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领悟的管理智慧

李文武 原创 | 2021-08-11 13:16 | 收藏 | 投票

 

  一、黄帝

 

    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方,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候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执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于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点评:蛇无头不行。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首脑,没有首脑这组织就会没有主心骨,就会混乱不堪。国家的首脑是元首或总统、主席、国王,政府的首脑是总理、国务卿、首相,政党的首脑是主席、总裁、总书记,协会与社会团体的首脑是会长、主席、秘书长。企业的首脑是董事长、CEO、总经理、总裁。组织有了首脑后,成员们就有了精神领袖、政治领袖,就可以唯马首是瞻,就可以听其号令,听其指挥。如果组织里有几个首脑,而且首脑之间都不服气谁,都想成一把手,一山容不了二虎,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内讧与内斗。黄帝与炎帝,还有蚩尤,这三大首脑人物,都不臣服其中一人。而且建立一个强大与统一的组织,必须只有一位强势、最权威的首脑,不可能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因此,在那个年代,就爆发了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黄帝把炎帝打败了,让其臣服;把蚩尤打败了,俘虏了他,然后杀了他。炎帝被黄帝打败,但他愿意低头臣服,所以黄帝留下炎帝一命。黄帝取代炎帝当元首,证明炎帝的前政权已经衰弱。而蚩尤被打败后,仍不服气,黄帝因怕其继续叛乱,所以只好杀了他。在组织中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绝对会出现内讧与内斗。例如,太平天国杨秀清与洪秀全争权,导致了这个政权的内部崩溃。组织最要命的敌人,不是外敌,而是内讧导致的内乱。在组织内讧中,势力最强大的首脑,往往能平定叛乱,镇压异己。所以,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要尽量避免多头领导出现的情况。如果组织机构职务方面设置有两位及以上平等地位的首脑,那么一定是为了权力的平衡或者制约集权而采用的设置方法。多头领导既是组织内乱的根源,又是一种相互制衡的方法。在需要统一命令的地方,一定要采用一元领导,不宜采用多头领导。在需要制衡权力过度集中的时候,适宜采用多头领导,而非一元领导。在组织中,总会出现支持者、中间派、反对者。所以,领导者在需要统一命令,进行集权时,就要奖赏支持者,拉拢中间派,狠狠打击反对者。

 

二、帝尧禅让

 

原文: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点评:除了终身制的职务,其他任何职务都有一定的任职期限。任职期限一到,就要卸任。或者在位时,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的衰老,精力的消退,健康的恶化,人就不能再继续工作,再不能胜任职务,与其尸位素餐,还不如找个合适的接班人接替,自己轻松了,这样使组织就能健康地发展了。人总会要老的,总会不能胜任工作的,所以,每个人都要退休,安享晚年。如果人在一个职位上不想退下来,想要工作到死的那一天,绝对会是组织的恶梦。纵观历史上很多伟人们,在青年与中年时,非常英明与贤能,但到了晚年时,却犯下了一些大错误。例如,汉武帝晚年昏庸地制造了“巫蛊案”杀掉了自己的太子、皇孙,迷信长生不老,还穷兵黩武,致使国库空虚。又如,唐玄宗李隆基建立了开元盛世,晚年却宠信杨贵妃、李林甫、杨国忠与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以后唐朝由治而乱,由盛而衰。还如,前苏联最高国家领导人斯大林晚年后,精神错乱,大搞个人崇拜,发动了“大清洗运动”,屠杀了与迫害死了上千上万的无辜人民。对待权力越大的人,就一定要给其设置一个服务期限,不能搞终身制,就是为了防止其晚年犯重大错误,使得组织遭受巨大损失的“保险栓”。组织生命的延续,得靠组织的新的领导接班人与新生力量的加入。因此,选好领导接班人对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如此。

领导接班人的甄选,一定要找到那种德才兼备与大多数认同、支持、喜爱、拥戴的候选人。因为受大多数组织成员支持与拥戴的候选人上台后,就能保持组织稳定,不会发生严重的内乱与内讧的事情。而那种不受大多数组织成员支持与拥戴的人上台,就会出现一些不服气、不臣服的下属挑战领导人的权威,一者想要取而代之,二者想要换另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导人上台,这样的斗争会使组织动荡不安。

主动让位比夺位要和平些,要和谐些,组织稳定些。而夺位一定是勾心斗角,血雨腥风。主动让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禅位”。还有一种上位方式是民主选举,由大多数组织成员投票去选择自己喜欢与拥戴的候选人当领导人。

那么如何考察领导接班人呢?第一,要看他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连家都管理不好,又如何能管理好企业,又如何能管理好国家?那些家庭关系和睦,爱情、亲情、友情关系都处理得很好的人,一定会是个称职的领导。第二,要看他如何处理道德与伦理问题。善于宣传高尚道德与好的伦理价值观,这项工作做得好,并且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候选人一定会是个称职的领导。第三,要看他担任各种管理职务与领导职务是如何处理公务的。如果他工作认真、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把混乱治理成秩序井然,做人公道,受人尊敬与喜爱,一切都那么和谐与稳定,那么他一定会是个称职的领导。第四,要看他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公共关系与外交关系的。如果他结交的朋友与宾客都尊敬他,社会上都尊重他,外国领导人都钦佩他,各种人物、各个阶层都愿意与他交往与联系,那么他一定会是个称职的领导。通过这四个方面考察都让人满意,那么确定他为领导接班人是非常正确的,他将会成为组织未来卓越的领导人,必定能把组织管理得蒸蒸日上。

 

三、大禹治水

 

  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橇。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庶稻,可种卑温。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点评:大禹治水有功于天下,于是成为君王。我们的管理者如果对企业没有功绩,那么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位与高薪,如何得到晋升?企业高薪聘请你当管理者,不是让你吃饭不做事的,不是当摆设的,而是让你为企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干出成绩出来,做出业绩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加多的价值。如果只拿工资不做事,只会对上司“吹、拉、弹、唱”,或者只会对上司与企业抱怨、诋毁、抨击,无功于企业,企业要你何用?养你何用?还有那种拿着政府的工资,吃着国家的俸禄,还要对政府捅刀子,对国家搞破坏的人,良心何在?还有那种靠共产党而名利双收的人,还要诋毁与侮辱共产党,良心何在?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有些人在企业里抱怨自己不被重用,请问你干了些什么业绩,做了些什么贡献?工作不是享受,如果把工作当成吃喝玩乐,那么干不出什么好业绩出来。工作业绩的的提升,靠得是吃苦耐劳。大禹治水为天下人争利,他吃的、睡的、穿的都很简单,他把治水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天下当成自己的家。他舍小家,顾大家,所以,天下人奉他为君王。大禹的功绩不仅仅限于治水。

总结大禹的功劳有这些:一,治水。二,修道路。三,储水防备干旱。四,统计全国的资源物产。五,按照全国出产物产的情况,制定赋税征收标准。六,命令伯益教百姓种水稻,推广水稻种植。七,命令后谡教百姓搞农业生产。八,对各地区粮食进行调济,互补有无。九,对不同的地区按照其物产的不同设定交纳贡物标准。我们发现那些对工作勤勉的员工,往往会得到上司的赏识,晋升快的也是那些工作勤勉的、作出业绩的员工。所以,在企业里,特别是在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你的辛勤是有回报的,付出必有收获。想要超过其他员工,你得必须付出比其他员工更多的智慧与努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比其他人多走几步,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多想一些。大禹的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与标杆。

 

四、君主世袭

 

原文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子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帑戮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服。

 

点评:大禹治水美名传天下。他当君主时,并没有想把这最高权力的职位让儿子继承。他只是找了一个战友、同事兼朋友的官员伯益,作为他的接班人。但是大禹的儿子夏启在朝中势力很强大,有一班文臣武将坚定地支持他上位,于是夏启发动政变,逼伯益让君主位给他。为什么这些文武大臣要让夏启上位?这是因为大禹治水的功劳大,威望高,忠于大禹的臣子们,又转身支持少主。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夏启能保证这些支持者的应得利益,这才是真实的支持原因。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样的现实不是绝对的。有的儿女,跟父母一样有出息,有成就,而且道德品质与才能俱佳。但有些儿女,却一代不如一代,父母英才儿女却是纨绔子弟,并且纸醉金迷、违法乱纪、欺压良善。有些父母生的儿女,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幸福躺在沙滩上。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基因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在于其受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经历、亲朋好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正,这人肯定走歪路与没出息。“三观”正的人,道德修养较好,遵纪守法较好,有出息、有成就的多。延伸到管理企业方面,在用人方面就要注意:一,亲朋好友中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要举贤不避亲。关系不睦的人中,或者看不顺眼的人中,有道德、有才能的,要举贤不避仇。二,对于企业接班人,要授予人事权、财务权,并且让其自己选择合适的人,配套好班子,为其搭好“舞台”。三,对于有野心的人,不适合当接班人的,要把其调离现有岗位与清除其的势力,不让其羽翼丰满。四,上位的接班人,对支持自己的人,要论功行赏,对固执的反对者要惩罚。为组织选择合适的接班人很重要,大到国家,能使国家兴盛,小到企业,能使企业兴旺。

 

五、名相伊尹

 

