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离钱越远,钱离口袋越近

冯仑 原创 | 2019-01-16 15:4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序、何为觉者?

  无论做企业还是做生意,我们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把企业做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不辜负未来的时光。

  大部分人都能看得见,但看得见不等于看得清,看得清不等于看明白。

  从看不见到看明白,基本上都是平面的。

  所谓觉者,再加个悟,实际上就叫看透。

  本来是个害,但是我既坚持了原则,又讲了人情,利和害之间有转换,既帮了别人,也帮了自己,这就叫觉者。

  看透人非常困难,老话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中国做企业、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人情世故,你要知道别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做企业难就难在这儿,而且中国人很害羞,很多观点都不直说。

  我有一次去越南,看到KTV里唱的歌,歌名就叫做《你爱我的样子很中国》。

  我想这是啥意思?

  歌词是说:你爱我,但是你磨叽;又想说,又不想说;想动手,又不敢抄家伙。

  中国人因为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直接,给我们带来很多错觉,甚至是幻觉。

  所以在中国做生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就变得要求特别高。否则,就很难做成事儿。

  而人生要想觉,要看透,并不是在自由状态下能觉的,一定是经过了磨难,从而体会人世间的一些道理。

  人世间的道理,总结下来,最重要的无外乎这六件事:利害、苦乐、生死。

  赚多少钱?有多少幸福和痛苦?能活多久?这些是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

  算不准天天算,说不明白天天说,想不清楚天天想,世界上谁把这个事弄明白了呢?

  只有一类人弄明白了,是宗教,宗教特别简单,通通划等号,多等于少,少等于多,有等于无,无等于有,苦等于乐,乐等于苦,生等于死,死等于生。所以你要想觉,功课都在等号上。

  一、利害

  人世间每天琢磨的事,最算不清、天天算的事,就是利害这件事情。

  1.争和让

  利害就是钱,我们做生意最主要是钱多钱少。

  做一个判断,这个项目对自己有利不利,另外这件事情对公司有利不利,对家人有利不利,也就是说我们是追求一个所谓利益。

  利益的一个表现就是货币,这叫钱,这是我们每天要做的。

  可是生活当中,我们会怎么处理利害呢?我们就叫争,斤斤计较。

  比如说我卖一瓶水给你,我能挣十块钱,九块九我都不同意。

  这就是把两件事对立起来,多和少看得很绝对,很多做生意的人是这样的,但是做大生意做得好的都叫让。

  让就是一个瞬间的多和少不把它绝对起来,把它相对起来,这样的话你就能够很快达成交易。

  这叫做利润之后的利润和成本之前的成本。

  所谓利润之后的利润,比如说我能挣十块钱,合理合法,但是我就赚八块。

  因为要赚十块钱,可能要谈两个礼拜,最后能谈成,这两个礼拜你的成本八块钱就出去了,内心的不愉快值一块钱,其实一块五都没了,就赚了五毛钱。

  还导致别人很烦你,觉得你这个人很鸡贼,他第二次再也不来找你了。

  但是我让他两块钱,他有成就感,觉得占我便宜了,那我的机会就多了好几倍,我就可以选择了,以后一旦有机会第一时间就找我。

  这样的话,我就加五毛钱给你更好的服务,多赚一点也是可以的。

  如此一来,慢慢地、我们就积攒了好的口碑。哪怕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怕。

  所以,我们注重的是交易的频次、交易的感觉,而不注重交易的绝对利润,我们叫做利润之后的利润。

  那成本之前的成本是什么呢?就是高看人一眼,给人面子。

  按鲁迅的原话,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抓住了面子,就像抓住了辫子,人就过去了;当你给别人面子的时候,在中国交易就达成了。

  亚里士多德说:“中国是一个戏剧化的民族。”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所以中国人都叫下不了台,因为从领导到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台上表演,说的都是台词。这就叫给面子。

