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 链接东方智慧

李妍菲 原创 | 2020-01-16 11:51 | 收藏 | 投票

 

  论坛上的“麻雀”

  每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牵头举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期间,麦斯特公司都联合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一带一路人力资源管理论坛”,2019年,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助推企业走向世界”,旨在研讨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创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彼时,正值奥巴马夫妇担任出品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全球引发关注,尤其在中美贸易谈判背景下,该片也将率先走出去办厂的福耀玻璃推到了风口浪尖。

  福耀去美国投资办厂,笔者也很荣幸能应邀参加了工厂启动仪式,非常清楚“美国工厂”是正常的纯商业行为——汽车玻璃销售需要靠近市场,而企业是跟从市场,服务用户的,这种商业逻辑在纪录片中有意无意被掩盖了,而冲突被叙事更多地引向超出经济活动的范畴,显示大量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的管理文化上的差异,甚至对抗。

  即便如此,多年人力资源行业经验仍然让笔者敏感地察觉到“美国工厂”是只麻雀,抓住它,解剖它,也许能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当下,更智慧地面对未来。

  事实上,放飞出的这只麻雀果然点爆了500强人力资源论坛,它成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上的路标,对它的研判、分析和借鉴等被后续跟进的众多媒体关注和报道。

  在论坛上,笔者专门连线在美国代顿的福耀玻璃总经理刘道川,他特别说明福耀美国工厂历经三年打造,销售年均增长30%,利润翻番,已成为福耀旗下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给当地贡献了巨大的税收,解决了当地大量人口就业。

  时间印证了福耀投资的成功,也兑现了对股东和美国地方政府的承诺。但三年之前,刘道川坦承面临许多冲突,妥协是一种和解。

  冲突源于选择性视角

  纪录片中大家看到作为投资者的福耀创始人曹德旺讲求效率,注重成本,但笔者却深知作为企业家之外,他的另一个角色是慈善家,他同情失业者,乐于分享,注重员工福利。

  在工厂开设之初,笔者曾去参观,看到一些老外在吃饼干、聊天,而中国员工都在很严谨地工作,笔者于是建议曹总是否考虑从中国多外派一些员工过去,他却坚持就业还是以本地化为主,“他们会做出改变。”他愿意将发展空间和未来留给当地人。

  刘道川连线时介绍,如今福耀美国工厂中美国人占了95%以上,中国人只在其中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管理也都以美国人为主。

  事实胜于雄辩,当年部分美国人士与当地组织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三年前,他们忐忑、焦灼、不相信,一心想通过工会谈判、博弈来给未来要保障?

  殊不知对于企业而言,初创时期效率提升是第一要务,过于强调劳工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只有企业的健康运行才能保证最多数人的利益。

  几十年前,福耀在中国的工厂就全部配备了车位,因为曹德旺那时就相信他的员工有一天都可以买得起车,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初心和志向。

  很遗憾,对于曹总的这一面,部分人士、组织选择性忽视,他们更相信通过对抗施压去抬高价码、签下契约,做事先约定。而在创业阶段,企业只有成功,才能考虑其他。

  笔者想起中国“借牛分牛”的故事,一家兄弟争遗产,要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老大得总数的1/2,老二得总数的1/3,老三得总数的1/9,由于无法分配而争吵不休。这时智者出现了,借了邻居一头牛来分,刚好老大得了9头,老二得6头,老三得2头,最后剩下的一头还给了邻居。

  这就是中国式的智慧,按照美国的方式来分牛的话,只能把牛劈成多份,三兄弟来分牛肉。而曹总只是用了中国“借牛”的智慧,并不是借工会,因为这时候工会介入可能就把“牛”给弄死了。

  精研企业文化的陈春花教授近年一直倡导融合共生的企业发展新思维,认为未来的组织应该是一个共生型组织,企业战略要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这是基于数字经济崛起而作出的判断,也是对组织认识的延展。

  究其实,组织不就是命运共同体?!而企业作为组织之一,概莫能外,无论中西。但在现实中,即使回到这种传统而简单的认知,有时都显得困难,人们往往被利益、立场、社会团体、文化偏见等林林总总绑架,撕裂了共识。

  链接东方智慧

  中国式“借牛分牛”的智慧或许能为冲突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融合共生的组织文化也可以促进利益各方从对抗走向协作,而对于如何规避选择性视角盲区,笔者则更愿意分享麦斯特倡导的朋友文化来化解。

  中国文化讲求伦理,礼仪纲常维系了社会秩序,有激进者批评其中的等级观念与现代伦理不符,撇开其中的争议,五伦中有一伦却是基于平等的人格,这就是朋友关系。“朋友有信。”(《孟子》卷五 《孟子·滕文公上》), 道出朋友之道在信义,有信,守信,可信赖,才能建立平等的关系,因此曾子常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来每天自我反省。

  相信、信任是朋友的基本含义,相比契约,可以说它缺乏精确的利益量度,但往往也因此可以跨越鸿沟,聚合资源,实现梦想。无数中国草创企业得益于此,崛起一方。无论是内部伙伴不离不弃的共同奋斗,抑或企业之间相扶相携的风雨同舟,朋友文化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而这种“善”正是朋友之道的内涵。

  古人早就指出,朋友之道,在于择善。曾子曰:“以友辅仁”,荀子曾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来说明,即使是言行不正的人,若其周围的朋友都是行善、仁义之人,也会让其渐渐变好。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言,这是一个向内求得力量,向外获得共生的时代。朋友就是互相成就。

  倡导朋友文化,让企业做大,也能让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刘道川坦言,身为调解者、沟通者,最关键的是在冲突中学会Compromise(妥协),妥协不是退让,而是在充分理解对方需求基础上的和解。

  如果以朋友角度,相信这样的和解,那么沟通就会顺畅许多,部分抱有成见的美国人士和组织就能放下偏见去着眼未来,而中国的管理者也能从共生的角度,借助各种渠道去对接和平衡利益方的诉求。

李妍菲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麦斯特(中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董事长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妍菲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