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成长

李杰 原创 | 2018-12-19 12:35 | 收藏 | 投票

  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这个“56789”,就是改革开放40年后,晋江民营经济交上的成绩单。在《中国民营经济40年》 一书中,庄聪生小结了福建晋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也是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结的“晋江经验”——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而民营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及在创业进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践,真正改变了中国。

  波澜壮阔的实践自然也伴随着先进理论的创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一书,回顾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经历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与理论探索。与之相随的,是在所有制关系、资源配置方式、宏观调控模式、分配关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所实现的渐进式的调整与变革,这其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经济理论的创新。

  在复旦大学张军教授的《大转型:中国经济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中,将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进行了比较,苏联东欧依据“华盛顿共识”

  所进行的改革都经历了经济衰退,有的至今没有恢复元气,而中国采取的“渐进式改革”,则是依照中国自身的特点——不是先“做对价格”,而是首先“做对激励”,通过不断调整企业与政府、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来使得经济的发展具有持续的动力。同时,采用产业政策(即政府调控下的经济发展策略——“约束下最优”)来规避市场的不完全,使得不同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相互竞争。

  按照张军教授的说法,现有中国市场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某些不完美的地方,由于中国的人情社会的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在目前市场制度逐渐完善、经济追赶阶段完成之后,“亲商的”发展战略应该适时转变为“亲劳工的”发展战略,由于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有助于经济顺利地从基于投资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基于创新的发展阶段,这种转变也是中国的社会改革政策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普通人来说,北大薛兆丰教授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老百姓和青年学生通俗易懂的经济理念普及读本。如何看待价格、市场、财富,薛兆丰从具体的交易场景入手,通过透视交易背后的逻辑,来重新帮助大家看清公平和效率之间的考量。在他看来,“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是人类社会的长期难题,而经济的制度设计,则是尽可能给这个难题以一个完美的解答。

  最后再来看看民营经济的成功案例——《华为没有秘密2》,在吴春波教授看来,华为之所以取得很多的成功,是来自于任正非和华为的分享机制。仅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为了让员工吃好,任正非多次组织食堂大比武,并担任评委。在外吃饭时,谁的官大,谁的工资高,谁买单。所以,乐意分享,特别是企业创始人主动分享财富给全体员工,是华为利益共享机制的前提与条件,也是华为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通讯企业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点,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比很多国有企业做得要好,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更新。

李杰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资深电子商务运营专家,媒体专栏作者。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