  美国人对于“面子”的解释,就是你的行为使对方倍感尊荣。

  比如我做一个事情,让王总感觉到受尊重,这就叫给面子。

  所以,你注重成本之前的成本,就一定会尊重别人;而你很好地尊重别人,别人就愿意跟你做生意,就这么简单。

  在中国,要把面子这个功课学会,建议大家先搞清楚“面子”这件事。

  中国人有时候为面子生存,为虚荣心存在,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

  我在钱的问题上,一般都遵循一个“让”字,每次跟别人谈生意,都谈得比较顺,因为不计较。

  一个生意上的伙伴告诉我,如果让对手不舒服,其实会损害你的信誉。

  在商场上能够做生意,还能成为朋友,其实不容易,关键的就是你对于利害的看法,你是让还是争。

  争的人是绝对化的,当下很有成就感,但是事后路会窄。

  所有的人在生意上,最后在利害上的差别都是对钱的看法,也就是价值观。

  比如,同样是炸油饼,一种人认为钱很重要,把钱看得很绝对,斤斤计较,就会把面弄少一点、油差一点,只要赚到钱就可以。

  但另一种人认为让人吃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就用最好品质的油,用好的面,同时在给人拿油饼的这张纸上面写两个字,提醒注意烫。

  一个人心中有别人,大家慢慢都会意识这点,排队来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天下的事就是这样,马云每次讲使命、愿景、价值观,讲来讲去就是讲这件事情,就是心究竟在哪儿?

  心在钱上,在钱前边,还是在钱后边?

  好的企业心都在钱的后边,就是愿景和使命都不是钱,他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没说“要做最多利润的生意”。这是马云的使命。

  但你发现,这都跟利润没关系,说的都是前瞻、很远的事。

  这些人就叫做有使命感的人,而这些人他按照使命去做,做成了。

  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天下人都给你小费,中国14亿人,一人给你一块钱,就相当于每天赚14亿多。

  因为你心里想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是帮别人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挣别人的钱。

  所以在利害这个问题上,一个是不能把它对立起来,不能绝对地认为多就是多,少就是少;再有一个,心要在钱前边。

  心正好在钱上不行,这个钱像收藏一样装到自己口袋里更不行,一定要有使命在钱前边,你去问你挣钱这个生意是为什么。

  你把这件事做好,你发现你钱都挣着了。

  其实,觉和不觉,就差在这一点上。

  2.赚钱类别

  ① 货币收藏家

  在赚钱上分这几种人,一种叫货币收藏家。

  他们不消费,甚至连车都是那些厂家来自己试驾的,自己不用出钱。

  比如你是首富,就会让你试驾,一年后再换一辆。

  他们也不穿什么特别讲究的衣服,也不吃什么山珍海味,住很大的房子,挂的都是去旅游买的东西,艺术品、字画都没有。

  但他们每天都兢兢业业地算账,每天要把全世界的账号上的钱捋一遍才能睡得着。

  收藏家是什么呢?

  收藏了自己高兴,偶尔给朋友看一下,但是绝不送给别人,决不付出型的。

  对于这样的朋友,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合作。

  为什么?铁公鸡,这种收藏家你想赚他钱太难了,跟他谈生意就更别提了。

  但我们多数人是货币爱好者,我们喜欢钱,并且喜欢拿钱给别人分享,用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留不住钱。

  ② 货币的盗窃者

  货币的盗窃者,指违法乱纪的犯罪者。

  就是不经过交易,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的人。

  他看的利害关系就是你的是我的,我的绝不是你的。

  我们说约等于,那也就是说我的是我的,但是有一部分可以是你的。

  所以,我经常说,心离钱越远,钱离口袋越近。

  所以,我们对利害、对钱的多少的理解,永远都是你的价值观的体现。

  二、苦乐,即幸福和痛苦

  人世间一生到底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算不清楚,可是我们每天都纠结这个问题。

  那幸福和痛苦两者之间如何转换呢?