原文: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毫。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点评:伊尹是个受过教育,读过书的仆人。如果没有读过书是不会写出《女鸠》、《女房》这样的文章。据历史记载伊尹在有莘氏奴隶主贵族家里做家庭教师,并且擅长于烹饪美食。他很有可能听说过商国汤武王是个贤君,所以想要见汤武王,并且毛遂自荐为汤武王的属下,为其打工。伊尹只是个在有莘氏贵族家里有点地位的奴仆,工种是厨师与家庭教师,想要见到商朝国王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伊尹直接去商朝王宫见汤武王,不但守卫不让见,而且汤武王有可能也不会见伊尹,毕竟有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有莘氏统治者莘国。而汤武王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做妻子,伊尹是随嫁的仆臣。伊尹利用为汤武王做美食的机会,向汤武王进言,讲解如何治国理政。汤武王当然会觉得很诧异,一个奴仆竟然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他就派人了解伊尹的背景,得到身边人的汇报说伊尹是处士。处士在古代可是德才兼备而不愿做官的隐士。汤武王拿出高薪聘请伊尹为其打高级工。但伊尹故意摆谱,抬高自己的身价,最后同意为汤武王打工。伊尹向汤武王谈了以前的皇帝是怎么样治理国家的。所以,让汤武王觉得伊尹有真才实学,有些管理水平,于是把伊尹任命“尹”。尹其实就是现在的一国总理。伊尹为什么去汤适夏?去汤适夏的意思是辞掉商国的官职去担任夏国的官员。伊尹应该是去收集夏国的各种情报,为灭亡夏国作准备。因为当时的夏国已经没有了宗主国的权威了,一些诸侯国明里暗里已经起异心,背叛夏国了。夏王桀荒淫无道,是个昏庸的国王。伊尹厌恶夏国,于是又回到商国,并且还为商朝招募了两位贤臣女鸠、女房。以史鉴今。企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要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拔上去。一个人有没有真才实事,从他的举止谈吐、一言一行都可以观察出来。现代社会夸夸其谈的人太多,所以识别人才不但要听他谈,还要看到行。如果做任何事都言与行不一致,那么绝对是个“牛皮货”,欺世盗名之徒。而那些真才实学的人,肯定能做成事,能做好事。一个普通员工想要成为管理者,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做事的干劲,三要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只说不做,老板要你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要多重用一些有勇气敢于毛遂自荐的人。敢于毛遂自荐的员工,有勇气、有胆识、有态度。连做事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要他何用?敢于毛遂自荐的人,不管怎么样,不但勇气可嘉,而且多多少少有些本事。因为没有金钢钻,哪敢揽瓷器活的。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有真知灼见。真知灼见与远见卓识是以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阅历构成的。不学无术之徒太多歪理邪说,太多谬论,太多偏见,所以是没有什么见识的。汤武王慧眼识珠,任用贤才伊尹辅政,伊尹忠心耿耿辅佐商朝五代君主。伊尹用女鸠、女房两位贤才做为自己处理国政的助手,让商朝国利民福。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我们管理企业的人,要多重用贤才,让贤才引进更多的贤才,这样的企业不蒸蒸日上才怪呢!

 

六、网开三面

 

  原文: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点评:赞美一个君主、元首或者领袖,可以用“尧舜禹汤”来形容。这是把君主、元首、领袖比作“尧舜禹汤”,“尧舜禹汤”是我国古代最英明的帝王。“汤”灭掉夏朝,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姓子名履,他重用贤人伊尹为总理。猎人张网四面是想有更多的猎物收获,但这是让鸟兽绝种的捕获方法。我们的祖先人类主要食物来源靠采集与捕猎。原始人类使得很多原始哺乳动物如雕齿兽,刃齿虎,居维叶象,剑乳齿象、猛犸象等灭绝 ,连6米高的大地獭也被人类吃光绝种了。所以,张网四面是让动物绝种的捕猎方法。物种灭绝是不会死而复生的,以后永远也不存在了。但是人类得依靠食物生存下去,这需要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让物种灭绝肯定是愚蠢与疯狂的做法。让鸟兽虫鱼有时间、有机会繁衍后代,这样我们人类就有更多的食物来源,所以,鱼不能捕尽,鸟不能网尽,兽不能杀尽,要让它们休养生息,人类不能够对它们进行种族灭绝。商汤王主张网开三面,其目的就是提醒猎人,不要对飞鸟走兽搞种族灭绝,要让它们繁衍生息,这样就有更多的鸟兽可以捕捉,从而人类不会缺少食物。把动物与植物搞得灭绝,就是人类灭绝的开始。保护动物与植物,其本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万物是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

“网开三面”的引申意义可以理解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事不要做绝。在企业中的领导者碰到以下这些情况需要“网开三面”:第一,在决定开除员工之前,需要三思而后行,要“网开三面”。当员工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不要马上采取开除的方式处理,而是要把这个决定放在抽屉里,过一两个晚上等自己冷静后再作打算,或者拖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要作出这个决定。同时,要调查员工的家庭情况,如果员工的家庭困难,需要靠这个员工来养家,那么开除的决定最好不要做,可以转用其他的处理方式来替代开除决定。如果员工有悔改表现,那么开除的决定也不要轻易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员工有身体方面的重大疾病,也不要轻易做出开除的决定。只开除那种屡教不改,并且人神共愤的员工。第二,在决定扣除员工的薪酬进行罚款时,需要三思而后行,要“网开三面”。如果员工是初犯,可以通过教育、劝告、警告、诫勉的方式来使对方改正。如果员工家境贫寒,需要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那么就不要轻易扣工资。第三,员工出言不逊,顶撞上司时,需要三思而后行,要“网开三面”。人总会有意见不同的地方,观点的不同代表的是观念的不同,观念不同的来源是价值观的不同。只要不是故意的,或者不是侮辱诽谤的,那么就要宽容员工的顶撞。可以双方冷静一下,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与合适的地方,双方就某个不同的意见沟通一下,找出共同点,做到求同存异。不要因为员工顶撞了你而出于泄愤给对方“穿小鞋”,或者给对方一个处分。第四,当员工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向你提异见或者意见时,需要三思而后行,要“网开三面”。从善如流的领导者是需要听不同的意见的,听与用是二回事。凡是员工们提的不同意见,领导者要能静下心来,专心听听他们讲的。他们的意见对企业有所裨益时,就听了以后再用;他们的意见很多偏见与不合理的地方,那听了后,一笑了之,不批评他们,也不打击他们;他们的意见有对的地方与错的地方,那就综合他们对的地方而采用,把错的地方摒弃不用。

“网开三面”这个故事还可引申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有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善良之心。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是领导者道德的基础,更是人心的基础。领导者有道德,领导者得人心,则企业德行流布,善行广施。

 

七、汤伐夏桀

 

  原文: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台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戮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其武”,号曰武王。

   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葼,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胜,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点评:商朝国王成汤(姓子,名履)为什么能够一举灭掉夏朝?这是因为夏朝的国王桀施政暴虐,作风不检造成的。君主施政暴虐一般表现为:一,横征暴敛。就是任意征收群众的财物,或者任意安排百姓服不付工资的劳役。让百姓没有可食之物、可穿之衣、可住之所,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企业里,横征暴敛的表现是管理者任意克扣员工工资、拖欠员工工资、经常巧立名目对员工罚款。二,法律制定得比较严酷,国家政策处罚员工过重。百姓一不小心就犯了法,一不小心就被治罪,百姓过着朝不保夕、胆颤心惊的生活,生怕犯了一点小过错,就变成了残疾人与被砍掉脑袋。在企业里,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一不小心就受了处分,有点小过错就上纲上线让员工待不下去了。三,任意杀害与虐待百姓。这是统治者以杀死百姓与虐待百姓为快乐之本,视百姓如草芥,百姓死得连畜生都不如。君主作风淫荒一般表现为:一,与多个女性保持着不正当男女关系。二,集体溢交。三,乱伦。四, 沉溺于男女性爱关系,不理朝政,不工作。五,吃喝嫖赌毒。六,同性恋。在企业中,管理者作风淫荒是不关心、不处理企业工作,包二奶、养情人,强迫女员工与女下属发生性关系,与有夫之妇通奸,贪污与挪用公款搞吃喝嫖赌毒。一个国家的君主只要暴虐与淫荒,国家就会衰败,政府就会腐败、腐朽、堕落,那么臣民们就会被逼反,臣民们就会反抗与赶君主下台。一家企业的高管只要暴虐与淫荒,这家企业肯定会亏损与倒闭,股东们与员工们就会赶高管下台。

  组织的腐烂是从内部开始的。组织的领导人如果不遵守法律法规,任意妄为,骄奢淫逸,腐败堕落,那么底下的管理者与员工们也会学样,最后这个组织就会消亡。所以,组织的失败,不是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内部成员打败的,特别是掌握组织生杀予夺大权的高管打败的。在企业里,管理者要勤勉,要关心爱护员工,要树正气,要以身作则作真善美的表率。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企业产生作用,好的言行能起树正气的作用,不良的言行能起歪风邪气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家企业想要战胜竞争对手,得先了解竞争对手的企业领导人德行与品质怎么样,正不正,如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那么这样的企业很难战胜的;如果竞争对手的企业领导人是暴虐与淫荒之徒,则可以联合该企业的内部的管理者与员工,把这家竞争对手打败,或者吞并。古代战争前要发表军誓,军誓的目的是立规矩,定奖罚,有战前动员与宣传鼓动的作用,更有“有言在先”与“丑话说在前面“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做任何事都要立规矩定奖惩,都要“有言在先”,都要“先小人,后君子”;不能“不教而诛”,不能“不告而罚”,不能“不诫而惩”。企业的宣传鼓动要放在第一位。

 

   八、伊尹放太甲

 

  原文: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点评:伊尹在历史上既是贤臣,又是权臣,由于他得到了帝太甲的爷爷商汤的信任与信赖,又辅佐过帝太甲的父亲帝太丁,更是四朝元老,所以,他的权势比帝太甲还大。伊尹曾经用文章的形式劝告过帝太甲,要他做一个好君主,刚开始时,帝太甲还听伊尹的话,到了帝太甲即位的第三年,他蜕变了,成了一个昏庸的君主。他作为领导者:一,不率先垂范,不以身作则,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二,他恣意妄为,利用君主权力作恶;三,他不体恤下属与百姓,对百姓任意杀戮,横征暴敛。帝太甲的做法跟夏桀一个样,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以此延伸到我们现代的企业领导者昏庸暴虐表现为:一,带头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甚至于违法乱纪,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二,在企业内体罚、虐待、打骂、侮辱员工。三,巧立名目克扣员工的工资,任意对员工进行罚款与给予处分。四,铺张浪费,穷奢极侈,任意挥霍企业的公款。五,贪污挪用企业的资金据为己有。企业领导者有以上五种行为,这是搞垮企业的前奏。

