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SDCA循环维持精益管理水平的思路方法

陈晓亮 原创 | 2021-05-12 11:13 | 收藏 | 投票

精益管理推进过程中,对于改善成果需要进行标准化维持,在精益生产思想来说就是SDCA循环“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制造企业通过不断的改善和标准化维持,从而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

 

SDCA循环包括所有和改进过程相关的流程的更新(标准化),并使其平衡运行,然后检查过程,以确保其精确性,最后作出合理分析和调整使得过程能够满足愿望和要求。SDCA循环—标准化维持的目的,就是标准化和稳定现有的流程。

 

其中S是标准(Standard),即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编制出的各种质量体系文件;D是执行(Do),即执行质量体系文件; C是检查(Check),即质量体系的内容审核和各种检查;A是总结(Action),即通过对质量体系的评审,做出相应处置。

1.jpg

 

在精益生产管理中,SDCA的第一个步骤是标准化。我们日常所用到的规章制度、流程、操作规范等都可以称为标准,这里的标准化主要指制定这些标准并通过训练、指导等手段让标准的使用人掌握标准的过程。

 

在形成标准之后,就是去执行这些标准,然后检查执行的效果,最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一些行动。行动主要包括:当发现标准不合理时重新修订标准,当发现标准的执行不到位时则对执行人采取处罚、教育、培训等手段使其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实施、改善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的执行,也就是SDCA“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中的“执行”、“检查”环节。“员工自己操作的最高指示(高于任何人的口头指示)是现场有效受控的作业指导书”,而不是管理者特别是高管随意性的口头指示,这就需要管理者特别是高管做出“正确执行”的表率作用。

 

抱着发现问题的态度执行,标准是根据实际的作业条件、当时的技术水平制定的,代表了当时最好、最容易、最安全的作业方法。一定要求作业者“抱着发现问题的态度执行”,在永不间断的发现问题、修订标准的环中去完善标准——创新、改善。

 

发现标准有问题后的正确做法,组织中的任何人发现标准存在问题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汇报、修订、改变(培训)、调整。即立即汇报、确认,继而对问题部分进行修订,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接受新标准,最后执行调整。

 

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进行SDCA“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中的“总结(调整)”,修订完善标准: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设备或仪器已经改变时;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当法律和规章已经改变时;标准已经改变…… 标准的完善,也就是SDCA“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中的“总结或调整”环节,保证标准持续有效的手段。

 

改善是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化是改善的巩固。没有改善,就没有更新的标准化;没有标准化,所有的改善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不会积累成先进技术,形成突破。有些类似于黑瞎子掰玉米。

 

改善分为两种:事前改善,即问题发生前就进行了改善,避免了损失或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事后改善,即不良品或顾客投诉发生后,再去做改进工作。实际上,组织或企业的日常管理就是遵守标准,就是SDCA,而改善就是寻找更好的方法,并做成能够保证预期效果的标准来实施。

 

所以,标准化是SDCA循环-标准化维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标准化,SDCA循环就不会构建为符合闭环法则的管理方法。标准化的能力代表着组织或企业及其人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人员及组织的能力积累和提升。没有SDCA循环管理法的有效应用,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精益管理水平。

2.jpg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精益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

个人简介
☆ 精益生产实战教练 ☆ 国家高级企业培训师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注册管理咨询师(CMC) ☆ IE 改善专家、高级工程师 ☆ 国内知名企业特聘生产管理高级顾问 ☆ 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