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规律

张云计 原创 | 2019-06-23 06:57 | 收藏 | 投票

 

引人深思

最近两天,《冯鑫与暴风、生而不幸》和《ofo终场战事》两篇文章引人注目。

暴风曾经在美国上市,也在A股上市;最高市值超过400亿元,也经历了市值不到30亿元、帐上只有600多万元、连亏三年、员工维权和机构索赔.2019年到621日,总市值低于25亿元,已经濒临退市的边缘。

在市场上资金充裕的时代里,在双创热潮中,ofo“遭到”了数轮热炒,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受到资本大鳄们的追捧,到后来投资者不愿意谈曾经“追”投过ofo。从满大街都是红色的摩拜和黄色的ofo引人注目,到今天只是红色摩拜统领各色“小兄弟”,全然没有了黄色的ofo

戴威也从少壮派的创业英雄,变成了失信被执行人,ofo也成了亏损数十亿的空壳。

商业逻辑

暴风和ofo都经过令人兴奋异常的极度辉煌,也经过了痛苦至极的至暗时刻。比如暴风上市后的两个月时间,经历了连续三十几个涨停,股价从发行价7.14元暴涨到280元,估计未来很难有股票能破这个记录。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只要生意不赚钱,或者理性预测未来永远不能赚钱,投资就总有停下来的一刻。

共享单车根本没有赢利模式,从摩拜单车开始就在打押金的主意,ofo和摩拜的竞争也是从押金开始的——当时就有人分析:押金299元时,客户就会认为值得退押金;选择199元或99元,客户会权衡费时、费力,可能就觉得意义不大而放弃。

规律

ofo和暴风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暴风和ofo的故事给人很多启示,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吸收种种不同的营养。

仍然有不少企业在比赛烧钱,比如最近刚刚美国上市的瑞幸咖啡就是最新的一例,如果不能在钱烧光前实现赢利,就有生存的风险。

曾经戴威就讲:永不放弃,保持独立,战斗到为ofo赚到1元利润。结果,规律没有给戴威面子,目标真的就没有实现。

内容决定产品、运营创造价值,一定要从每一天、每一个产品做起,让赢利成为常态才是根本。

张云计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生于1966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张云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