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读过的十本好书

魏延安 原创 | 2020-01-30 23:01 | 收藏 | 投票

  2019年个人共读书68本,依照往年惯例,在每月推荐过的书目中挑出10本,作为年度推荐书目,继续分享给还在关注我读书生活的朋友们。这些书涉及范围较广,有“三农”类2本,政治经济类3本,社会学类2本,财经管理类2本,互联网类1本;国内、国外作者的各5本。如果大家感觉推荐书目学术气息有些太浓的话,也请见谅,这些年的读书可能是不知不觉中加深了。

  1.《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群年轻的学者组成“大观”团队,对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博弈论等各学科知识跨界融合,力图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辩证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以期推动当前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中心的自我表达更具普遍意义。作者将中原与草原、陆地与海洋、伦理与政治、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辩证关系引入论述,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读了中国历史,从而对未来中国面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及其普遍性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基于中国的超大规模和文化传承从未中断,世界历史过去因为中国而改变,未来也会一样;过去中国以儒学为基础,不断吸收佛、道哲学精华,形成中华帝国影响世界的普遍性文化认同,未来中国也会在传统基础上,继续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形成新的普遍性影响力,而不再像现在饱受西方话语体系的异样窥视,中国依然会成为世界的枢纽。

  2.《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著,中信出版社出版。对穷人的怜悯与误读在今天比比皆是,而经济学家们的夸夸其谈总是正确而没有效用,这使得作者决心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拨开关于贫困现象的迷雾,诸如为什么穷人略有温饱就会在娱乐上花费、为什么穷人的孩子不爱上学、为什么囊中羞涩的穷人生病却把钱交给了昂贵的私人医院等。不得不让人感叹的是,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也让他们对未来缺少改变的信心,更加安于现状和贪图眼前。而政府的政策执行必须立足于树立穷人的信心,改变他们的观念,给他们以希望和短期就能实现的小目标,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精准度。这些结论,对于中国的扶贫实践者而言,大多似曾相识。或许,作者还可以从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中得到更多启示。

  3.《指尖上的中国:移动互联与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变迁》,马化腾等著,外文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读懂中国”系列丛书的一本,本是给老外看的,但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度,反而可作为国人的简明科普读本,上年推荐过的同系列之一的《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也是这样。读本书的最大感受是,比起2015年小马哥挂名主编的“互联网+”读本,这次文风真是有了很大改观,可读性明显增强。通过本书,对中国互联网30年的历程和已经迈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一个鸟瞰式的总体了解,揭示了移动互联的崛起、连接和赋能于中国方方面面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每一次信息化的进步,都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而到了移动互联时代,这种改变越来越彻底了,人类正在因此进入万物互联和智能时代。

  4.《人类网络——社会位置决定命运》,〔美〕马修·杰克逊著,余江译,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整个社会和经济往来都属于“人类网络”,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往;你的网络,就是你的命运;理解人类网络及其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回答有关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拥有更多社会关系的人或家庭,总是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更容易成功。这让中国的读者也多少可以有些释怀,老外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但作者想重点提醒的却是,人类网络今天遭遇最大的挑战是互联网与网络社交时代的到来,因为其会进一步加剧人类网络的同质性、两极分化和更快的信息扩散与传染,让社会固化和不平等更加严重,也可能让世界局势更不稳定。作者的担忧是十分值得重视和深思的。

  5.《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彭文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要说本书已经是科普性质的经济学作品了,怎奈信息量太大,还是要慢慢读、慢慢消化。作者一开篇就讲,改革开放30年所依靠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见顶回落,中国经济进入“后红利时代”,必须在面临诸多不平衡问题的情况下寻找再平衡的“中间道路”,而不是因循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凯恩斯或新自由主义,因为已经很难再独善其身了。从书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当前经济政策的详细分析,如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人民币国际化、城镇化等,有助于了解一些大政方针出台的时代背景与深层次考虑,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6.《娱乐至死》,〔美〕波兹曼著,章艳译,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社会科学经典之作,其核心观点是从“传媒——隐喻”的阐述开始的,通过对人类传媒演化的回顾,最终集中火力对电视这个当代的“罪魁祸首”发起总攻,认为其将人类一切严肃的事物都娱乐化了,上到政治,下到生活,人类处在娱乐至死的边缘,但却还不自知。作者担心赫胥黎的担心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如果把“电视”这个名词换成“网络”,本书的批判同样是适用于今天的。