  特别简单,价值观清晰、有信仰的人,痛苦就变成了幸福。

  比如人肉炸弹,我们觉得炸弹把人炸得身首异处,血肉横飞,这多痛苦啊!

  但他怎么不觉得痛苦呢?

  他觉得是幸福,因为他有信仰。

  有信仰、有价值观的人就可以转化,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的人,就觉得痛苦。

  苏轼讲过一句话:士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

  怎么才能有坚韧不拔之力呢?得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就是价值观。

  王石爬山时,本来计划第二天凌晨要登顶的,但爬着爬着天气变了,登不了了。

  可是他不死心,就拿着冰镐凿冰壁,弄了几个楔子,把自己装在睡袋里挂在冰壁上,一不留神就会掉下来。

  就这样,他忍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凌晨继续登顶。

  在我们看来,这个过程实在是痛苦,又吓人。

  但别忘了,王石18岁就当汽车兵,在新疆一个人在戈壁滩上孤独地开车,所以他忍受孤独,他有信仰、有毅力、有志向,他一生都在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不觉得痛苦。

  你看,可能我们认为是痛苦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快乐的。

  就因为他信这件事情,所以他对自己的价值观有着坚定的信仰,能坚持下去不放弃。

  在他的世界里,任何时候都是乐观的。

  细想一下,他的价值观是原则第一、使命第一,价值观、使命大于口袋里的钱。

  所以他做出了很多别人做不了的事。 

  我五十岁时,7月份去台湾环岛骑行,九天骑了1100公里,觉得自己很厉害。

  但骑的时候看到了有一个中年妇女,绑了一个矿泉水瓶,一路走一路磕头。

  我停下来问及原因,得知她是磕头环岛,用“拜”的方式,她有信仰,有是非观,所以她不觉得痛苦。

  所以痛苦和快乐不是说绝对的热、冷、痒,不是感觉,是精神来的,不是肉体的。

  我觉得我骑自行车是乐趣,但是我没觉得磕头环岛是乐趣,我的价值观跟她就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骑自行车就可以了,让我这么磕头走过去是不行的。

  所以世界上的事,痛苦不痛苦,只要人的生命呼吸才存在,肌肤上的痛苦是相对的,而价值观带来的痛苦是绝对的。

  比如我们创业、做生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觉得对的事情,就不觉得痛苦,但这个不痛苦是精神上的,肉体上都是痛苦的。

  所以,人的幸福感既来源于自己的主观认定,也来源于外部的评价,这两件事情很重要。

  主观认定来源于价值观(叫自我认知:喜欢、认为它是对的),以及别人对你的鼓励,即社会的认知。

  这两个认知吻合了就特别好。

  但如果你认为是对的,所有人都骂你是错的,骂多了你也怀疑,开始转入迷茫和痛苦。

  为什么很多人晒幸福的、晒娃?都是想让人多点几个赞。

  如果晒完娃以后,下面一大堆点赞,今天肯定特幸福;晒了以后没人搭理你,就会失落一点。

  每个人都会这样,需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兴趣、喜欢。

  第二件事情通过价值认定,确定这件事情是对的、正义的。

  第三件事情是别人的肯定。

  我前两天去韩国觉得特别有意思,到首尔居然所有人都说喜欢我,很是诧异。

  最后才明白,原来他们从没见过中国的企业家衣服穿得这么好,其实就是商务正式。

  就这么一个表扬、激励,我也感觉到小小的幸福。

  所以一个人其实有三张脸,这三张脸统一了你就幸福了。

  分别是自我,就是自己看自己这张脸。

  他我,别人看我是什么样的。

  欲我,我希望我未来是什么样的。

  所以,作为企业家、创业者,要想能够快乐,就要有非常强烈的自信,对自己从事的事情是对的这件事情,要反复暗示自己。

  越反复暗示,越反复地去念,越反复地强调,你就能够抵抗外边所有对你的批评,你就能快乐。

  现在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非常坚定的,对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这件事情。