伊尹看到帝太甲不纳忠言,依然我行我素后,就利用自己的权势与影响力把伊尹软禁起来,关在桐宫。在国家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伊尹当起了摄政王,处理国家事务。在历史上,君主失德,被权臣赶下台,结局有五种:一种是权臣杀害了君主,自己取而代之;二种是权臣杀害了君主,又换了一个新君主;三种是权臣逼君主禅让,然后封君主一个王、公、侯的爵位,吃些俸禄,让他颐养天年。四种是把君主免为庶人。五种是把君主软禁,让其悔过自新。伊尹把帝太甲软禁在桐宫为商汤守墓。伊尹只是把帝太甲软禁,没有杀掉他,更没有废掉他,而是让其悔过自新。所以说,伊尹是公心大于私心,是比较正直的贤臣。历史上有很多君主被权臣废掉后,要不死于非命,要不就被流放。以此类推,当企业领导人的行为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安全时,怎么办?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罢免他;可以让他提前退休;可以移送司法机关;可以给予他一个处分,待其改过;还可以让其担任虚职,不掌实权。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总要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容人之过,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方法有策略地管,而且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人人都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除了大奸大恶,十恶不赦的人之外,其他有过错的人,都要原谅他一次,让其悔过自新。放下屠刀,立地都能成佛,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伊尹有容人之量,能容人之过,当帝太甲真心后悔了,不再想作恶了,自己认识到以前做错了,伊尹又重新让其当君王,再次掌权执政。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人与事务,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人与事务,人与事务是会变的,有的变好,有的变坏,有的前进,有的后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的思想、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一样的在变化。

 

   九、盘庚迁殷

 

  原文: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徒。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祖先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毫,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遂复兴。诸候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点评:一个国家的首都很重要。国之存在,首都是国家的根据地,是代表国家的重要标志。首都不定,则国家不安定,首都不存,则国之焉存?人类文明自从有了国家之后,都有一个都城作为国家的标志。首都的选址很重要,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又要考虑利于统治其他地方政府的需要。诸候是当时地方政府的统治阶级。一个国家元首居无定所,中央政府连长期办公的地方都没有,那么这个国家是不稳定的,是衰败的。殷商朝五次迁都,仍然没有固定的首都,所以,商朝国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所以决定迁都。我们的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也要有个总部,这个总部就是企业的根据地与重要标志,还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总部如何选址?一,交通便利,水、电、网络、信息、金融等比较发达的地区。二,是全国的枢纽或世界的枢纽,以利于企业走向全国、全世界。三,是有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四,该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高,人力资源供给丰富。五,当地治安环境良好。六,没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环境良好。七,当地的政府管制松,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各种配套设施完善。盘庚提议迁都时,不但有贵族反对,还有平民反对。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或者改革措施的出台,总会出现支持者、中间派、反对者。所以,作为领导者要善于沟通,善于作思想工作,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支持者变成强有力的后盾,让中间派成为支持者,让反对者成为支持者或者中间派,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力量,减少障碍与阻挠,这样就可以把政策、制度推行下去。不要用高压政策,要与下面的人多多沟沟,听听不同意见,把政策与制度完善,让更多的认同、支持、拥护它。任何改革,目的要明确,要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改革的本质是善治,而非恶治。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其目的是让坏的变好,好的更好,让更多的人获得应得的利益,而不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过去的政策与制度,好的要传承下来,并且继续让其发挥作用;坏的与不合时宜的政策与制度,就要改掉,创造一种全新的政策与制度来取代过去的。盘庚就是这样做的,他只把都城改掉,迁都这个政策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他又把祖先成汤治国安民的好政策、好法律、好制度继承下来,让这些好的东西发挥良好的作用,于是商朝复兴了,国家安定了,诸候们表示臣服与拥护商朝中央了。

 

十、傅说为相

 

原文:商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点评:商朝国王武丁的复兴之路在于得人。所以,治国之要,在于得人。人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兴衰也是人才在起关键性的作用。武丁三年不理政,不对国策、政治发表意见,他想了解国家的风气与政治氛围是怎样的情况。武丁做梦,梦到可以辅佐他的贤才是个叫“说”的人。于是他求贤若渴,一定要把梦中见过的贤才“说”找到,让贤才帮助他治理国家。对于历史记载这个武丁“托梦求才”的故事,我们不要轻信它,因为这有封建迷信的内容存在,而真实的历史应该是武丁在三年不言,以观国风的时间里,有可能微服私巡在民间寻访人才碰到过“说”,或者想要百姓举荐贤才。因为武丁相信人才应该藏于民间,而且社会地位不高,并且自学成才,名声在外。也就是武丁托梦是假,要百官与百姓举荐人才是真。于是这些百官与当时的一些手工业工人在民间去寻访人才,在服刑做劳役的人中发现了这个叫“说”的人。我们总认为人才是那些鲜衣怒马、口含金钥匙的人,这种依经济条件来判断人才是识别人才的误区。真正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自学成才,吃过各种苦头,了解民间疾苦,在基层锻练成长的人。不然,不会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成语。真正的人才是混迹于那些贩夫走卒之间,生存于平民百姓之中的。那些历史上的名帝名臣中,刘邦只是一个亭长,萧何只是一个狱吏,陈平只是一个书生,樊哙只是一个屠夫,刘秀只是一个农民,刘备只是一个小贩,张飞只是一个屠夫,关羽只是一个杀人犯,诸葛亮只是一个农夫,王猛只是一个小贩,朱元璋只是一个乞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伟大的科学家中,爱迪生只是一个报童,爱因斯坦只是一个基层公务员,牛顿只是一个农夫,达尔文只是一个乡村教师,这样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耶稣创教前只是一个木匠,毛主席曾经也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与图书馆的助理员。所以,伟人也好,名人也好,都是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基层。伟人与名人,绝大部分出身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中。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在本单位基层一线去寻找人才,因为真正的治企之才就在你单位之中,只是他们还没有显露出他的才华与才干,你不能识别罢了。不要害怕没有人才,要害怕没有伯乐。眼睛长在脑门上,怎么会看到下面有人才存在?对人才求全责备,如何能认识到真正的人才?知道了本单位有人才,又不想重用,有人才又有什么用?把人才放在了不能发挥他才干的地方,人才不能用其所长,这些的任用人才又有什么用?企业要想兴旺,必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有出头之日。把人才冷落一边,或者嫉贤妒能,对人才打压与排挤,造成人才大量流失,那么这样的企业不垮才怪呢!用什么方法来识别人才?可用观察法来识别人才。

人才是有痕迹可以寻觅的。一,人才自学成才。人才绝对不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虽说一些人才没有含金量大的一纸文凭证书,但他们一直求知若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充电。自学成才的人一般都有真才实学。毛主席自学成才,一直读书到他逝世的那天。毛主席只有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中专文凭,但他的真才实学超过任何一个博士。二,人才能做成别人认为做不成的事情。人才必有超常之处。你做得好的事情,他人都能做好,这不是人才。你做不好的事情,其他人也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他能做好,这就是人才。三,人才有公心。公而忘私,不因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不因处于困境而抱怨,不违法乱纪,乐于助人的人就是有品德的人,这种人才是德才兼备的。四,人才见识不凡。人才因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熟悉游戏规则与自然规律,所以对事物的发展与走向洞若观火,常能准确预测与准确判断事物产生的结果与结局。人才的远见卓识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十一、帝纣昏暴

 

   原文: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而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牧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以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点评:商朝国王绝对是个有才能的人。他智商高,口才好,办起事讯速快捷,而且武力方面能空手跟老虎、狮子、豹子等猛兽格斗。可以说他是个文武全才的君主,但就是依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小智慧拒绝属下的意见,刚愎自用;依仗着自己的能言善辩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而且喜欢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认为天下人的才能都不如自己。像商纣这种性格的现实当中很多,我就经常碰到过。曾经单位有这样一个同事,记忆力很好,能言善辩,还得过辩论赛名次,但就是自视过高,扬言看不起所有同事与领导,最后从一名警察成为了一名城管。他曾考律师证、考选调公务员、考研失败,我跟他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反而比他考取更好的工作单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这世界比自己才能高的多如牛毛,何不谦虚谨慎一点?历史上的暴君、昏君,有很多是文能安邦定国,武能攻略城池,但就是自视过高,自以为了不起,自认为天下人不如自己,瞧不起属下与百姓,视百姓如草芥,如蚂蚁,最后逼反了属下与百姓,自己却功败垂成,身首异处的。孟子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商纣有几点不良嗜好:一,好饮酒。饮酒的人,头脑不清醒,做事糊涂。科学研究发现酷爱饮酒的人,大脑萎缩。二,喜欢低俗音乐。好的音乐能陶冶情操,但颓废、淫靡的音乐使人堕落、放纵。三,好女色。正常的生理欲望,能使人奋进与满足,对健康有好处,但是无节制的生理欲望,使人沉沦,不但健康受损,而且德行与节操碎了一地,太泛滥成灾的生理欲望,使人精神极度空虚,甚至于有生无可恋之感,人容易成为废物。色字头上一把刀。《礼记》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色之欲不可以放纵,快乐不要达到极点,过度了就会身体受损,精神极度空虚,生无可恋,自杀的机率就会提高。商纣就是放纵自己的淫欲,放纵自己的劣行,而且穷奢极侈。四,宠妲己。男人太宠一个女人,为了满足女人的一切欲望,就会做些出格的事情,甚至于违法乱纪的事情。历史上,周幽王宠爱褒姒,演出了烽火戏诸如侯的闹剧,西夷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吴王夫差宠爱西施、郑旦,对越王勾践失去了警惕性,兵败自杀;汉成帝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纵欲过度,46岁中风去世;唐高宗李治宠爱父亲李世民的小老婆武则天,李唐江山成为了武周政权;唐玄宗李隆基宠爱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搞乱朝政,致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陈后主陈叔宝宠爱张丽华,不理朝政,生活糜烂,亡国投降。美女无罪,罪在昏庸导致亡国的君主身上。这些昏庸的君主贪恋美色,骄奢淫逸,贪图享受,误国误民,跟女人何关?骄儿不孝,骄狗上灶,骄妻淫乱,太宠爱对方,不是一件好事。五,横征暴敛。商纣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享受,搜刮民脂民膏。他把搜刮来的粮食与金钱藏在鹿台,把搜刮的狗马宠物与奇特的玩物放在宫室里,大兴土木,兴建园林、楼台。在皇宫里建造动物园供自己观赏玩乐,举办酒池肉林的派对聚会男女裸体淫乐。六,杀害进谏的忠臣。百姓怨声载道,那些大臣看不下去了,纷纷进谏,但是残暴的纣王,不是杀害他们,就是囚禁他们。并且用严酷刑法来打击与恐吓用来阻止大臣们的进谏与反对的声音。最后,纣王众叛亲离,亡国亡躯。以史观今,以史为鉴,对照比较一下,商纣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我们的企业高管是企业的领导人,是不是有贪恋女色、好酒贪杯、宠信奸佞、贪污腐化、穷奢极侈、吸毒赌博、拒绝谏言、参加一些低级趣味的派对等行为?有的话,就吸取历史教训,改过自新;没有的话,就再接再厉,当好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人。

