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时间换真相?评冯小刚“十问”与刘震云的“细节”

卢永峰 原创 | 2018-07-12 18:39 | 收藏 | 投票

                

面对崔永元的追问和举报,沉默两个月的冯小刚和刘震云天终于先后发声回应,事态进展犹如一道道飓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其中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7月111230,冯小刚通过微博发表了长图,标题是《十问崔永元》,并且开放评论区,至当晚22:20,评论数量已有10万多条,转发量也超过5万次,点赞数为30万多次。刘震云则在20:56发表长图,标题为《事情的真相,与崔永元相关的一些细节》,但未开放评论区,至22:32分,转发量为7894次,点赞数为16284次。冯小刚在刘发布微博后15分钟后(当日2111)转发刘震云的微博,再次引发一万多条评论。

   

相比冯小刚的“十问”中给崔下了一个新定义“坏人”,作家刘震云的回应要少一些情绪化用语,但回击力度却丝毫不减。在微博中,刘震云突出“腥风血雨之后,真相和时间,是最有力量的。​​”他主要是以贴图等方式公布七件“真相”,笔者简单归纳了一下,也是针对崔的言论而回应的(各方言论具体请参看微博原文)。

1、认为崔断章取义。对要女儿“不要脸”内涵的解释,刘认为原意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要敢于向别人请教;2、认为崔说谎,自己和女儿没有向崔道歉;3、认为崔辱骂别人,涉嫌侮辱罪和诽谤罪;4、认为崔恐吓别人,有些表述属于“黑社会语言”;5、认为崔移花接木。称当初和崔讨论的是书名,电影名是电影公司的自由。6、认为崔“莫须有”。和冯小刚一样,刘针对电影角色和现实对号入座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认为电影角色“严守一”有七个方面都不和崔对应,不是对崔永元的映射。而且,书和电影都未公开,崔就攻击和谩骂,有悖基本的学术常识。认为崔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不应采取谩骂的方式。7、认为崔前后不一。自己曾帮助过崔,崔的恭维和现在的“破口大骂”不一致。

  

冯小刚的“十问”中,也是否认了电影《手机》的角色映射了崔,同样认为崔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文艺作品切忌对号入座是一个常识。此外,冯还指出崔“冒充社会良心”,把电影明星描绘成“十恶不赦”等。因此,冯和刘都针对电影映射问题做了回应,问题的指向都在于质疑崔的批评违背常识,在动机上是有问题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言是有一定意义和情感指向性的。笔者认为牵涉的事实应该经过客观认定,当事人应避免以激烈言论和事实描述相混淆。任何没有客观依据就先“扣帽子”的做法都是和公众人物的身份不相符合的,也是很难服众的。同样,有网民指称的“冯裤子”等等用语也是一种讽刺,“打倒”之类的语言偏激,并无客观事实的中立立场。

事实只能有一种,时间却很宝贵。

笔者查了一下,至7月11日,冯小刚的新浪微博粉丝数达到了2214万余人,刘震云粉丝数量则为14万余人,崔永元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为1529万余人.三者粉丝总量达到3757万人!再加上拥有106万粉丝数量的大V宋祖德当日14:09的微博——“冯小刚请哪个枪手写的”引来的1万多次点赞。而相应的,在冯转发刘以万次起跳的评论更是会引发再次转发。笔者注意到,相当数量的评论指出,刘和冯应对于崔举报的核心问题即明星偷税漏税问题做出表态。毫无疑问,这些评论所引起的关注量也是万人级别当量的。

从舆论角度分析,这次风波两个月来已经牵涉到了越来越多的影视界明星和公司,这种隔空“吵架”不仅是法律问题、道德问题,更是近期一件重量级公共舆论事件,占据了大量公众注意力资源。但笔者遗憾的看到,除了涉及的税务机关以外,至今似乎还没有制约双方情感过激言论的第三方机构出面干预。“血雨腥风”的语言暴力无形中成为一种通往无休止、无底线的指示牌。

笔者认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要尽快避免事态出现情绪化和升级恶化,迫切需要第三方公权力机构对争议事实加以论证和公告。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真相需要澄清,时间也不宜拖拉太久,以减少浪费宝贵的公众注意力和情感资源,同时净化影视生态和网络空间,造就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个人简介
中国整合营销高峰论坛主席|索象营销策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一点素心,三分侠气|期待与你互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