  他是非常强烈的认知和暗示自己,让自己一直能够坚持下去,所以才有坚韧不拔之志,最后就有了坚韧不拔之力。

  所以毅力这件事情,是在痛苦中找快乐,而且用时间函数来标志,一生都是这样就叫传奇。

  我一年飞一百六七十次,都飞了二十年了,多数人都觉得神经病,但是我没觉得痛苦,我还很高兴。

  人因为无知而迷惑,无解而痛苦。

  所以我们在痛苦和幸福之间的转换,除了我们自我的价值肯定自己,很多时候还要知道规律,所有的事你都知道了,你也就放下了。

  三、生死

  生和死这件事,不是一个绝对过程,为什么有人拿炸药包呢?有的人就认为肉体的死不叫死,精神价值的活比肉体更重要,精神也是一种生命。

  所以很多人会为了追求精神的生命而放弃肉体,肉体的生死和精神的生死是不一样的,精神的确可以很长久地存在。

  比如孔子的《论语》,你们都读了这么多年了,孔子是死了还是活着?

  他的肉体不存在了,但精神还存在。

  一个人追求有意义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靠做自己喜欢和认为对的事情,用这些事情的存在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而那些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他会把生死停留在肉体上,这个人就会很痛苦,很害怕死亡。

  当你会通过事情和价值精神来延长你的生命的时候,其实你对肉体的死亡就不会那么恐惧。

  这也是宗教。所有的人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和志士仁人从容就义的一个原因。

  但活着的时候,生命的轻重你是没感觉的,只有快死的时候才会感觉到。

  我在1995年的时候被误诊为癌症。

  当时小腿长了一个红肿疙瘩,到医院去看,结果医生就说是癌症,要把腿锯掉。

  我就开车让司机带着我,围着北京长安街、二环、三环转。我突然感觉生命就在往下沉,所有的事都是飘忽的。

  那时候我就觉得,事儿都不重要,生命最重要。

  最后给我打完麻药推到手术室,结果醒来一摸腿还在,我就突然有点懵。

  最后他们告诉我,因为推进去以后发现炎症太厉害,不能做手术。所以把我推回来消炎,消了验继续锯。

  结果回来一消炎,全给消好了。当然这是医院的事,后来也一直不了了之。

  但是一活过来之后,又发现事儿都挺重要,生命又不重要了,忘了生命这个事。

  你会发现,生死之间也能转换。

  当你快死的时候你还清醒,你会觉得生命很重要,那件事不重要;但是当你活着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件事很重要,生命很轻。  

  所以人生的生死,各种宗教给你讲生等于死,其实无非就是在讲肉体的死怎么转化为灵魂的生,无非也是肉体和精神力的转换。

  另外生等于死,无非就是说你活着没有意义。

  如果你活着对他人没有意义,你只是个肉体,哲学家就说你活着等于死了。

  那么这些说来道去,无非就是讲一个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肉体价值之间的转换。

  转换的学说有很多,宗教是一种,哲学是一种,还有很多转换。

  那你无非就是选一个说法,让你自己能转换,求个解释。

  以上无非就是讲利害、苦乐、生死这六件事。

  那么我们怎么样成为觉者呢?就是找到转换它的办法。

  要么是通过价值观的选择来转换,要么通过了解它的规律,要么掌握一些技术。

  只要这三个方面你能够灵活地、得心应手地去运用、去处置,其实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很开心了,任何的时候你都能够快乐。

  创业也好、做学问也好、做官也好、做普通人也好,你都会求得一个快乐。

  而这种快乐才是一个不同于简单的器官上的快乐,而是身心灵的一种平衡,一种真正的愉悦。

个人简介
生于1959年。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万通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国际集团高级董事。
每日关注 更多
冯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