   

十二、大周崛起

 

  原文: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其财务,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以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歧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点评:周文王姬昌的祖先是后稷。后稷是尧帝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是尧帝与舜帝执政时期的农业部长。后稷的儿子是不窋,而这个不窋是公刘的祖父。古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当时,周文王的祖先公刘居住在西北少数民族栖息地,公刘当时只是部落的酋长,由于是他大兴农耕之业,伐木取用木材,让一些居无定所的游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于是吸引着一些人民归附他、追随他,于是周王朝从一个小部落慢慢地发展壮大了。公刘的后世子孙古公亶父继承先祖的事业,在部落里施行仁义与爱民之策,所以,周部落里的人民都拥戴古公亶父,有少数民族欺负周部落,向周部落索要财物,古公亶父把这些身外之物都给这些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势力不满足这些财物,又想夺取周部落的土地与人民。古公亶父不愿跟这些少数民族的发生战争,于是迁徙到现今的陕西省境内。周部落的所有人民都追随古公亶父迁居到陕西省歧山。歧山附近的部落也听说了古公亶父爱民如子的事迹,有许多部落也来归附古公亶父。由于有了根据地与人民,古公亶父就丢弃过去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歧山营建城市,设置政府机构、设政府官员,建立周国。也就是说,在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执政时期,周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周文王姬昌执政时期,他的爵位与尊称是西伯。当时的爵位系统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周文王姬昌他继承了先祖的事业与施行仁爱的政策,并且在国家内尊老爱幼,礼敬贤才。贤才是什么人?贤才是有才能的人,有知识的人,有德行的人。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这些贤才都来归附周国。因为这些贤才听说了西伯姬昌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一个人的言语与行动中礼敬人才与重用人才,这种重才的好事是能够通过舆论传播的,也就引起了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投奔,来一展所长。一个君主爱才如命,惜才如命,自然而然会引起很多人才的敬爱与愿效犬马之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企业管理者可以学到如下内容:一,事业的发展在于人心,得人心者得企业,失人心者失企业。人心的获得靠管理者在企业内实行人性化与人情化管理,爱护员工而不溺爱员工,是获得他们拥戴的好方法。二,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地理环境。所以,企业择址很重要,企业周围的经营环境与社区环境是必须要考察与考虑的。选择合适的总部与分部的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理与环境一样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的优良传统与好政策要继承与发扬光大。改革的目的是改掉不好的政策、陋习、弊端,不能把优良传统与一些好的政策改掉。所以,企业管理者对改革的目的性要非常清楚,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通过改革变得更好、更完美,不能因为跟风改革而去把一些好的东西全部改掉。改革就是该改的改、该革的革,该留的留,把改革进行到底。在企业中改革,一切都是为了企业,一切都是为了员工,这些的改革才是得人心的,才是企业所急需的。四,在企业中要能识别人才、礼待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的生活、工作、发展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心甘情愿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五,在企业中要能形成谦逊的企业文化。命令能产生一倍作用,奖惩能产生十倍作用,领导者的品行能产生百倍作用,但企业文化能产生千倍万倍的作用。当企业文化深入每一个员工内心的时侯,员工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自觉自发地做受企业文化所影响的事情。

 

十三、武王伐纣

 

  原文: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为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以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点评:周武王姬发子承父业,继承了周文王姬昌的王位与事业后,继续重用贤才姜尚为军师,重用弟弟周公姬旦为太宰,重用了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一批贤臣。姜尚,字子牙,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指的周公姬旦。周武王为了知道诸侯们有多少人是向着周朝的,于是在东方检阅军队,到达今河南孟津东,而且还在军中供奉着周文王的牌位。因为周武王还想利用一下死去父亲的影响力,看看有多少人效忠周朝。诸侯们事先未约定,到达盟津会师的诸侯们有八百多个,也就是诸侯们率领大大小小的部队,想要跟周武王一起讨伐纣王,因为这个纣王太无德了。但是周武王觉得对纣王发动战争的时机还不成熟,他还想等待更有利的机会对纣王开战。这次只是试探一下,效忠纣王与效忠周武王的诸侯有哪些。纣王这个昏君,对周武王的背叛并不放在心上,还依旧暴虐,乱杀无辜。纣王杀死了一个忠臣,是任职为商朝总理的叔叔比干,把另一个忠臣任职为商朝太师的叔叔箕子关在牢里,连纣王的亲哥哥微子都躲了起来。管理宫殿音乐的乐官太师疵、少师强都抱着乐器逃到周国,寻求庇护。观察到纣王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周武王认为进攻纣王的时机成熟了,于是率周朝主力部队在河南孟津与诸候们会合,一起攻打纣王。周武王在军中作誓师报告。誓词中指出了商纣王的五大罪过:一大罪好色成性,轻信宠信的妇人谗言;二大罪对天地不敬,破坏国家法律制度;三大罪杀害与疏远自己的亲族;四大罪不遵守国家礼乐制度,制作淫词艳曲;五大罪不顾百姓死活,只为取悦宠信的妇人。

在企业里的高管们,是不是有公私不分的,轻信“枕头风”的,或者放任配偶子女在企业里干些违法乱纪行为的?在工作上,这是公事;在家庭生活中,这是私事。公与私不能混为一谈。公私不分,肯定会出乱子。一些高管要能力有能力,要本事有本事,但就是在工作上公私不分,让私人利益侵占了公家利益,贿赂公行,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成为阶下囚的悲惨下场。有些高管为了迎合自己的配偶,把对公司的很大贡献的有功之臣,为企业创造了很大价值的员工打压、排挤、处罚、驱逐,让公司的人才流失,使企业亏损,这不跟纣王一个样吗?妻贤夫祸少,高管娶妻要娶贤妻。凡公私不分的高管,要小心众叛亲离。我们得学周武王重用忠臣与贤才,这样才会有组织凝聚力,使企业蒸蒸日上。

 

十四、战后分封

 

  原文: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商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悬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点评: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牧野之战:周武王只有10万人的军队,而纣王有70万人,周武王以少胜多。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人打败了了50万人的秦军。巨鹿之战:项羽以2万人打败了40万人的秦军。昆阳之战:刘秀以2万人打败了王邑42万人的军队。赤壁之战:周瑜以5万人打败了曹操20多万人的军队。淝水之战:谢玄以8万人打败了符坚97万人的军队。虎牢之战:李世民以3千500人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10万人的军队。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20万人的军队打败了陈友谅60万人的军队。兵多没有用,关键还得看将领的指挥能力与士兵的综合素质。纣王鱼肉百姓,导致众叛亲离,那些商朝士兵大部分都是临时把奴隶组织起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想为纣王这样的昏君卖命,所以临阵倒戈,纣王焉有不败之理?纣王虽然兵败自杀,但是周武王一样地把他斩首示众,包括纣王那两个宠爱的妃子。作为一国之君,不修德政,不修身,不但自己的命保不住,而且心爱的女人也跟着一起倒霉。

以此类推,引申到企业家与高管,如果他们不管理好企业,并且贪腐的话,不但自己的职务保不住,而且还有会牢狱之灾,并且让家人也跟着受罪。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破鼓万人捶,连自己都保不住,怎么保护家人?所以,企业家与高管,在企业中要得人心,要以身作则,企业管理得好,大家都有好处;企业管理不好,大家的利益都会受损。这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企业家与高管在企业中搞贪腐,这企业肯定搞不长久,迟早会因为亏损而关门大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那么就要对企业有功之臣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利要共享,不要独享。独食难肥,很多人愿意听企业家与高管的号令,就是因为其有利益在里面,企业获利,他有一份利益在其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大家愿意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是因为有工资与奖金发放。试想,你不给员工发一分钱工资,不发一分钱奖金,谁会替你卖命地工作,拼死拼活地努力?就是因为员工知道能够获得马上兑现的工资或以后能够获得拿得到手的利益与潜在的利益,他们才愿意听你的指挥,服从你的安排。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圣人。就算是圣人,也要吃饭,没有一分钱好处,就没有行动力与驱动力,这是很现实的事情。人无利而不往,人趋利避害。在进行奖赏时要对这几种人进行奖励:一,对竞争对手中愿意替我方效力的人员进行奖励。二,兼并了其他企业,对被兼并方的高管们进行奖励。三,对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与这些人物的后代进行照顾,或者对其进行奖励。四,功劳最大的功臣进行优厚的奖励。五,对于功劳大小不一的企业人员分等次奖励。企业经营得很好,那么就要论功行赏,以激励大家再接再厉地为企业兴旺而努力。

 

十五、马放南山

 

原文: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于雒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点评: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周武王姬发虽然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大一统周朝,他一样要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他认为商朝曾经因为重用了三百六十名知名人士,所以没有谁灭得了商朝,后来纣王上台后,重用奸佞、小人之类的人做高官,而且把忠臣、君子都驱逐了,所以,导致了国家灭亡。这就是商朝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良币”是忠臣、君子,“劣币”是奸佞、小人。商朝正是因为“劣币驱逐良币”,才导致了人才不附、众叛亲离、人心思乱的局面,周武王姬发担心周朝也会重蹈覆辙,所以,寝食难安。选贤任能,管理一个国家如此,管理一家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中有贤能之才,任何人也难以搞垮企业;企业中都是庸碌之人,企业被垮掉肯定是自己人干的。企业中的德才兼备的人多,企业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时会是“良币驱逐劣币”。企业中自私自利、无才无德无能的人多,企业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这时会是“劣币驱逐良币”。周武王姬发通过思考提出治理国家的四点主张:一是惩恶扬善。把那些作奸犯科,侵犯老百姓利益的恶人进行严惩,以保护良善之人。二是安民抚民。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兴利除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事业。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是营建洛邑陪都。新的王朝要有新的都城。这四点主张可简称为“惩恶、安民、兴业、建都”。然后,周武王又把马放养在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的原野,收拾武器,解散军队,昭示天下,暴政的商朝已经灭亡了,周朝的子民迎来了和平与安宁的生活。马背上打下江山,但不能马背上治理江山,因此要马放南山,重用贤才来治理江山。

 

十六、成康之治

 

