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整期的灰度管理

李杰 原创 | 2020-01-24 16:49 | 收藏 | 投票

  企业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模式期间,往往会伴随着旧的商业模式的崩解、收入增长的放缓,但在探索新的技术、确认新的商业模式之前,又伴随着无数的失败。任正非说,华为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而这,就是《华为灰度管理法》诞生的土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层面,文化建设、选人用人、干部培养、组织建设、绩效分配、分享成果这六个方面,是华为激发团队奋斗精神的法宝,但在高层决策中,却不是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创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地带逐渐走向明朗化,所以高层决策不能快不能急,需要有开放和妥协,集思广益,但在执行层面,越往下越要讲速度和效率,由此才能在不断的结构转型和组织升级中换挡超车。

  某种程度上,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于社会和国家,也同样如此。IBM 的营销主管托尼·布比尔在《人工智能与向零创新》一书中,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的“认知分析”这一关键词。托尼·布比尔认为,不要错误地认为,计算机还不能自己悟出经营之道。如果只是采用现有的商业方法,然后对此进行技术性或数字性的解释,那么现有的业务流程很可能被新的机器学习和功能颠覆。这一点,和科幻小说中的热词“降维打击”类似——我消灭你,与你无关。微信减少了电话通信的时长,网上外卖减少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都是经典案例。

  分析与洞察是理解业务表现和企业外部力量的关键,而当创新只能提供越来越小的增量式改进、难以推出新产品、创新步伐落后于竞争对手时,企业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按照埃森哲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分析,相对常规、可以被机器人替代的工作会逐渐消失,在“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智能企业需要考虑多重内外部因素,确保它们不仅可以在服务和价格方面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应对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全球化时代中,跨国公司往往未能在新兴市场大获成功,成功的新兴企业通常是结合了本地传统的创新,所以,跨国企业往往应该关注本土之外的新商业模式。

  在《第四次教育革命》中,安东尼·塞尔登也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并将其称之为“第四次教育革命”。前三次教育革命,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和阶层的流动,社会由此充满了活力和宽容。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会更进一步到每个个体,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也意味着,以往注重效率和有效性的教育方法,会逐步转变为注重培养专家和创新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的模式和解决方案,往往会是不同模式的混合体,对应的,教育也需要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使每个人的潜力在不同侧面、不同时期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在《数字孪生城市》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城市团队的两位专家将他们多年对5G时代的智慧城市的理解做了全面的解读。首先,5G的通信技术能保障城市物联网的建设,由此形成的“城市大脑”,是一个大数据汇聚和应用的载体。从现实城市到数字城市,城市大脑把数据采集到数字城市中,全域数字化之后,在数字城市进行映射,从而自动发现问题。城市大脑自动发现问题后,再通过网络快速回传,完成决策后进行反向控制,迅速解决问题。相对于以往城市管理的千头万绪和突发事件,数字化的城市大脑能够连接各个场景,全域、全时、全城、全网、联防联治、群策群力,支撑城市高质量持续发展。

李杰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资深电子商务运营专家,媒体专栏作者。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