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当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3大“瓶颈”

李江涛 原创 | 2019-02-21 15:28 | 收藏 | 投票

文/李江涛

目前的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下面根据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相关调查报告,简要分析一下当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几个“瓶颈”。

01

一、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长不大

关注中国企业的成长规律,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发展前景和增长势头都非常不错,可是就在大家都翘首期待它有更好的表现,一举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的时候,它却在人们的视线中表演起了“高台跳水”:在飞速成长之后失去控制,最终分崩离析。大家回想一下当年的“旭日升”冰茶、“春都”火腿肠、“三株”口服液……现在基本上都成了历史名词。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企业都长不大?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中国的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往往是由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找到了一个好的机会,在强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迅速发起来。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悟性有限,管理水平相对欠缺,而且很多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只索取、不付出,所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难以为继。

从总体上来说,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优秀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差距仍然是全方位的。我们的很多企业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又严重不足,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而且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过于依赖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及这一市场的高速增长,企业缺乏持续增长能力,所以很难做到世界水平。

其实,企业就好比一棵树,就算它再长寿,终归有一定的寿限。要想不断延长企业的寿命,就必须通过积极变通使企业获取新的生命,比如孕育新的企业,比如通过嫁接,进行基因转换,避免企业的某些先天性的弱点和缺陷。当然,枝叶过于茂盛,有时候也是导致企业之树死亡的一个原因。所以经营企业不能被表面的虚假繁荣所迷惑,该修枝剪叶,该打落过多的花朵、果实的时候要能狠得下心。

02

二、研发和市场后劲不足,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

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必须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问题。“中国制造”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有些人可能还为“世界工厂”这一名头沾沾自喜,比如有富士康的员工拍了视频发到网上说:“很多人卖肾、脱光想要的IPhone6就是我亲手组装起来的!”

这种荣誉感是否值得发扬,我们不予评判,我们先来看一个理论。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微笑曲线理论(Smiling Curve)。微笑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赚一点辛苦钱;没有市场能力,再好的产品,产品周期过了也只能作废品处理。

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的说法,恰恰说明中国企业研发和品牌建设能力的薄弱,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企业只能以生产,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立足于世界市场。这说明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一个非常卑微的地位。

中国企业,乃至全世界的华人企业,在研发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实力都是相当薄弱的。 “微笑曲线”表明,加工制造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零件、材料、设备及科研延伸,要么向下游营销端的销售、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总体而言,愈向两边走,企业获得的附加值就越多。

03

三、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201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达到十亿美元的富豪共有1867位,其中有245位富豪来自中国,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这说明咱们中国人的经商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仔细观察上榜富豪们的财富来源你还会发现一个问题:经营地产业或以地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富豪占据了中国富豪中的绝大多数,如李嘉诚(主营房地产、能源、投资)、王健林(主营房地产、文化)、吕志和(主营博彩业、房地产)、李兆基(主营房地产、投资)、郑裕彤(主营房地产、珠宝、投资)等。无论是地产,还是围绕地产开展的多元化产业,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对“关系”的依赖性比较强。我们暂且称其为“关系密集型产业”。

“关系密集型产业”在中国是比较普遍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曾表示,“关系”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生存要素。现代西方大学管理中有专门一门学问叫做“关系学”,正是因为西方人发现,如果不懂“关系”,就无法在中国做生意。

普遍并不表示值得推广。经营关系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多依赖企业高层与政府高层的私人关系。政府高层一旦出现人事变动,对企业来说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中国历史上晋商的兴衰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偕同光绪仓皇逃离北京。为了加快逃跑速度,既不能多带东西,也不敢打出两宫“出巡”的旗子,更没有带多少侍从和军队。逃亡过程中这些养尊处优的皇族亲贵,没少吃苦头。队伍到太原之后,手头吃紧的慈禧想到了晋商。于是巡抚把太原的各家票号代表召集到一起,看谁家愿意拿出20万两银子资助太后。结果,一片沉默。就在众票号犹豫的时候,“大德恒”票号的“跑街”(票号的驻外人员,有关键时候拍板的权利)贾继英挺身而出——20万,我们出!

贾继英拍完胸脯,赶紧给总部打招呼,结果无论是老板乔致庸,还是掌柜阎维藩,都对他的决定大加称赞。商人素来不做亏本的买卖,晋商赞助两宫赢取了声誉。慈禧也将沿路搜刮的银钱陆续存入乔家的票号,使之获利颇多。

1904年(光绪三十年),也就是慈禧、光绪回銮后的第三年,清政府决定试办银行。慈禧特诏贾继英进京,筹办户部银行,后改名为“大清银行”。贾继英也成为中国的第一任银行行长。

晋商曾在明清商界驰骋长达5个多世纪,足迹不仅遍布我国大陆地区,而且远涉蒙古、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垄断了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他们经营项目广泛,尤以金融业名震海内外,几乎垄断了全国的金融汇兑,山西票号被称为“汇通天下”,山西票商被誉为“第一商人”。

然而,由于晋商本身寄生于封建社会的衰弱病体之上,加之自身的软弱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结果在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西方工商业者的不平等竞争以及自然灾害、社会暴动的多重冲击下,清末民初晋商最终无法适应形式的剧变,整体性地衰落了。

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品牌建设和研究开发能力,致使中国企业愿意选择关系密集型产业。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企业普遍讲求关系,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个人关系总是有限的,选择关系密集型产业不仅会限制企业成长的空间,而且会导致额外的经营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的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必须摆脱关系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从经营机会到经营企业的转变;从机会主义的碰运气,到稳扎稳打、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从盲目多元化到相关多元化,再到专业化的转变。

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关注企业全方位改造,着力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研究,将复杂系统的理论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提出“六大管理思想”、全方位管理体系理论,创立了商业模式设计独特理论框架,主持多家千亿级企业战略规划,辅导多家公司上市,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

为企业提供一套包含: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股权设计与激励、融资规划、品牌建设、企业全方位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大数据体系构建等全方位咨询服务。

个人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突破专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央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点评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名校MBA、EMBA/DBA课程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