原文: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启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互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觃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点评:周成王姬诵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康王姬钊是周成王姬诵的儿子。周公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管叔姬鲜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蔡叔姬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霍叔姬处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姬发在众兄弟中排行老二,管叔姬鲜排行老三,周公姬旦排行老四,蔡叔姬度排行老五,霍叔姬处排行老八。周武王姬发灭亡商朝后第二年去世,周成王姬诵年纪幼小,周公姬旦害怕诸侯各国因周成王年幼而乘机作乱,背叛周朝,于是自己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周公的三哥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怀疑周公想要当周王,按兄终弟及的继承顺序,管叔是周公的兄长,应该是管叔继承周朝国王王位,所以,以管叔为代表的三个兄弟对周公摄政不满。周武王姬发在世时,采取“以殷治殷”的政治策略,分封商朝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周武王姬发安排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国、墉国、卫国三国以监视武庚,历史上称此为“三监”。因对周公姬旦摄政不满,管叔、蔡叔、霍叔勾结武庚军事叛乱。周公姬旦率军平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蔡叔,把霍叔废为平民。周公以微子开启作为殷商继承人,在商丘这个地区建立宋国。九弟康叔姬封参与平息叛乱有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康叔姬封建立的卫国是新卫国,史称康叔为“卫康叔”。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国、墉国、卫国被取消封号。召公姬奭是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是宗族同辈人,没有资料显示他们是亲兄弟。毕公姬高跟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排行十五。周成王姬诵按照先王姬发遗愿,命令召公营建新都城洛邑。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地区。

从上述史实中可总结出如下管理经验:一是安排接班人继承职位,要选用成熟稳重,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人。如果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为接班人安排德高望重、德才兼备、忠诚可靠的贤人辅佐,等待接班人各方面才干具备,性格成熟,羽翼丰满后,才让其管理企业事务。二是要防范家族成员勾结外部势力抢班夺权。对家族成员的安排,可给予好处与利益,但不要给予实权。可授予监督权而不要授予所有权与管理权。不要陷入继承权之争,争权夺利的结果是企业混乱,导致衰败。三是总部的选址的重要性。国都选址能稳定国家,有地利之优势;企业总部选址能稳定企业,有地利之优势。国无都城不兴,企无总部不利。四是崇尚节俭,戒奢戒侈。一粟一丝皆民之血汗,民脂民膏要惜之如金,岂能任意挥霍与浪费?成由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不戒奢侈,财会离你而去。钱财贵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奢侈浪费上。五是不贪心、去贪欲。贪婪是欲望的深渊。贪婪又是人走向罪恶的陷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满脚朝天。贪心、贪欲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攀比、炫耀的母体,更是不快乐、不幸福的根源。知足常乐。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知足而快乐,知不足而奋进一样快乐。知不足跟贪心、贪婪有天壤之别。人的幸福就在于在什么时侯知足快乐,在什么时侯不知足而奋进。六是做个诚实、讲信用的人。做人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经商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管理企业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样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诚实与不守信用,其实质是偷懒耍滑、偷工减料,使得万丈高楼成了“豆腐渣工程”,砌再高的楼,风一吹都会垮掉。

 

十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原文: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

       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点评:周穆王姬满对活跃在陕、甘一带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争。祭公谋父进谏说,要周穆王学习先祖以德服人,而非以武服人。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在周穆王进攻他们之前还经常向周王朝进贡,等待周穆王对他们发动战争获得小胜,得四白狼四白鹿归朝后,他们再也不向周王朝进贡了,双方关系恶化。周穆王姬满的大儿子是周恭王姬繄扈、次子是周孝王姬辟方。周孝王姬辟方是周懿王姬囏的叔叔,在姬囏死后,乘机夺取了王位。周孝王姬辟方死后,由周懿王姬囏的儿子姬燮即位,称为周夷王。周夷王姬燮是周孝王姬辟方的侄孙。周夷王姬燮的儿子是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急功近利推行改革,贪图财利,把全国各种资源垄断,并且重用荣夷公管理国家政务。荣夷公是诸侯国荣国的君主,得到周厉王的宠信,他挑唆周厉王与民争利,把山林川泽的物产进行垄断。芮良夫是诸侯国芮国的君主,他极力劝谏周厉王不要重用荣夷公,因为荣夷公擅长敛财,鱼肉百姓,必定会把国家搞乱。芮良夫认为:天下的财富要由天下人来分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天下的财富被一个人独占,这个人必将成为天下人的公敌。但周厉王刚愎自用,对芮良夫的忠言听不进耳。他重用荣夷公为卿士,卿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周厉王残暴、虐待百姓、穷奢极侈、骄傲自满,由于他与民争利,引起国民的不满,国民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召穆公劝谏说,现在国民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建立秘密警察制度,监视非议国王的民众,残酷镇压说国王坏话的国民。只要巫师告谁背后议论国王,周厉王就杀死谁。这样一来,议论周厉王的人少了,诸侯们也不来朝见了。民众不敢说话了,在路上碰面只能用眼神示意打招呼。周厉王得意洋洋地跟召穆公说,我消除了百姓对我的意见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穆公却指出,堵百姓的嘴如同堵河流一样严重,河流被堵塞住了,水位高时会发生洪灾。治水堵不如疏,治民禁不如导。越堵民心越远,越禁民心越离,民众越不满,最后国民袭击周厉王,把他赶下台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每一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这个自由是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超出法律范围的自由是不受保护的自由,甚至于会是违法的自由。公民在享受言论自由权时,要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有权利才有义务,有义务才有权利,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能只讲个人的自由,而随意侵犯他人的自由、国家的自由;不能用自己的自由损害他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能把个人的自由凌驾于法律之上。自由是有限度的,言论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刑法上有规定,侮辱诽谤他人是会要受法律惩罚的。在社会上,只要公民的言论自由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那么就要按照宪法的规定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在企业里,只要员工的言论自由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那么就要允许他们享受这种自由。让公民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让员工把真实的意见提出来,集思广益,这是国家之福,也是企业之福。每个人都有情绪,还有些人有抱怨,甚至于不满,设置合法的沟通渠道、上诉程序,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与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对于人们的抱怨、不满,要像治理水患一样,堵不如疏。通过疏导才能消弥分歧、化解矛盾、取得理解、共同解决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防范人们讲话,更能增进了解,加深关系,获得民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让人民充分享受言论自由这是每一个公职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八、幽王宠褒姒

 

  原文: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点评:褒姒是周幽王姬宫湦进攻褒国时,褒国为了贿赂周幽王而进献的美女。男人对女人的爱,很多男人都是停留在美女的容貌上的。越美就越爱。可以确定褒姒是绝色美女,不然作为一国君主不会那么宠爱她。周朝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由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继承顺序是嫡长子优先享受继承权,如果嫡长子早逝,那么就由嫡次子继承,如果嫡长子与嫡次长都不在,那么由嫡三子继承,按此嫡子先后顺序继承。假如正妻没有儿子,才轮到妾生的庶子有继承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太子姬宜臼是嫡长子,所以周幽王将来去世后,君主位子由姬宜臼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申侯的女儿是妻,褒姒是妾。所以,嫡长子继承制申侯女生的儿子姬宜臼有继承权,褒姒生的儿子姬伯服没有继承权。而周幽王宠爱妾,想废掉妻,立妾为妻,并且爱屋及乌,立庶为嫡。

废嫡立庶,废长立幼,是在破坏国家的法制,所以历史上出现很多亲人反目、兄弟相残的案例。案例一:西汉皇帝刘邦宠信戚夫人,爱屋及乌,想要废掉皇后吕雉所生太子刘盈,立戚夫人所生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后来,在群臣的反对下,吕雉在张良出主意帮助下,请出“商山四皓”,才使得刘邦想法落空,最后,戚夫人被吕雉杀害,刘如意被毒死。案例二:三国时期,袁绍宠爱后妻刘氏,爱屋及乌,想让刘氏所生儿子袁尚成为继承人。袁绍有四子,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三儿子袁尚,四儿子袁买。袁绍去世后,一些属官拥戴袁尚为袁绍的继承人,让长子袁谭怨恨,袁谭与袁尚两兄弟反目成仇,相互军事攻击,最后让曹操渔翁得利,各个击破,袁谭被曹操所杀,袁尚被公孙康所杀用来讨好曹操。案例三:孙权宠爱三儿子孙和与四儿子孙霸,大儿子孙登二儿子孙虑去世后,孙权立三儿子孙和为太子,封四儿子孙霸为鲁王,由于太子与鲁王没有上下礼仪之分,鲁王孙霸交结党羽觊觎太子之位,自此,吴国群臣分为两个阵营,太子孙和阵营与鲁王孙霸阵营,两派内讧,最后孙权废掉太子孙和为南阳王,鲁王孙霸被赐死。案例四:唐高祖李渊的窦皇后生有四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玄霸,四儿子李元吉。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李元吉为齐王。李渊在太原起兵,是李世民鼓动与劝说的结果,李渊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让他当太子,但是唐朝建国后,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没有兑现承诺立嫡次子李世民为太子,再加上李世民功名日盛,对唐朝有卓越功勋,让太子李建成嫉恨。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排挤秦王李世民,想要乘机除掉李世民。李渊曾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德,赐其“衮冕服”。“衮冕服”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穿的衣服。李渊这样宠爱李世民,把其视为皇帝,所以导致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反目成仇、兄弟相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在这个地方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案例五: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生有四子,大儿子懿文太子朱标,二儿子秦愍王朱樉,三儿子晋恭王朱棡,四儿子燕王朱棣。朱元璋这四个儿子都是嫡子,朱棣的三个兄长朱标、朱樉、朱棡都在朱元璋在位时去世,只留下朱棣这个嫡子,但朱元璋打破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炆,朱允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加深了叔侄之间的矛盾,燕王朱棣反叛发动“靖难之役”,战争打了三年,朱棣胜后成了永乐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皇后、长子朱文奎被烧死。这样由于打破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情况,致使亲人反目成仇、兄弟相残的历史故事例子举不胜举。

