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企业文化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邵学全 原创 | 2019-07-24 13:19 | 收藏 | 投票

      标注:本文根据《企业文化》采访作者邵学全改编而成。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在研究角度和关注重点的不同影响下,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阿伦·肯尼迪与特伦斯·迪尔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提出构建企业文化的五要素是:1.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2.价值观,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本身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3.英雄人物,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提供了具体的楷模;4.礼节和仪式,向组织成员表明对他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5.文化网络,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即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工具”。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形成的风格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因为那个时候我国企业开始了真正从垄断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企业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30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比较国外企业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刚刚开始。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据统计,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大概有180多种。

罗宾斯在《管理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价值和信念”分开来讲,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信念则有可能是后天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组织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基于其已有的价值观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这个认可程度越高,也就越能融入企业文化中。

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从分析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为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岫岚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国内大部分学者还习惯这样来定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层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自觉地执行这些制度;深层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共同信念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30多年过去了,经过我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咨询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我是这样定义企业文化的,并且在我所编著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的《赢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有所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为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自觉付诸实践的事业描述、价值理念、制度行为规范和品牌形象塑造的文化体系。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我理解的企业文化,首先是,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经营管理智慧的集中体现,起着凝心聚力、品牌辐射的作用。企业文化形象的说法就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什么,我们在经营管理中所遵循的价值理念,我们在制度和行为上的规范,我们的品牌形象塑造。企业、政党、宗教都是社会组织,企业文化、党章、教义分别是它们的组织文化。都体现在事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化文化,只是表述内容各有特点。就企业文化体系,我根据重要程度把它由内至外分为事业层、价值理念层、制度行为层、视觉物质层四个层次。事业层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未来发展蓝图、坚守的发展方针、企业营造的文化氛围和塑造的品牌形象,为价值理念层、视觉物质层和制度层指明方向。价值理念层是指企业中所有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工作理念和精神风貌,为视觉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制度行为层是指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性、规范性影响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物质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的建设。视觉物质层是指形成价值理念层文化和制度行为层文化的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包括企业宣传设施、产品、企业标识、内部刊物、文化传播网络等内容。

当我们把握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对企业中的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我们称这种作用为企业文化的功能。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功能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可概括为“外树形象,内增凝聚力,扩大市场影响,强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优势”。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1)统一理念,凝聚人心,创造和谐(凝聚力);

2)体现战略,指引方向,激励斗志(激励力);

3)宣明主张,明辨是非,约束行为(约束力);

4)提升品位,昭示社会,培育信赖(辐射力);

5)内聚人心,众志成城,外塑形象,品牌提升。

人的需要,管理的需要。

2.不良企业文化的危害

1)破坏企业法理基础;

2)动摇企业管理权威;

3)离散员工共同进取;

4)扭曲企业公众形象;

5)对内腐蚀员工,对外败坏形象。

(二)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1.个性突出: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

2.文化融合:传统、现代融合/东西方、民族融合/不断)战略导向(指向发展目标,服务战略,引导管理组织创新。

3.基于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

4.基于人性: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卓越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美国兰德企业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企业,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始终坚持四种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表现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再把企业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团结奋斗。

2.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个企业文化价值观被本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成为一种基于某种共识的巨大的向心力,从各方面把企业成员团结起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3.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企业文化激励的因素和激励的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精神象征和集体信仰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借助于心理的、道德的、舆论的、观念的力量引导企业员工精诚团结,完成任务,而且可能唤起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企业渡过各种难关。

4.协调功能

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环境和氛围,使员工在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方面得到协调和适应。企业文化重视在文化角度来教育和感染员工,不仅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对员工的各项业余文化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协调。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分为内辐射功能和外辐射功能。内辐射功能就是通过先进模范典型,以身作则的宣传作用去影响组织中的一个人,一群人,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对内有强烈的感染传播力量。外辐射功能,就是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向社会大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基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在内涵与功能上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处于长青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企业管理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更重视支撑管理的软性因素,即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会作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威廉·大内认为,讲求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R·帕斯卡尔等人通过对“7S模式”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更重视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等文化因素,因此战略、结构和制度等硬性要素的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摩托罗拉企业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

