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C2M模式如何更有效贯彻实施!

詹长霖 原创 | 2018-09-18 14:27 | 收藏 | 投票

/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 詹长霖

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是互联网时代的词汇,它的本质是需求驱动的制造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反向订购,用户订多少,工厂就生产多少,彻底消灭工厂的无效库存。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实现C2M?核心就在于

在供应链架构上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实现方式:一种是强调“快速反应”;另一种则强调“提前预判”。

快速反应

当客户需求不明确的时候,供应链基本不做任何实质性的动作;当客户需求明确后,快马加鞭,组织小批量多品种采购、单元式生产、多频次多模式运输……为了快,有时候甚至不计成本!其目的只有一个,缩短供应链链路,压缩从客户下达订单到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的整个供应链履行周期,使之小于客户期望的交付周期,从而以最少的库存和最短的时间来实现客制化产品的交付。

 

然而,这种模式的形成往往需要满足几个前提:

首先,产品利润足以覆盖为了“快速反应”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其次,链主的控制力强,能够驱动上下游实现“快速反应”;最后,供应链现有技术具备驱动“更快”的条件。例如马车时代需要数周的运输时间,到了航空时代则只需要一天,技术的变革让供应链有了“快”的可能。

 

提前预判

强调“提前预判”的供应链模式,它的核心是“需求管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需求管理”就是做预测,做forecast,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抓取历史进货、销售、库存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函数模型,并假设未来是对过去的某种程度的重复,最终做出面向未来需求的预测。在供应链复杂性较低,以推为主的供应链环境下,这种预测方式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但是在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市场变得复杂多变,供应链需要随需而动,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需求管理”能力变得更加的重要。

 

“需求管理”分为两个层次:需求感知和需求塑造。

需求感知,即通过捕捉需求相关因子的变化来预判需求的变化,例如天气、促销、经济环境、政策、人口、特殊事件等,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则需求将发生变化。为了感知需求,我们需要为此建立相关因果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预判。

 

需求塑造,即根据需求感知模型,反向调整需求相关因子来塑造未来需求,促销就是最典型的需求塑造方式。除此以外,还有调整售卖方式、调整售卖地点、调整售卖SKU等需求塑造(引导、转移)模式。

 

事实上,“快速反应”和“提前预判”两者并不矛盾。就好比许多伟大的运动员,不仅动作迅速,思维也很敏捷。两者结合,威力无穷!

 

新零售下的C2M,恰恰需要的就是这两种能力的结合。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的结构优化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的数字化来提升需求管理能力。

 

个人简介
AIM公司CEO兼首席创新官 被授予“2013年最佳创新力专家”—2013中国企业商学院院长(总裁)年度论坛暨颁奖盛典 2012年获选“2012年度全球华商新领军者”
每日关注 更多
詹长霖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