  褒姒不笑是其忧郁性格所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破坏当时的军事支援制度。正是由于周幽王破坏国家基本制度,“宠妾灭妻”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烽火戏诸侯”破坏了军事制度,致使他惨死,自己的宠妻被辱,宠儿被杀,财富被掠夺,国家灭亡。众所周知,制度有一些是在领导者的主张下制定的,但是制度得不到落实,往往是领导者自己任性率先破坏的。所以,在管理学上讲,领导者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下属做好的,自己必须先做好。这是一个基本前提,自己都做不好,要求下属做好,下属如何做得好?领导者自己都不敢破坏制度,下属们如何敢破坏制度?下属在效仿领导者,所以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下属们的榜样、表率。在企业中,领导者先要管好自己,然后管好妻儿,再然后管好身边的员工,这样就可以管好其他人了。骄儿不孝,骄狗上灶,骄妻不忠,骄臣犯上,骄奴欺主,骄人妄为。所以,宠爱与溺爱妻子、儿女、身边人时,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宠爱过了分,溺爱过了分,那不是爱而是害,会害自己、害妻儿、害身边人、害他人、害组织,有些君主甚至于害了国家。领导者别学周幽王因为宠爱妻妾与佞臣致使国破家亡的悲剧上演,对亲人与下属要做到爱有度、管有方。

 

   十九、五羖大夫

 

  原文: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

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滕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悦,授之国政,号五羖大夫。

 

点评:西周灭亡后,申国、鲁国、许国拥立西周太子姬宜臼为周国国王。姬宜臼就是东周建国的君主,史称“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逃避犬戎这样强势的少数民族侵略,他把都城迁到洛邑。但是由于周国衰弱,无力控制诸侯,于是诸侯国以强国兼并弱国,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起来。诸侯们各自为政,不听从周王朝的命令。东周国势衰微,诸侯并立,代表着奴隶分封制的衰败与渐渐地瓦解。奴隶分封制被秦始皇建立的封建郡县制所取代。分封制度使得国家联结的纽带松散,诸侯们各自为政,不听中央号令,并且容易叛乱。

前车之鉴:一,秦朝未年,项羽统一全国之后,恢复了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分封制,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结果,这些诸侯王联合起来反对项羽,项羽最后兵败自杀。二,西汉景帝时,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发动叛乱,结果是七王皆死,七国中除楚国外其余六国被废除。三,西晋惠帝时,司马家族中诸侯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导致了西晋朝的灭亡。四,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诸王势力最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诸王均拥兵自重,对明朝的中央政府造成危害。建文帝朱允玟即皇帝位后,实行削藩政策,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齐王朱榑被废为平民,湘王朱柏自杀。燕王朱棣举兵叛乱,后来建文帝朱允玟、皇后马氏、太子朱文奎火中自杀。五,康熙年间,驻守云南省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广东省的平南王尚可喜、驻守福建省的靖南王耿精忠叛乱,从康熙十二年削藩政策开始,到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清朝廷共用了八年时间平叛。所以说,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诸侯拥兵自重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而且郡县地方政府官员由中央政府选拔与任命,能够有力地执行中央的各种政策,地方官员对中央政府忠诚度很高。

楚庄王熊旅借攻打陆浑之戎的机会,率军来到周朝洛邑,故意问鼎中原,周定王姬瑜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虽然轻视周朝这个中央政府,但现在图谋周朝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他率军撤离了洛邑。赵国、魏国、韩国三家瓜分晋国。晋国的执政荀瑶联合盟友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攻打赵襄子,最后兵败,盟友倒戈,所有领地被韩、赵、魏分了。周威烈王姬午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韩虔封为韩景侯,赵籍封为赵烈侯,魏斯封为魏文侯。魏武侯魏击、韩哀侯、赵敬侯赵章瓜分了晋王室,晋国灭亡。晋献公姬诡诸灭亡了虞国、虢国,他俘虏了百里傒作为秦缪公嬴任好夫人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傒,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他被秦缪公任职为上大夫。

真正的人才,遇英明之主能得赏识与重用,并且言听计从;真正的人才,遇昏庸之主,则毫无用武之地,不重用还轻贱之,或者重而不用,让其自生自灭。所以,引申到管理企业,作为企业高管,你如果觉得身边没有人才可用,首先,你得确定自己是不是英明之主,只有明主才会真心实意地赏识与重用人才。其次,你得懂怎么样识别人才。秦国之所以在诸侯中迅速崛起,并且成为诸侯中的霸主,甚至于灭亡六国,统一全中国,秘诀就是秦国从秦缪公嬴任好这位明主开始,从重视人才与求贤若渴开始。人才是竞争的关键,这决不是一句口号,决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这是经过人类文明的历史无数次检验出来的真理与规律。人才,肯定有真才实学,绝非夸夸其谈之辈,而且有知名度的人才,绝非欺世盗名与浪得虚名之辈。人才,关键是要用其出谋划策,或者为决策提供方案,而不是用其去做普通人所做的事情,因为普通人所做的事情,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做。人才的头脑比行动重要,决策比执行重要,智慧比操作重要。人才是给予企业高管出主意的,如果不用人才的头脑中的智慧,而要他们去做些粗笨的体力活,这是对人才的严重浪费。人才,专指那些有真才实学、知识渊博,为国、为民、为企谋利、兴利,有主意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安居乐业,使企业兴旺发达的人。

 

二十、穆公厚币迎蹇叔

 

原文: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䬹人,蹇叔止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谬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谬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谬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点评: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仇。用人制度除了考试、考核、考察外,还有举荐、推荐制度是值得学习的。在中国古代隋唐以前是没有科举制的,而是用的门阀制与举荐制。举荐制有利有弊,利在于能把一些贤才举荐为朝廷官员,弊在于会导致任人唯亲与裙带关系。举荐制的利弊在于举荐者是否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会为国家而举贤才;出于私心,就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结党营私而举荐自己的亲人、亲戚,并且不管亲人、亲戚是否庸才。如果出于公心,那么不管被举荐之人是自己的亲人、亲戚、朋友、同学、师长、下属、同乡都可以举荐,只要他们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与品德。举贤不避亲,其意就是只要是亲近之人、亲密之人、亲信之人是贤才都可以举荐,这样做有利于国家。如果出于私心,那么就要防止举荐亲近之人、亲密之人、亲信之人形成裙带关系或者结党营私组成政治势力对国家不利。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与福祉,要向朝廷举荐能治理好一国、一郡、一县的德才兼备的贤士,不管这个贤士是你亲朋好友还是你的仇敌。

百里傒为什么要举荐蹇叔这位朋友?因为蹇叔是德才兼备的贤士。蹇叔是个耕读的隐士,而且屡次报效无门,不受诸侯国君主的赏识。但是百里傒却发现了朋友蹇叔有远见卓识、审时度势、知人之明的才能。蹇叔通过对齐国君主公孙无知的分析了解,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主子,让百里傒不要替齐国君主公孙无知效力,果然,百里傒逃脱了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害的灾祸。蹇叔通过对周朝的王子姬穨的分析了解,阻止百里傒去为这个周王子姬穨打工养牛,从而避免了跟姬穨一同被郑厉公和虢叔杀死的厄运。蹇叔通过对虞君的了解分析,阻止百里傒去为虞君打工,但百里傒没有听从蹇叔劝阻,持意要去效力,最后落得个虞国灭亡,自己被俘为奴的下场。如果不是秦穆公听说过百里傒的名气,想要重用百里傒,不然,百里傒有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奴隶了。百里傒了解到蹇叔有远见卓识,分析问题与判断问题非常准确、正确,是个难得的顾问人才与参与决策人才,于是,百里傒向秦穆公举荐了好朋友蹇叔。蹇叔得到了秦穆公高薪聘请,而且还任命为上大夫。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良臣择君而侍,良人择友而交。在组织中跟对人很重要,在企业中要想被赏识、被重用,要学会良臣择君而侍。优秀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能培育出好的下属与员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优秀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就不能培育出众多出色的员工。择人很重要,但择领导者与管理者更重要,因为这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决定了员工的素质。没有优秀的领导与管理人才,国将不国;没有优秀的领导与管理人才,企将不企。看一家企业是否强大,看这家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是否优秀就可以知道了。

丕豹,是晋国大夫丕郑的儿子,因为父亲被杀逃到秦国,被秦国任命为大夫。他一心劝说秦穆公对晋国发动战争,为父亲报仇。公孙支,嬴姓,名支,字子桑,今陕西省凤翔人,是公孙支向秦穆公举荐百里傒,所以,百里傒才引起秦穆公重视的。秦穆公任命公孙支为上卿,公孙支不干,他把上卿职务让给百里傒,秦穆公只好任命他为次卿。秦国能从众多诸侯国中崛起,迅速成为霸主,得益于贤才的重用,得益于举荐制度。公孙支举荐百里傒,百里傒举荐蹇叔,于是就造就了秦国的强盛。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两国交恶不欺他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差,不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国民,而在于国家的决策层。所以,就算国与国关系变差,但国民是无罪的,他国国民有难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既是道义之举,又是仁爱之举。企业何尝不是一个样?

 

二十一、报食马之德

 

  原文: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晋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谬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驇。谬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而为晋军所围。晋击谬公,谬公伤。于是歧下食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谬公反生得晋君。初,谬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谬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谬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点评:晋君就是晋惠公姬夷吾。姬夷吾是晋献公姬诡诸的儿子,晋文公姬重耳的弟弟。公元前651年,姬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所以,秦国对姬夷吾有扶立之恩。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姬夷吾向秦国求救,秦穆公派了大量的船只运送粮食给晋国,以解燃眉之急,以救晋国之民。所以,秦国对姬夷吾有救民之恩。秦国遇到饥荒,向晋国求救,晋国不但不救灾,反而落井下石,借机攻打秦国。姬夷吾是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君主。他曾杀害拥立他当上国君的晋国大夫里克、邳郑、七舆大夫。允虢射是晋国的卿大夫,晋惠公舅父,他怂恿晋惠公攻秦,兵败被俘。丕豹是邳郑的儿子,他想为父亲报仇,但秦晋两国交好时,秦穆公不同意攻晋,现在晋国侵犯秦国,秦穆公才安排丕豹当将军领军抗晋。这是恩将仇报的例子,而且主角是高贵的晋国君主。救秦穆公脱险,并且俘虏姬夷吾的是三百个平民。这三百个平民因为饥饿,误食了秦穆公的名贵的爱马。当官吏要治这三百平民的食马之罪时,秦穆公不但赥免了三百平民的罪,还向每人赏赐美酒以宽其心,最后这三百平民参军为秦穆公效死命,为了报答秦穆公的“食马之德”。这是知恩图报的例子,而且主角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所以,富贵与贫穷、贵族与平民、有权与无权,并不是品质的代名词。

看似高贵出身的君主,却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人品低劣如何能高贵?看似卑贱出身的平民百姓,却感恩戴德、知恩图报,人品高贵如何会卑贱?知恩图报,让社会美德彰显;恩将仇报,让社会道德蒙羞。其实,很多人是施恩不图报的,如果你要图报,那会让施恩的人感到做了好事有回应,等于是对他做好事的肯定与奖赏,会让施恩者更加乐于助人、乐善好施。也有一些人,求人帮助时,信誓旦旦,等别人帮助他后,又翻脸不认人了。还有一些人认为他人的帮助与恩惠是理所当然的,当他人停止了帮助与恩惠,又怀恨在心。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别人跟你非亲非故,又不该欠你什么,凭什么要道德绑架他人帮你?别人不想帮你,你不要有怨恨。有些人不感恩戴德就算了,反过来他还要恩将仇报。恩将仇报,等于是演绎着《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恩将仇报之人让人寒心,知恩图报之人让人暖心。我们的企业高管总会提拔几个下属,结交几个朋友。但是如果你赏识的下属、你推心置腹的朋友,他们恩将仇报,你的心是不是会滴血?碰到恩将仇报的人之后,你是否觉得这个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用在你的感受之上很恰当呢?