波特认为:“从根本上来讲,当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为此付出的成本时,竞争优势就产生了。”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经济中企业所有绩效的核心,是“物竞天择”对企业的要求,而影响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中首要的就是企业的竞争战略。显而易见,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澄清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生存必须有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的直接表现为产品竞争,但竞争背后的根源是文化的竞争

 

三、近三十多年来,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的作用和新时期的重要意义

30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对中国企业生产经营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资委的倡导和规范下,大型的央企、国企基本上都形成了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有的还根据战略变化,进行了文化升级,目前它们的二级、三级企业也在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在逐渐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知名的民企基本上也是在依靠文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新时期来看,企业文化建设将进一步趋向体系化、个性化,并且与品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功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企业大部分战略决策,可以简单表述为一般情况下企业战略源于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具体来讲是企业战略表明企业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的话,那么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则可用来解释企业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战略而非其他战略。一个战略能否成功贯彻就取决于战略是否寓于企业的员工行为、与其制度文化是否匹配,即要求选择的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相一致。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地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微观的文化氛围,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心理环境,有利地制约和影响着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理想、追求、道德、感情和行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功能上,尤其是其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

新时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一)培育员工归属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养人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统一,形成共同愿景。使员工信赖企业,把企业作为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管理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改善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树立并强化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模仿性,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品牌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不可模仿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竞争优势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与企业的组织体系、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难以察觉和模仿的。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落地,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落地,关键在于以下因素:

(一)企业文化体系的科学化、完整性、特色化打造

第一,有效组织、流程规范原则。

成立由企业一把手为领导、行业专家为指导、由企业多个部门和基层单位,老、中、青年三代中层、基层干部参加的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以分散工作、集中封闭讨论为工作方式,遵循市场调研、评估系统评估、提炼、讨论、审阅、梳理、形成、实施规划的科学流程。使得企业文化建设领导重视、专家住持、全员参与、科学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二,要遵从绩效是企业文化的结果,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外化,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内核的原则。

倡导鲜明、具有感召力、震撼力的企业精神,注重用企业文化来有效地激活企业资源、凝聚力量、发挥整体效应、从而实现高绩效,提高绩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相应科学、规范、具有激励效能的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刚性保证。

第三,要注意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结合学习我国先进企业培育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海尔文化”、“万科文化”等,提炼出企业的精神,极大地激发广大职工积极进取、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热情,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要体现了优秀企业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要让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努力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提炼和培育具有时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宗旨和理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作为长期工程来抓

第一,建立健全实施系统,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实施规划,科学地划分实施阶段,旗帜鲜明地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把任务具体分配到部门、把事落实到人,使企业文化尽快地落地,产生轰动效应,不断梳理、完善、提升,发挥其作用,为企业服务。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促进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育人活动,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不仅有效地规范管理,增强执行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能造就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培育一支优秀的“四有”员工队伍。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产品、价格、服务、尤其人才的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人,而同样又必须依靠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让企业注重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善待员工,平衡相关者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

第四,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为企业创建具有自身个性的企业文化。

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思想,是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念基础。使企业拥有自身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要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使企业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保证企业长久性。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创建有个性的文化:一是要致力于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文化体系,根据员工所能接受的方式,整合出自己的文化内涵;二是协调各方面力量,按照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建立规范性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既有价值观导向,又有制度化规范;三是培养发挥每个职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第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遵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在追求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把商业道德,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使企业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保证企业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注重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促进社区发展,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企业把循环经济、绿色GDP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环节,渗透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六,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

遵循以积极的姿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经营战略,在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同时,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把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外地市场激烈竞争中赢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潜力。

总之,企业要想在企业发展的每个时期获得竞争优势,打造新的核心能力,形成一浪推一浪的成长态势,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这个基本动力。只有文化生生不息,才能成就企业基业长青

 

 

个人简介
邵学全(字祥和),中共党员,资深经营管理咨询专家,国家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学养生导师,爱邦社政企专家智库首席专家顾问。曾被聘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促会政府与社会资本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流通…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