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性管理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袁兆亿 原创 | 2020-08-03 22:17 | 收藏 | 投票

 对称性管理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袁兆亿

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一定意义下的对称性,而对称又促进了各种意义下的平衡,为了按照这种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及运动规律来思考和解决人类社会的现代管理问题,必须理解和遵循与对称性管理相关的一些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一、主要原则

对称性管理的一般规律可表示为,优化要素对称运动,强化系统管理效能,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这是关于对称性管理一般概括和简单抽象,也是具体实施对称性管理的逻辑依据,对于开展对称性管理活动具有准绳意义。

(一)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原则

对称性管理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范畴,有着自身的本质属性,它以辨证观和平衡论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依据,从而为对称性管理从哲学角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普适性基础。对称性管理在学术方向上以寻求管理的特殊性作为起点,然后循着对称性管理的思路逐步走出特殊性而趋向管理的普适性。由于系统要素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一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存在于各类系统运动过程之中,因此对称性管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可将其应用于各种系统管理之中。而且对于一定条件的管理系统而言,A系统某些要素的效果和作用,可以通过B要素对称运动加以复制或再现,即,不同系统的管理过程,其要素对称运动具有映射或转换相关要素效果和作用的功能。

对称性管理理论是对实践认识和经验的概括与抽象,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对称性管理的辨证观和平衡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统一,对于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哲学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但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

对称性管理强调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引导系统发展达到平衡,这是对称性管理的基本观点和运行逻辑,也是其普适性的重要基础。但是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也具有相对性,因为假如对称性管理的普适度趋于无穷大,则类似于对称性管理接近于具有了普世价值,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及其联系的发展和层次是无限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没有尽头的,所以人类无法穷尽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在路上,所以任何理论的适用范围总是有限的,故此,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也是相对的。

但同时需要加以讨论的一点是,如果对称性管理理论的普适性过高,是否不符合效率原则,有关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虽然具有高普适性的理论意味着它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对各种问题共性的高浓度提炼,但还是必须把理论思想的指导作用与具体方法的实际操作区分开来,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更多的是指对称性思维的普适性,而并非具体方法的普适性。

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在对称性管理中,一方面应以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辨证观和平衡论思想的普适原理为指导,另一方面必须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采用具体的对称性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解决某个具体管理问题时,应理解和把握好共性(对称性思维)与个性(对称性方法)的关系,在对称性管理中两者共同发生作用且不存在矛盾。

当讨论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时,除了应遵循对称性管理思想的指引外,还必须从具体环境、客观规律、管理特点、可操作性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力求提高对称性管理的针对性,使具体的管理实践适合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以便有的放矢地解决管理难题。具体而言,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应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符合管理领域最大多数系统的接受能力,尊重不同管理系统的客观特性,不会在对称性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冲突。其二,符合不同管理系统当前的发展现状,保证对称性管理的实施能够被顺利接受。其三,符合不同系统现有的各种管理规则,满足系统管理的风险防范需要。

(二)要素对称运动和系统平衡原则

要素对称运动原则和系统平衡原则是对称性管理的重要原则,要素对称运动是对称性管理的内涵特征,系统平衡是对称性管理的预期结果,虽然两者处于对称性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但是他们在本质上都遵循“以对称求平衡”的同一规律,并统一在对称性管理的活动过程中。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毫无例外地隐藏于事物的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多样的,其中不但有现象的联系,也有本质的联系。但是并非一切联系都是具有规律性的,只有隐藏在现象内部的本质联系才具有客观规律性,而且在遵循规律方面必然有其共性,正如要素对称运动和系统平衡都遵循“以对称求平衡”共性规律,因此两者存在着必然的本质联系。有学者认为,所谓“对称”的等价含义就是“规律”,由于规律的存在,因此使得“对称性”与“稳定性”同义。

