机会窗口”的完美注解。事实上,这个案例中还有另一个创业要点:创业一定要抓住用户痛点。

王胜会讲到,只有找到了用户的痛点,才能确定首批用户。一个创业项目一定是用户急需的,这个项目才有可能立足。在上面的案例中,弗雷德·史密斯正是抓住并解决了企业之间对于新型快递的需求,才有了后来的“联邦快递”。但有时候一个需求并不完全是用户的痛点,这时候就需要创业者花费精力和成本培育新的用户习惯,让用户体会到新产品的优点,这就是所谓的“兴奋点”。可以说,每挖掘并解决一个具体需求,就有可能对应一个创业项目。

02

三能创业人才模型

在创业窗口期、抓住用户痛点、设立创业项目,接下来就是创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人。

王胜会提出了自己原创的“三能创业人才模型”: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谈。她认为“写、讲、谈”就是跨界创业者的基本技能。

在当下,知识与信息大规模流通与交换,任何行业都要求广泛的知识储备,因此,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在某一行业的专业性,而是需要“一专多精”的跨界人才。多重身份和多重职业的多元生活已经是很多创业者的选择。因此,创业者应该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工具叫做“标杆学习”。标杆学习是一种追赶或超越领头羊企业的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其实质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持续改进过程,是带着超越目标学习的过程。

王胜会认为,不管是企业还是创业者个人,都应该有标杆学习的意识:确定对象、收集数据、确认差距、确定计划、推进方案。企业产品不断迭代,个人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不断精进。

03

工匠精神是创业之基

王胜会认为,创业者万事俱备后,还应该拥有长远目光,专业专注的为用户服务,以此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是工匠精神。

王胜会举出了多个案例来说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例如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连煎蛋这样的事情都要求徒弟有十年的经验;瑞士宝珀有一款名为“1735”的机械表,内有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位顶级表匠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只......正是这些较真儿到极致的精神才成就了这些成功的企业。

王胜会总结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秉持着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地追求极致。创业者更是要追求利他心、感恩心、给予心,不断舍弃利己心、攀比心和索取心,不断追求精神和技艺的极致才能成功。工匠精神不见得能使每一个创业者都成为成功的创业家,但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创业者,都应该时刻秉持工匠精神。

《创新课堂》是创新社推出的一档全媒体直播科创类节目。整合100位创新导师资源,涵盖投资、金融、行业技术、商业模式、营销、法律政策等多个领域,聚焦各行业创业者,以线上直播+线下小班授课的形式传授创业知识及经验。

个人简介
创新社创始人,《筱静观察》主持人,资深互联网人、媒体人、创业导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叶筱静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