在管理企业时,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识别人心。人心比人才更难得。千金易得时,人才难求;人才易得时,人心难求。我们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要保持警惕心,不帮为好,尽量避而远之,免得受损与受害。怎么识别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这样一类人?了解、观察、调查他以前有没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行为的前科,有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种人敬而远之为好,用这个方法识别人心不难。还有你可以帮他一次,如果他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那么就不要再帮他了,用小损失来避免受大损失,用这个方法识别人心也不难。我们对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人要尽全力帮助,不让老实人吃亏,要让好人受益。怎么识别出感恩戴德、知恩图报这样一类人?了解、观察、调查他以前有没有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良好行为,对这种人要多多亲近,用这个方法识别人心不难。还有你可以帮他一次,如果他感恩戴德、知恩图报,只要他有难,尽全力施援手就行,用这个方法识别人心也不难。

二十二、 秦晋殽山之役

 

   原文: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效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

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中殽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点评:从古至今,总会出现忠臣、奸臣、佞臣,不管出现什么样的臣子,只要主流是忠臣就行,只要忠臣占绝大多数就行。从古至今,总会出现义士、爱国之民、英雄、汉奸,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公民,只要主流是爱国之民就行,只要爱国之民占绝大多数就行。孙子兵法上讲,长途跋涉进攻敌国,要速战速决,如果陷入胶着状态、持久状态,则后勤难以保障;在胶着状态与持久状态情况,则需要利用敌国本地资源来保障后勤供给,如果不能,肯定会打败仗。蹇叔、百里傒两位贤臣对秦国不远千里进攻郑国是有清醒认识的。远途进攻,很少有能取得胜利的。所以,蹇叔、百里傒反对秦穆公进攻郑国。而秦穆公误以为蹇叔、百里傒怯战与唱“对台戏”。孟明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是秦国总理百里傒的儿子,任职秦国大夫。西乞术,姓蹇,名术,字西乞,是秦国大夫蹇叔的大儿子。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世称白乙丙,是蹇叔的小儿子,任职秦国大夫。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

当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秦军进军偷袭郑国时,被郑国商人弦高泄密告之郑国作好了防范。秦军进攻郑国无所得,只好灭亡了行军路上的小国滑国,晋国在殽山设下埋伏,致使秦国全军覆没,三位主将被晋国所俘虏。秦军殽山之役大败,主要原因与过错在于决策者秦穆公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举一反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都有一点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居高位而自得,对下属的意见听不进耳,总误以为下属不服从命令。有些决策者对“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谏言无动于衷,甚至于举起处罚、追责的大棒来惩罚、打击进谏者。还有些决策者热衷于在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歌功颂德中不可自拔,长此以往,危矣!任何决策都有利弊两个方面,都有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只要利大于弊、优胜于缺就行。从来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策,更无百害而无一利的决策。多听听下属不同的意见,不会死人,反而可以集思广益,权衡利弊。下属只要出于公心,平日里就有赤诚之心,是忠心耿耿之人,那么他们的反对意见与谏言就很中肯,决策者就要放得下身段、静得下心、耐得了烦,对下属们的反对意见与谏言就要听得进耳、进得了心。这样从善如流,肯定能纠正错误的决策,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能有效减少企业的损失。秦穆公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他不诿过于人,他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反思与反省。执行者的行为失误对组织的伤害并不很大,但是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却可让企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两者相比,孰重孰轻? 秦穆公不但不对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追责,反而重用与厚待这三位将领,最后一举打败晋军,取得了王官之战的胜利,一雪前耻。

 

二十三、秦庭之哭

 

原文: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点评:秦穆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个有本事的明君,他重人才、立德行、建骑兵、兴仁义,他东服强晋,西霸戎夷,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秦穆公的开创,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赢任好、楚庄王芈侣、宋襄公子兹甫。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不管是君主还是百姓。秦国君主秦穆公去世,殉葬的人有177人,这其中有他的妻妾、大臣、朋友、奴仆。有人愿意为君主去死,证明这个君主很得人心,使得他人心甘情愿用自己的愚忠陪葬。春国的良臣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也是这177人殉葬中的一员。贤君去世,让秦国人悲伤,现在贤臣也陪葬,秦国人更加悲伤了,秦国人为了哀悼国君与良臣,写了《黄鸟》这首诗歌,寄托哀思。

《黄鸟》诗全文: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我们的企业高管交友要结交良师益友,要结交“友直、友谅、友多闻”之益友,不要结交“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之损友。如果朋友愿意为你写诗,证明朋友有才与有心,跟你关系非常亲密无间。人生在世,有亲人、朋友愿意为你写诗这很难得,要不是你做人很到位朋友被你感动而写诗,要不是朋友念友谊之深厚而愿意为你写诗。士为知己者死,人心最难得。

吴王阖闾的另一个姓名叫“姬光”,他派刺客专诸杀堂兄弟吴王姬僚,从而夺取了吴国王位,成了继任吴王。吴王阖闾知人善任,任命楚国人伍子胥为相国,任命齐国人孙武为大将,大败楚国。当吴国攻下楚国首都郢都,楚昭王芈壬与妹妹及其随从开始了逃亡生活。楚国大夫申包胥向秦国紧急求援,绝食七天,日夜哭泣,终于感动了秦哀公赢籍及其大臣们。这世上有大奸大伪之人,有两面三刀之人,有阴险毒辣之人,有谎话连篇之人,对付这些人只有曾国藩的名言指示可以做到。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大奸大伪之人、两面三刀之人、阴险毒辣之人、谎话连篇之人这些至伪至巧的人会在至诚至拙的人面前败下阵来。因为人们信任、信赖至诚至拙的人,防范、警惕至伪至巧的人。楚国大夫申包胥七天不吃不喝,快要饿死了,快要渴死了,生命无价,生命只有一次,谁都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申包胥是至诚的表现。他没有花言巧话,没有天花乱坠,没有能言善辩,他没有钱没有兵没有资源,他只是日夜哭泣,这是他至拙的表现。正是申包胥至诚至拙的,发出内心的真实表现,感动了秦国君臣。秦哀公赢籍同意救楚,发兵五百乘,打败了吴国的军队。古代一乘是100人士兵。一乘即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500乘就是50000名士兵。秦国被申包胥的至诚至拙所感动,竟然派了50000人士兵来救楚国。是申包胥的至诚至拙拯救了楚国,拯救了楚昭王。吴国败走,流亡在外的楚昭王又回到了楚国首都郢都。这些历史故事可以提醒我们的企业高管收买人心、笼络人心,不要虚情假意、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要轻易许诺,只有学秦穆公、申包胥用至诚至拙才能感动员工、利益相关者,人心都是肉长,人是感情的生物,人在至诚至拙面前没有抗拒的力量。真、善、美与至诚至拙能让你的人生一片光明,假、丑、恶与至伪至巧将使你的人生一片黑暗。人性的光辉容不下人性的暗黑。

二十四、孝公改革

 

原文: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此,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

 

点评:秦孝公嬴渠梁执政时期,秦国周围有六个强国,齐威王田因齐的齐国、楚宣王熊良夫的楚国、魏惠王魏罃的魏国、燕悼公的燕国、韩哀侯韩屯蒙的韩国、赵成侯赵种的赵国,这六雄之国对秦国虎视眈眈。淮河与泗水的流域还有卫国、宋国、郑国、陈国、徐国、郯国、莒国等十多个小国。楚国与魏国跟秦国边境接壤,魏国建了长城防范秦国,楚国地大物博,宗主国周国衰弱,没有能力控制诸侯国,而诸侯国一天到晚都想吞并其他国家。中原这些国家都视秦国为夷狄之国,有轻视的味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秦孝公力主改革,施仁政,恤孤寡,征兵备战,奖励战功,并且在天下招募贤才辅佐自己。

当一个企业家励精图治的时侯,重视人才的时侯,总会有人应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管们不要怕没有人才,只要真诚、真心敢于不拘一格招募人才,敢于重用人才,总会有真才实学人才来碰碰运气的。最怕那种把人才说得很重要,但就是怕这怕那,不敢任用人才的高管。说起来重要,用起来不重要,肯定会打击人才的积极性,难以发挥他们的才干。甚至于还有嫉贤妒能之辈,把人才招到企业里,却让人才在哪里“发霉”,录而不用,放在企业里当摆设。还有不能用人所长,专用人所短的,人才渐渐地变成了“废柴”。高管招募人才时,不要设限,设限的话,选择的余地就少。真才实学的人才,肯定有缺点,有弱点,不要戴“完美的眼镜”去识别人才,也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人才,更不要求全责备。任用人才时,以重要的职务与优厚待遇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千万不能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不给人才高官厚禄,肯定留不住真才实学的人才,企业剩下的平庸之人会越来越多。

商鞅,姓名公孙鞅,因是卫国人,又称卫鞅。他是法家代表人物,他学习过法家李悝、吴起的法家学说,又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商鞅的才学在卫国没有用武之地,后来他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一职务,但还是没有得到魏王重用。他听闻秦国招募贤才,于是去秦国施展他的才学,他劝秦孝公改革,秦孝公同意了。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实施改革,他在秦国制定法律,重视农业生产,奖励拼命作战,经过他的努力,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有一个管理理论说过,一个真才实学的人才比得上50个平庸的人。得一贤才,可兴天下;失一贤才,可衰天下。人不在多,在于才;事不在多,在于精。