对称性管理的最本质特征就是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和系统平衡,正因为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系统的变化和发展,正因为有了系统平衡才为系统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要做好对称性管理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要素对称运动原则和系统平衡原则,这也是体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

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关键并非对称要素双方的平衡,而在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溢出效应所形成的系统整体平衡。对称性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创造有利条件使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能够更好地支撑系统平衡,即保持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具有合理性,以满足系统和谐平稳发展的要求。

(三)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原则

不确定性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亨利·N·波拉克曾经指出,不确定性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科学是靠不确定性繁荣的。正是这不完美的世界让人类产生了追逐完美世界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完美的世界才是另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纵观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史,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不确定性的状况下取得的,譬如,青霉素、电流、X射线、超导电性、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科学发现;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细菌染色的革兰氏法、蛋白质试验中的色氨酸离析法等技术发明;以及电和磁之间的关系、胰岛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减弱病原体免疫法原理的确认等等,都是由于某种偶然性或意外事件的触发而取得的,有些甚至还是诺贝尔科学奖量级的重大成果。世间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自然科学领域的不确定性现象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存在。

社会选择理论中的阿罗不可能定理以及模糊逻辑等方法的提出,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提出了不确定性对管理的影响问题。虽然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总是希望达到完美,但是事实上任何管理都只能努力接近完美而无法实现完美,因为现实客观世界并不具备实现完美的条件,意识与存在总是存在差距的,由此也导致了不确定性的产生,所以对称性管理也必须毫不例外地遵循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原则,也就是说对称性管理必须在不完美中朝着完美的方向努力,通过合理有效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尽力追求系统的和谐方案,哪怕这种方案相对不完美也是有意义的。

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对称性管理的特征之一,与不确定性相应的运行规则是输入与输出的无法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在给定条件下,系统要素对称双方能够选择的适应性行动权重(决策集)以及要素对称双方决策的每一个组合所对应的输出结果具有概率性。因此,面对系统要素的多样化以及高度动态和复杂的环境中,有限理性的决策很难准确把握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与系统输出结果之间的清晰逻辑,从而极易导致对称性管理的计划与预测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中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就成了提高对称性管理成效的关键。

一般而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于管理效果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如果管理理论和方法使用得当,那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管理效果而言就成为了充要条件。对称性管理的策略在于依据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在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与解题结果之间找到合理的契合点,使对称性管理成为获得良好管理效果的充要条件,哪怕这种充要条件有时可能以概率形式出现,但它仍能为良性管理指明方向。

虽然在决定系统发展方面,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具有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管理领域大量存在测量指标或测量行为严重影响测量对象的“测不准现象”,加之管理的动态过程还可能导致生成性要素的形成,从而对管理结果造成叠加影响。“测不准原理”将导致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预设结果偏离系统目标,为此有必要采取约束和调整措施,以引导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结果趋向系统目标。另一方面,尽管在管理领域存在着输出结果的测不准现象,但输出结果的概率还是存在的,从而为输出结果偏离系统目标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关于不确定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深理解。首先,不确定性是中性的,它不一定意味着其结果必然是令人失望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未曾预料到的良好结果,所以不确定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种一体两面关系使得不确定性之中也可能蕴含着有利的机遇,因此不妨以建构思维来权变地应对不确定性,把意外事件转化为机会而不是消极回避;其次,不确定性之中包含着确定性,虽然精确的结果不确定,但只要有正的结果,就一定有正的效应。反之,有负的结果,就一定有负的效应,这是应对管理系统输出结果不确定性的最基础的确定性规则;再次,系统的不同要素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各要素间的彼此互动又使不确定性进一步强化和复杂化,最终导致系统输出结果远超出想象力的范围,如此融合了多种不确定性的情况往往是一个过渡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转换成其它层面的不确定性,因此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往往不是单个变量造成的,而是一组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会从一种不确定性转变为另一种不确定性。

