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里的诗与远方 ——我的2020年4月书单

魏延安 原创 | 2020-05-28 17:44 | 收藏 | 投票

  4月进入繁忙工作季,读书主要是调整节奏,轻松一下,所读5本,除数字中国方面的1本较专业外,均以文史为主。按读完时间顺序简评如下:

  1.《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战国歧途》的姊妹篇,想通过一系列分析,在故事背后展现春秋的礼乐崩坏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的,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也力图从更宽广的角度进行解读。比如说齐襄公与妹妹淫乱这个事情,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引发了齐鲁两国的冲突,但作者分析后说,其实齐地当时的风气即如此。再比如说郑伯克段,作者强调,那是复杂规则制约下的国君无奈之举,若放在战国时候就不会发生,直接翦灭即可。作者还提醒,在春秋向战国演变的过程中,贵族被消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正是,春秋故事读已多,细思更觉意无穷。

  2.《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杨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源自2017年所制播的一套120集音频节目,再加上作者的种种研究与探索整理而成。《史记》的题材已经泛滥,一些精彩的故事也被演绎千万遍。作者试图深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思问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历史细节背后的深意,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史记》为什么要这样编?这样写?比如世家第一篇是《吴太伯世家》,列传第一篇是《伯夷列传》,作者认为是要彰显一种高贵的人生价值——“放弃”。而从《酷吏列传》可以看出,酷吏的产生是时代政治的需要,开始的酷吏只是执法严苛,后面的酷吏则视皇帝的意图玩弄法律,再后面的酷吏则利用法律来谋私。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被习惯称为“文景之治”,但二人执政风格已有明显的不同,从景帝开始,汉朝政治的风格就从黄老之风转向了严苛,也就是景帝时期,开始产生了酷吏,到汉武帝时期达到了极端。

  3.《数字中国——领导干部读本》,任仲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并与网络强国、智慧社会一并作出部署,体现了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战略理念。本书及时选取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重要报刊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阐述和解读,是一个很不错的科普读本。从中可以看出,数字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词语,数字经济大体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阶段,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可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4.《格局》,吴军著,中信出版社出版。与此前的《见识》《态度》类似,也是作者在读书频道讲述创业心得与人生体验的文字整理与重新编辑,只是把主题相对分类聚焦了一下。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一个人无论从什么层次起步,首要是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前进的方向,再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保持一定的进步速度,把握好工作和人生的节奏,假以时日,你的人生格局就会大很多,最后取得不错的人生结局。作者提醒,不要幻想偶然的成功,大多数的成功都是一点一点的累积形成的,总想着走捷径,迅速成功,大多是不现实的。而一个有格局的追求者,更知道在日常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在一时的诱惑面前偏离方向。

  5.《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美〕艾略特·温伯格著,光哲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把中国的古诗翻译成西方语言有天然的障碍,一是格律没办法,二是押韵也很难搞,同时汉语没有时态和单复数。但唐朝大诗人王维《鹿柴》这首空灵的五言诗,还是得到诸多外国翻译家的青睐,本书选取了19个译本集中进行点评。总体看,直译让原诗的意境受到很大伤害,而意译则距离作者的内心可能更远,特别是准备在圣经和古希腊神话中找到隐喻的译法,简直已经是臆想。不同的翻译者其译本优缺点也是明显的,汉学翻译家懂汉语却不懂诗,诗人翻译家懂诗却不懂汉语。本诗翻译的难处在于特别的客观,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但却又不是简单的无人,但许多译本从一开始就跌入了无人的陷阱,只有理解了诗佛的内心,从禅宗中获得启示,才能真正读出诗的意境,由此,对于本诗的翻译无异于另一种语言的重写。本书作者在一系列点评后的概括还是值得称赞的,“你可以说,夕阳就是阿弥陀佛所在西边天堂的精神之光;孤独的山与森林是这个世界,在其中,实是无人的,尽管我们可以听到人语的回声;而被光所寂寞地照耀着的林中空地,则是一个凝神沉思之地”。看来读懂诗人的老外不少,而欣赏中国古诗的人更是与日俱增,西文译诗,我们当乐观其成。

  (散记于二〇二〇年四月间,五月一日夜整理完)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