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企业五大机能系统作用与管理策略(连载之四)人力资源机能管理

王先琳 原创 | 2018-12-29 08:05 | 收藏 | 投票

 王先琳:企业五大机能系统作用与管理策略(连载之四)人力资源机能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机能就是指人事部门在向企业内各部门提供建议和帮助、录用人员、培养和训练职工等方面所要完成的全部功能。近三四十年来,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理论几经变化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由物向人转变,这是历史的结果。1983年,在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约800名企业主持人、管理专家及学者中,92%的人认为,人事工作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所谓企业管理,就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在我国,许多改革人士大声疾呼:“当前最重要的管理,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启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组织管理中,还没有什么设备是可以满意代替人的智能的。他们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世界已进入再次发现人的时代”。二十世纪是机械化、信息化掩盖人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将再次发现人。有三个管理名言流传于世:“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关系已经逐渐演变成互动和合作的关系,“人本管理”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要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永远不能忽视“人”的因素,毕竟,一切政治、经济活动均离不开“人”。

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工作就是将最好的人才放在最大的机会中,同时将金钱分配在最适当的位子上,就是这样而已。传达理念,分配资源,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再挡在他们面前。”看来人的觉悟和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因此,日本曾喊出“人的因素第一”的时代强音。这也是从中国老师那里学来的。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别国的民族,在日本企业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日本的企业管理,是美国经验加日本国情,再加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三者的结合”。这也许就是日本经济成功的奥秘。中国的《论语》、《孙子兵法》、《三国志》、《鞍钢宪法》都是日本企业家必读之书。美国经济的衰落,使美国人认识到:美国的失败,不是败在“物”,而是败在“人”。论人,对照日本无论“蓝领工人”、“白领工人”那种忠诚企业、热爱工作、上下一心、团结和谐的状况,美国人就自愧不如了。

“人本管理”理论的确是当代值得关注的管理学说,但我们应怎样去解析“人本管理”的精髓呢?从安然、施乐、世界通讯等一系列全球大公司所传出来的丑闻,到国内的银广厦、中科创等一连串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再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遭遇来自组织内、外的严重信任危机,都清楚的显示了一个信息——道德和法制始终都是商业文化的两块基石,钻法制的空子虽能得逞一时,可绝逃不过道德的无形之手!有鉴于此,人们不禁会想,企业的“人本管理”者们是否太过片面地追求人的行为和能力,而忽视了人的心灵和素质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今天的人们或者说管理者们,可能忽略了人的品格培养。“品绩管理”理论恰似一剂良药,一场及时雨,使“人本管理”学说的形象变得丰满和立体起来——相对于工作技能来说,品绩力就是生产力,甚至决定生产力!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若没有坚实的良好品格作为基础,是产生不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的,那就仿佛在一条危险的路上走着,迟早会遇到不可逆转的倒退甚至崩溃。我们对良好的品格之于人的重要性耳熟能详,可品绩力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却不甚了了,甚至于不以为然。品绩力不同于我们常听到的领导力或者执行力,因为品绩力与职位和分工无关,它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能力,与人的品格关系紧密,是企业里所有人的品格力量的综合反映,能对企业绩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若把企业/团队比作一个人,品绩力就是这个人的品格素质,有意无意之间能留给别人好的或不好的印象,使自己的努力收到理想或不理想的效果,会对实现目标产生有效或无效的作用。无数的案例和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人,良好的品格是取得人生成功的基石,而对于企业,高效的品绩管理可以产生理想的绩效,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机能应该是企业机能系统中的关键机能。企业人力资源机能主要应包含三个方面工作。

A、把人特别是人的品绩看成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中,是人创造了成功而不是机器。在构成企业的人、财、物三要素中,第一是人,人是这些东西的主宰,人是最宝贵的。企业的人机结构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内职工素质的竞争,推动企业的发展的并不是资金、技术而是人,构成对企业生存威胁的也是落后的人的素质和经营观念。

B、将人力资源机能与其他机能相联系的应该是企业的激励机制,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C、有较为长远和详细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训的计划和制度。从经济学的常识中我们知道。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把人视为资本的一部分这样的人就太少了。亚当·斯密曾大胆地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的能力,全都算作是资本的一部分。H·冯屠则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并不会贬低人格,或者有损于人的自由和尊严,而恰恰相反,舒尔茨主张把人力资源明确地看作是资本的一种类型,看作是一种生产出来的资料,看作是投资的产物。

人力投资是技术先进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他把对人力投资看成是可以增加人类活动(劳动)的生产能力的价值,而且它能产生一个正数收益率。为此,他把人力资本投资概括为5个方面:(1)医疗和保健。它包括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费用;(2)在职人员培训;(3)正式建立起来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4)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5)个人和家庭适应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他认为,拿劳动对于产量的贡献来衡量,现在人类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其余各种形式的生产能力的总和。这因为存在一个简单事实:人类是向其自身进行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通过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经过专业学习、培训与继续教育工程,将增进劳动者的智能素质和品绩力,一旦投入生产过程的运转,首先缩短的是劳动者对劳动客体(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对象物、生产流程、生产环境等)的状况、性能、工艺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的认识与熟练过程,即缩小生产的主客体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劳动者较快进入生产过程,与其他要素结合而形成生产能力,也就是品绩力决定生产力。

 

个人简介
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营销咨询网、全球品牌网、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先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