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真的会饿死师傅吗(3月19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9-03-19 08:30 | 收藏 | 投票

 

教会徒弟真的会饿死师傅吗(319日)

 

关键词:传承  营销

 

当今时代,商业逻辑遵循体验培训交流的规律,每个人都力争把自己之所学与所悟都教会给别人,即使是对方感觉深不可测,都当成是“雕虫小技”而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力图通过“教会”更多的人实用技巧而拓展市场,同时推动自己去学习更多的技能。

但是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用技术的传承所需要的时间在缩短。所以做老师需要在格局上自我革命,开放的胸襟做老师,一个连自己的徒弟都无法包容的师傅,是不会有生存空间的。

 

不管是武术还是中医,或者任何一个民间的手艺,在封闭状态的中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即使是自己的亲骨肉,都遵循男女有别的原则。而传女和传外的最终效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女孩子是要嫁人的,嫁人之后就会把手艺传给外人。而外人在利益上总是与自己相对立的,一旦外传就有可能会失控,一旦会的人多了,其含金量就会锐减,养家糊口所依托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被削弱。

 

古人教弟子,也遵循不同等级。

比如师父在师门中在师承中写明的大徒弟,就是开山大弟子。历史上的规矩约定,开武馆所有的徒弟,只有开山大弟子可以在师父走后继承武馆,再到其他地方开也只有开山大弟子在招牌上写(正宗~~拳),其他徒弟自己开是不能写正宗两个字。

所谓的关门弟子,就是师父收的最后一位弟子。此后则收山,不再收直传弟子了,而由徒弟去收徒孙——再传弟子。一般地,关门弟子是老师最钟爱的弟子,因此在众弟子中地位特殊。如帮会组织中的关门弟子被称为“小老大”,地位仅次于大弟子。

在师父看来,最后这位弟子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另眼想看的心态,所以从传法内容和各方面和其他的土地没有区别。

入室弟子就是每天和老师在一起,关门弟子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入室弟子,还有记名弟子名义上的弟子。过去的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自己家人,这即最初所说入室弟子

古人所谓“师徒如父子”在形式上更类似于父子之间的彼此养育与照顾之下所形成的亲情,但通常,真正把老师当父亲一般敬爱的徒弟并不很多。所以所谓“父子之谊”在更现实地看来,不过是当老师的一种主观期待甚至意淫。

入门弟子:从字面上解释的话,过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内室,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这个门派的成员(门徒),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所谓亲传弟子和嫡传弟子,两者意思一样,指师父亲自手把手教出来的接班人。而真传弟子是指师傅亲自教授全部本事,并且全部学会。

 

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不过是把自己封闭在安全范围内,懒得自我革命。其实思路越是封闭就会逐渐走入死胡同,会让人感觉知难而退,同时人的好奇心、新鲜感与执着通常都是递减的,即使有天资,也会牵涉到家境问题,人品问题,要想把独门绝技顺畅地传承下去,难免会最终断了“香火”。

在市场经济时代,作为老师首先要有宽广的胸襟,另一重意思是教会了徒弟,师傅就轻松了。因为教会徒弟不仅不会饿死师傅,反而会宣传推广老师以及祖上传承下来的精髓。即使不教会徒弟,在自己百年之后也只能把手艺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陪自己“殉葬”,而不会有任何实际价值。

 

当然,并不是每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都可以做到洒脱,这一部分是徒弟的原因造成的,毕竟可以做到德才兼备的徒弟并不多,也会有相应比重的徒弟天资不足,勤劳不够,甚至品行不端、造诣不深的。而另外也有老师方面的因素,比如老师的胸怀不够宽广,眼界不够开阔,技艺不够精湛,定位不够精准。

没有徒弟的传承,师傅永远仅仅是个工匠,做最基础的工作,甚至每天为养家糊口发愁,时刻处在饿肚子的边缘。只有徒弟会干了,干得好了,老师才有可能从实际操作与执行中解放出来,才会有余力去做更高端、更需要创造力的事务,当然也不排除腾出时间进修,并学会更为精深的手艺与眼光。

 

贾春宝

2019319日星期二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