关于对称性管理过程的输出结果之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虽然无法使其消失,但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其不利影响。其一,设计和完善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运行制度,即建立健全最基本的共识和制度限制,以纠正或缩小不确定性出现的偏差。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强调以不变的规则应对万变的结果,只要打下基本制度设计方面的扎实基础,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其二,对称性管理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根据要素对称运动产生的关键影响,来识别和预判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而通过监测及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以降低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其三,针对不确定性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把握有效信息的同时,为可能的结果设置不同的评估模型,尽可能压缩系统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的几率,把残留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性原则

对称性管理作为管理学的组成部分,其根本意义在于破解系统管理的矛盾,以实现有效管理并促进系统和谐发展。从理论服务于实践的目的出发,将对称性管理思想具体化地运用于实践是理解和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管理过程的实用性原则所要求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实操方法,对称性管理渗透着对管理经验的理解、消化与提升,而且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具体化的呈现。

对称性管理所包含的普遍意义体现了事物的共性,即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对称性,这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客观属性。而存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各样的具体管理问题则主要体现了其特殊性,它是与各个问题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因此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运用对称性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在于把普遍性结合到特殊性之中,并在这种结合中赋予对称性管理以新的意义,开拓解决问题的新出路。站在抽象的角度,任何管理对象所涉及的矛盾问题突出的是非一致性,因此对称性管理必须以灵活的方式,从最有利的角度寻找个案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称性管理不仅具有认识论层面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对客观知识的重建并用于指导实践,因此对称性管理的意义不仅是在认识论上提供理论思想,还在于从方法论上提供实践的工具,对称性管理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事物的共性内容,而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具体事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因此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对称性管理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所谓对称性管理思想的理解,必须从具体情境出发来展开,以便使对称性管理思想的普遍意义在实际的情境中具体化,从而形成对称性管理的具体的新生意义,因此关于对称性管理的理解如何具体化,最终的关键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称性管理思想的融入而实现解决问题的具体化表达,也就是说,最主要的还是对称性管理思想与具体管理对象之间的衔接问题,由此可知,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或缺之条件。

要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实现对称性管理思想的实践具体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解决问题的具体化乃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之合理转化的重要保障。对称性思想的具体化过程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这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它始终渗透着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动作用。当对称性管理思想被理解以及导入到实际情境之中时,必须对这一结合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便在特定的问题域中使理论与实践展开对话。要使这种对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融入实践,而不是各说各话,实践操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才有可能使得关于对称性管理的理解和把握具体化,也为对称性管理的实践意义赋予实在内涵。

二、基本要义

任何事物或运动都有其要义,即表示事物或运动的实质性要点或要旨,这是理解事物和运动的重要指引。对称性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实际操作,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严格的逻辑结构,以及各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等,虽然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如果能清晰地理解其基本要义,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对称性管理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对称性管理是以某个具体系统作为理论思考和实际运用之对象的,从系统的角度言,其基本要义包含核心要义和一般要义。系统的核心要义(或第一要义)就是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系统就必须和谐地存在和运动着,惟此才能为系统发展提供客观基础,才能使系统的各种要素都有所依附,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付?”

管理是维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但是由于管理所追求的功能价值不同而导致秉持的一般要义亦不相同。对称性管理强调以要素对称运动实现系统动态平衡目标,这既是体现辨证观和平衡论的一种方向性要求,也是通过对称运动实现系统和谐发展一般要义的一种阐明。

实施对称性管理需要对其一般要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依据对称性管理的相关内容,可以从以下层面进一步理解对称性管理的一般要义:首先是关于对称性管理的基本内涵,即对称性管理倡导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其次是关于对称性管理的基本特征;再次是对称性管理的基本观点。

(一)基本内涵:逻辑与价值

以要素对称运动促进系统的平衡和谐发展是对称性管理的基本逻辑。“对称”与“和谐”是对称性管理倡导的核心价值,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这种内在联系,才能找到以对称性管理解决问题的入口。