  7.《新乡土中国》(修订版),贺雪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本来是世纪初的农村调查文章汇编,虽然叫了一个修订版,但实际不亚于新写,因为在原来的基础上,于2013年在每篇的后面都重新写了札记,这样就把作品初写到重新修订这十年间的“三农”历史变迁展现出来。读完感受还是十分深刻的,恰恰是这十年间,中国的“三农”问题迎来了影响深远的历史变迁,一些变化是根本性的,特别是城乡、工农关系,也带来了乡村治理的一系列新问题。如若不以历史性的眼光审视这一时代背景,则难以有效观察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深刻原因。更为可贵的是,作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呼啸着走向田野”作风,扎实细致的农村调查也成就了“三农”观察的深刻有力。

  8.《美国陷阱》,〔法〕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马修·阿伦著,法意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书算是应时之作,听说摆在任正非的案头,曾经营业额上百亿美元的跨国公司——阿尔斯通,在美国政府长臂法律的调查与通用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在搜捕高管的警示下,最后被迫合并,完全消失。本书揭露了美国法治国家表象下的种种丑恶真相,意为其他国家和跨国企业给予警示,可谓是泣血倾诉,让人震惊。作者大量收集资料,系统剖析了美国所谓自由民主、公平法治背后的真相——逼迫“犯罪者”认罪是其司法系统的最大特点,而想证明清白将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以黑人为代表的大量穷人群体只能在这样的司法体制下持续沉沦,打官司也成了金钱的游戏;而当需要满足所谓的“国家利益”时,司法武器总是全能而高效;一旦陷入美国司法陷阱,将很难全身而退。

  9.《中关村笔记》,宁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的阅读始终让人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中关村这几十年走过的创业创新之路,恰恰就是中国创业创新的缩影。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创业也是在向国外的学习中不断走向自信的,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逐渐走向原始创新。而英雄人物总是在时代中应运而生,从汉字输入法到激光照排法再到操作系统的汉化,等等。从中关村的创业创新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中国真的可能成为世界上首个靠互联网成功转型新经济的国家。同时,对于一些人和事也多了一些历史性的认识,比如今天追捧华为的同时,没有必要对联想这个时代的企业给予过多的苛责,他们在历史上也曾经让国人振奋过。

  10.《蓝血十杰》,〔美〕约翰•伯恩著,陈山、真如译,海南出版社出版。蓝血是西班牙传说中贵族身上流淌着蓝色的高贵、智慧的血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0个美国空军退役军官集体创造了让人惊叹的企业管理和创业神话,从而被称为“蓝血十杰”。他们高度自信,极度痴迷于工作,其创造的业绩奇迹、癫狂的职业状态,一时引为传奇。因为他们的加盟,奄奄一息的福特汽车重振声威,一度要重回老大位置;即使他们离开福特,也能创办受人关注的光环式企业。然而,他们在二战中靠数字与统计所形成的对于理性和执行的苛求,最终成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根源,既让管理混乱的企业走上正轨,也让这些企业又失去活力,20年的辉煌过后,他们又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比如过度理性,忽视人的能动性,漠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他们的故事只能说明,企业是时代的企业,管理也是时代的管理,一切必须随着时代而进步,否则只能被历史淘汰。

  此外,《三体》《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我在月度也推荐过,但考虑到已经被若干大家多次推荐,就不再重复了,有机会的话还是读一读最好。《三体》的宏大叙事、非凡想象力和展示出的极其浩瀚的宇宙世界,有助于我们突破狭小的心灵世界。而《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则提醒我们,什么宗教冲突、战争瘟疫等,都不是人类的大问题,反倒是生态危机可能是人类未来的真正灾难。

  同时,还想再单独推荐一位作者——吴军,2019年读了他的《见识》《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态度》,感觉都很好,既有科技研究者的专业深度,又有科普写作者的深入浅出,还不乏身为人父的温度与深情,随即又囤积了作者的几本作品,准备继续研读,在此也一并推荐。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一日夜初写,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六日大年初二校订)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