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实现创新要努力发挥好人才优势

宋圭武 原创 | 2020-04-09 16:14 | 收藏 | 投票

 原文发表于《甘肃农业》2020.3期。

 

甘肃实现创新要努力发挥好人才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从长远看,甘肃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创新,而创新,又离不开人才。为此,甘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强烈意识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中来。

甘肃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这些年甘肃出去人才不少,都大有成就,就是一个说明。为什么甘肃出人才,主要是因为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活苦,这会蕴育人善于吃苦和积极努力向上拼搏的精神。比如,勤劳苦干就是甘肃精神的灵魂。而人才发展,是离不开勤劳苦干精神的。再聪明的人,若没有勤劳苦干,要想取得大成就,也多是偶然。所以,虽然甘肃地理缺乏灵气,但也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这也有一种必然性。

但甘肃在人才成长的包容环境方面,又比较欠缺。原因也是因为甘肃自然条件严酷,人生存艰苦。由于资源贫瘠,自然群体就会产生一种不容强者出现的倾向,这也是一种生存竞争的必然。于是,枪打出头鸟、武大郎开店、红眼病,等等问题,都成了人才成长的拦路虎。最终,导致一些人在甘肃发展似乎不是人才,但孔雀东南飞后,都一个个成了人才。甘肃如何走出人才的误区,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需要大包容精神。首先,需要领导干部要善于包容人才,不能嫉贤妒能,武大郎开店。其次,领导不仅要善于包容人才,还要树立有意识保护人才意识。因为人才往往容易成为枪打的对象,一个人事业越成功,可能关于此人的是非也会多起来,一些人在领导面前,对此人的闲话也会多起来,这需要领导高度警惕。再次,群众也需要树立包容人才的理念,不能枪打出头鸟。要认识到,人才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对社会好,必然对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好。打击算计人才,本质是害人害己。

二,关键在制度,甘肃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制度建设。如何规范人才制度,关键是制度设计要高度体现重视业绩原则,要严格按业绩取人。首先,重视业绩是重视真正的人才。因为人才靠业绩来证明,有业绩的人,必然就是人才。没有业绩,人才判定就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就真假难辨。其次,重视人才,目的也是要让人才出业绩,要让人才为社会有实际贡献,而不是让其背人才的名,享个人福利的实。再次,重视业绩,会鼓励更多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因为要出业绩,就需要有真水平,这会鼓励更多人真正提高自身真实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而不是更重视获取文凭或一些虚假的荣誉和称号。

三、如何重视业绩,对科研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奖励力度。从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方面重视科研人才,是实现科研人才管理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一是满足公平原则。因为奖励对大家一视同仁,不管你是小学毕业,还是中学毕业,或是博士毕业,只要有业绩,都有奖励。而不是因为你是小学毕业,或文凭不高,就不能拿奖励,或不能享受有关待遇。二是满足效率原则。谁有业绩都奖励,没有业绩必然没有奖励,这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四、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识别和考核评定制度。业绩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质量如何,需要通过识别和考核评定来认证。如何进一步完善科研业绩识别和考核评定制度,一是要分不同学科分类制定业绩识别和考核评定制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业绩识别和考核评定本质是有区别的,不能一个套路出牌。比如,对自然科学而言,论文需要更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但对社会科学研究而言,论文不仅要强调质量,也要强调数量。同样,对社会科学而言,不同学科也应有所区别。比如,经济学和哲学,两者的识别和考核评定制度也应不同。具体如何制定,应由不同学科权威专家具体讨论制定,不能外行给内行制定游戏规则。二是需要在科研业绩识别和考核评定方面,多一些公开化的措施。包括科研业绩的申报、科研业绩的主要内容、科研业绩的认定评定等过程,能公开的环节(除一些需要保密的),应尽可能公开。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多一些暗箱操作的环节,必然多一些腐败的可能。三是对业绩弄虚作假的一定要严肃查处,绝不能姑息迁就。要让真正干活的人能享受到业绩奖励,要让真正的学者享受到真正的尊严和福利。

五、在人才评选方面,也要尽可能公开有关信息,尽可能少一些暗箱环节。真金不怕火炼,是真人才,是不怕公开的。人才选拔越阳光化,越有利于公正选拔人才,也越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比如,省优专家的评选、国务院津贴专家的评选、领军人才的评选等等人才评选活动,应尽可能实行全公开制度,包括申报人的有关信息,还有参与评选专家的评语和投票等情况,都应尽可能公开。这对评选人也是一个有效约束。因为若有暗箱环节,专家未必就能公正评选专家,也不排除会有个别专家有拉关系或其它寻租行为。但若有关信息公开了,就会大大减少这种寻租行为。

六、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上,要坚决反对三个本位。一是文凭本位。突出表现是重文凭不重业绩。一个人实际学术水平的高低与文凭高低,虽有相关关系,但二者并不能直接等同,尤其对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是更重要的学术支撑。二是官本位。似乎官位越高,越有可能被认为是高层次专家。而真正研究学问的,水平再高,但若没有个一官半职,水平就要打折。是钱本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错误倾向是,大佬一出场,似乎放个屁也是圣经,这是典型的钱本位

七、对人才也要建立起严格监督和约束制度。要让人才为甘肃发展充分释放正能量。这多年,甘肃引进的人才中有好几个博士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甚为可惜。这也与人才监督约束制度不严有关。

八、要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问题。一是要防止把引进人才作为领导的形象工程,只图引进之名,不图引进之实。二是要防止引进中的腐败问题。比如引进自己的乡党或亲戚等,然后进行利益分割,最终是花公家的钱,给领导自己和关系户谋利。三是要主意引进人才还有一个和本地人才待遇的平衡问题。若存在严重不平衡,还会引致许多矛盾。所以,若给引进的人才有特殊待遇,必须在引进后有特殊贡献,要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没有特殊贡献的,或业绩跟一般人一样的,应取消前期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包括引进费,都应追回等。四是从贫困地区看,由于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财力有限,所以,贫困地区更要注重激活本地人才能量。五是引进也要根据学科情况。对自然科学而言,注重引进有一定合理性。因为自然科学类学科,研究要达到高层次,专业培养是很重要的。但对社会科学而言,要更加注重激活本地人才问题。因为社会科学真知更多来自社会实践,而不是书本。六是引进要更加注重实际业绩考察,而不是文凭,要把创新能力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七是引进人才,还要注重道德水平。对有不良记录的人才,要杜绝引进。八是引进考察一定要实和细,对引进人才的有关情况一定要有准确真实全面掌握。这也是以后利用好人才的基础。知人才能善任,才能扬长避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好不同类型人才资源优势。

九、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决反对三种错误倾向:一是重知识不重视道德;是重理论不重视实践;是重学习不重视创新。这种培养方式导致的问题是,由于成天背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而且以出人头地为学习目的,最终是,学农业的博士不认识小麦,学畜牧的博士不认识毛驴,知识成了空洞学问,研究也成了书斋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十、在人才问题上,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党管人才是人才问题的大原则,是人才问题的总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人才建设要要成为一把手的政治工程。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才建设,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人才建设方面出了问题,要严肃问责一把手。要把一把手个人职务升迁和单位人才建设业绩有效挂钩起来。

 

作者简介: 宋圭武,国家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