对称性管理并不只是单纯地管理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追求有限对称和谐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它是在遵循事物对称运动和追求事物平衡和谐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渗透着“以运动促平衡、以对称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辨证观和平衡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称”与“和谐”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类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对称性管理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对称运动与和谐发展体现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能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满足和促进人类社会各类系统的发展。

(二)基本特征:关系与内容

对称性管理涉及关系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其中的关系特征从三方面显示了对称性管理从内涵到外延的相对关系特点。

一是对称性管理针对系统要素的作用,将要素对称运动融入到系统平衡之中,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

二是对称性管理针对系统环境的影响和约束,将系统融入到所处的环境之中,努力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平衡与和谐。

三是对称性管理针对管理的对象范围,使对称性管理可适应地融入各种管理系统中,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

这种多层面融合的特征是对称性管理的另一种内涵,也是关于对称性管理思想和实践之发展能力的一种检验。

对称性管理的多层面融合特征显示了一个由内至外的扩展过程,从关注要素进而关注系统,从关注运动进而关注平衡,从关注内部进而关注内外环境互动,从关注理论进而关注实践,其中无不包含和体现了对称性管理的价值取向,也是对称性管理思想具体化为实践之过程。对称性管理的基本特征显示了以要素对称运动作为内在动力和根基,以服务于不同的系统需要作为实现目标的过程,并最终促进不同管理系统和谐发展的演绎路径,反映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发展过程,而且这种转化过程越宽广,就越能拓展对称性管理的发展空间,并为其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对称性理论之内容特征可大致概括为:

一是对称性管理不单独考虑独立要素在系统运动中的先决性意义,而是强调“要素对”之间的互动作用。

二是对称性管理把对主体的关注转向了对客体的重视,强调客体对称运动对系统的重要影响。

三是对称性理论否认系统要素的终极意义,主张系统要素的动态性,强调要素对称运动的发展和变化难以穷尽。

四是对称性管理否认系统输入对输出的静态影响结果,强调系统输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动态过程。

(三)基本观点

1、系统内所有要素都具有抽象意义上的平等。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差异,并不意味着要素与要素之间是不平等的,相反,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因此必须平等地尊重所有要素及其多样性。抽象地说要素的贡献机会是平等的,所有要素都能对系统发展作出贡献,关键要看管理对象和管理目的是什么,故此在实施对称性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所有要素的作用特点及其分工合作。由于对称性管理是激发要素活力的持续过程,其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是系统要素价值的发挥,因此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目的,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主导要素,以保证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解题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系统要素的地位是可以转换的。对称性管理涉及复杂的系统运动过程,从事物运动的对称性规律出发,对称性管理杜绝“一条腿走路”的单一思维模式,而是根据对称性原理的变换思维,从事物的对称性关系中寻找解决方案,即把任何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系统目标相联系,整体权衡和调整可能的突破点,通过简化问题以加速破题,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系统效能,实现平衡发展的管理目标。事实上,任何系统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目标,系统目标变了,系统要素的地位(权重)也会发生改变,主导要素可能转变为非主导要素,而非主导要素则可能转变为主导要素,因此根据系统目标合理判断系统要素的权重十分重要。抽象而言,随着不同的系统目标变化及特点,系统内的所有要素都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能,因此不能忽视系统内任何要素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3、理解和把握系统要素的差异作用。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客观现象,也是构成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对称性管理正是通过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识别、关联分析和成效评价去认识管理的意义和价值的,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对称性管理措施、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管理问题实行有效的处理,以求获得最有利结果,以更少成本和更高效率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充分发挥系统要素的差异作用是做好对称性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对系统内所有要素的独特作用给予重视,通过加强要素差异的认识和评价,有效利用要素差异来挖掘更多隐性资源,才能更好地赋予对称性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积极意义。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专家组专家、广东省管理创新和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委会副会长。研究领域:管理创新工程、人才发展战略。
每日关注 更多
袁兆亿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