高管有爱好、兴趣,总会有人投其所好。陪着领导玩的人如果身居高位,对企业来说,是祸非福。秦武王嬴荡爱好比武角力,陪着秦武王玩得很开心的任鄙、乌获、孟说三位角力士都获得高官职务,但一代有作为的君主年纪轻轻的就死在了自己的爱好上,举鼎时被鼎砸断腿骨死亡。所以,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傲长则轻慢,欲纵则伤身,志满则气骄,乐极则生悲。

 

二十五、车同轨,书同文

 

   原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汉中,赵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民名曰“黥首”。大酉甫。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于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点评:秦始皇赢政能够统一六国,得益于他的祖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他敢于重用贤能辅佐。他登基后身边的人才有李斯、吕不韦、蒙骜、王齮、麃公等。李斯,今河南省上蔡县人,荀子的学生,官至左丞相。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今河南省滑县人,官至相国,封爵文信侯。王齮,号信梁,白起为上将军时,他为副将,历秦朝三代君王,官至将军。蒙骜,别名蒙傲,齐国人,历秦朝四代君王,官至上卿。麃公,别名麃邑公,官至将军。尉缭,别名尉缭子,出生于魏国,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官至国尉。赢政即位后,身边能臣名将如云,这是辅佐他统一六国最重要的人才资源,赢政正是依靠这些人才一统天下的。人才对一个君主如此重要,那么对企业家与高管也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事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了解一家企业是否真的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就能明白这样的企业能走多远,能存多久。

尉缭作为一名著名理论军事家,明白“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赢政为人刻薄寡恩,心如虎狼一样狠毒,想要利用他人时很谦卑,得志时便张狂。所以,尉缭害怕赢政统一天下时对功臣下毒手,不想落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下场,于是他跑路避祸了。历史上很多君主对功臣是刻薄寡恩的,杀功臣为后代清除执政障碍。汉高祖刘邦杀尽他所封的异姓王,朱元璋兴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诛杀了几万人,这都是君主对功臣刻薄寡恩的表现。唯一对功臣善待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杯酒释兵权”以富贵收买功臣的兵权,让他们安享晚年。在企业里,人才不但要识别伯乐,还要择主而侍,这样付出才有回报,贡献才有酬劳。不然,碰上了刻薄寡恩之辈,终究会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赢政的郡县制度,克服了封建分封制的缺陷,有利于国家的政令畅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郡县制的太守、县令等官员由中央任命,让地方政府官员忠诚于中央,忠诚于君主。人事任免权归于中央。郡县制的赋税与资源,可以由中央统一调配,可以集中财力做大事,可以互补有无。财政权归于中央。而封建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有了人事任免权、财政权、军事权,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各诸侯国不服中央管理屡见不鲜,甚至于起兵对抗中央的也屡见不鲜。郡县制一直到现在都有强大的生命力,证明这个郡县制是个好制度。赢政统一六国后,把天下所有收缴上来的武器销毁,铸成铜人等物,目的是显示国家息兵罢战,并且进行武器管制,避免百姓拿起武器叛乱对抗秦政府。对武器进行管制也是一个好制度,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避免了国家内部之间的武力冲突,让百姓免于内战战火摧残。统一法律制度,能起到依法治国的作用;统一度量衡,能起稳定经济与市场秩序的作用;统一车轨标准,利于国家的交通管理;统一文字,能使各民族统一融合。文字的统一,代表着国家的统一、人心的统一、民族的统一、文明的统一,是为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影响最深远的好政策,至今我们仍然受益于这种好政策。

二十六、泰山封禅

 

原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顺礼,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点评:在中国历史上到泰山封禅的皇帝有这六个:一,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19年到泰山梁父山封禅。二,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10年到泰山肃然山封禅。他到泰山封禅共有5次。三,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56年到泰山梁父山封禅。四,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65年到泰山社首山封禅。五,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26年到泰山封禅。六,宋真宗赵恒于1008年到泰山封禅。“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皇帝到泰山封禅的目的是向上天报告自己的丰功伟业,显示自己受命于天而统治人世。封禅劳民伤财,君主想通过封禅活动使自己的江山世代相传,盛世永昌,结果事与愿违。秦始皇的大秦帝国传了二代就灭亡了。汉武帝的大汉帝国连年对匈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后,重用奸佞,任性胡为,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差点灭亡了。所以,并不是搞一个隆重的祭天祭地仪式就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企业也差不多。企业并不是搞些浩大的“面子工程”,搞些奢侈的仪式就能使企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对国家而言,“祭天”、“祭地”不如爱民、护民、惜民。对企业而言,“面子工程”与奢侈的仪式不如多给员工发些工资,不如多改善员工的工作环璋,不如多提高员工的待遇福利,不如多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

神鬼之说,皆虚妄之。多少君主皇帝吃了所谓“仙丹”中毒早死,多少百姓的血汗钱浪费在了祭拜鬼神上,多少民脂民膏进了神棍巫婆的口袋之中。不信苍生信鬼神,不敬苍生敬鬼神,这些都是国难久,企难存的做法。在企业里,只要观察到高管们不认真、不专心管理企业,一天到晚装神弄鬼烧香拜神拜佛,这样的企业用不了多久,肯定会垮掉倒闭。爱神明不如爱人民,敬神明不如敬员工、重神明不如重科学。徐市就是徐福,字君房,曾任职秦始皇的医生。徐福欺骗秦始皇寻仙,害怕被秦始皇杀害,于是东渡日本居住下来。

秦始皇二十九年,他东游时在阳武博浪沙遇刺。据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中的《张陈王周传》记载:良尝学礼准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也就是说,秦始皇遇刺,刺客是张良。张良家族父辈一直担任韩国相国辅佐过五代韩王,韩国为秦始皇所灭亡,张良散家财收买刺客想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二十七、筑长城焚书

 

原文: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丞相李斯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通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而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点评:卢生是一个方士,也就是秦朝的神棍,而秦始皇爱好神仙之说,想要长生不老,两人一拍即合。卢生不能为秦始皇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于是给秦始皇带回一本谶书,书名《录图书》。谶书是一种预测未来的书,书中内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看人怎么理解书的内容涵义了,其实质就是骗人的、迷信的、伪科学之书。卢生欺骗秦始皇说灭亡秦朝的人是胡人。于是秦始皇觉得受到威胁,对胡人发动军事战争。匈奴是居住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是当时中原国家最大的威胁。匈奴一直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威胁。秦朝役使军民修筑长城,就是为了防范匈奴的侵袭与掠夺。长城另外防范居住在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如氐族与羌族这些游牧民族的侵袭与掠夺。匈奴在东汉建武时期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北匈奴败于东汉军队后离开蒙古高原,向西方远徙,北匈奴的后裔阿提拉攻陷了西罗马帝国。南匈奴迁徙到中原内地与汉族融合。氐族、羌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杂居,后来融合。长城存在的意义在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侵略。不到长城非好汉。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一种保护秦朝的军事措施。从爱民的角度观察,如果不是因为国防的需要,这样劳民伤财,死亡无数人的工程,也算不上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李斯,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他当官起点是郡小吏,秦朝一个普通的地方政府公务员,他的老师是儒家大学问家荀子。他任职过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他学习的是儒家思想,践行的是法家思想。秦朝仆射淳于越用儒家观点妄议秦国国政,让秦始皇非常不满,于是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除了医药学、占卜学、种植学这类的书不烧掉外,其他儒家的《诗经》、《尚书》、诸子百家学说等一切书籍统统烧掉。对于违反禁令的,讲读《诗经》、《尚书》的人一律杀头,以古代的事情来诽谤议论时事的诛灭三族,官吏发现有违反禁令的不进行检举的与犯人同罪,颁布禁令三十天不烧掉禁书的,罚劳役。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通过焚书来打压言论自由,进行愚民统治。修筑长城与焚书给予管理者的启示有三点:一、不要进行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不要进行没有实际作用的工程。“面子工程”与“形象工程”都是劳民伤财的工程,浪费企业的钱财,增加了企业成本,当企业缺现金流时就会一蹶不振,甚至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企业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面子工程”与“形象工程”上。没有里子,哪有面子?企业把钱都用光了,留下几堆建筑,甚至是烂尾楼,这样的没有实际用处的“面子工程”有何用?没有钱,企业欠巨债,里子没有,打肿脸充胖子,面子又在哪里?实力就是里子,包装就是面子,实力不存,面子焉在?企业没有实力,却专注于包装炒作,等于是一个珠光宝气的盒子里放着一些烂树叶而已,盒子打开的时候,就是企业从此没有面子的时候。谁能保证永远不打开盒子?要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包装炒作说话。二、不要搞愚民政策。愚民政策,其实质是企业通过信息不对称来欺骗员工。人骗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这世上没有人是傻子,就算有傻子,傻子被人骗过一次,也会学精明不会再上当做傻子。瞒天过海,只瞒得了一时,谁能瞒得了一世?当员工们不愿意被欺骗的时候,就是员工反抗的时候,也是企业倒霉的时候,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管理者与员工没有基本信任的时候,管理者讲的任何话,许下的任何承诺,都会被人认为是谎言。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就是被谎言与欺骗吞噬的。三、要能容忍异见。对于不同的意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些异见,可能是出于个人自私的目的,而贬低、诽谤管理者,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之处或者是不满管理者的主张。而有些异见则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甚至有独到之处。对这些异见,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时,管理者要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做到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在异见中找到真知灼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才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所在。

 

二十八、建宫坑儒

 

  原文: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有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部诸生,诸生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点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嫌弃自己居住宫廷小,于是在上林苑中建筑朝宫作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阿房宫殿到秦始皇死后,甚至于秦国灭亡了都没有完工。阿房宫分为两大建筑群;阿房宫前殿建筑群、“上天台”建筑群。阿房宫包括;前殿、磁石门、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上林苑。阿房宫前殿遗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7-9米,面积约54.4万平方米。阿房宫仅建有台基,面积为54.1万平方米。历代一些帝王皆有功成名就后大兴土木建筑宫殿的爱好,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用囚犯作劳工建筑阿房宫殿,这应是罪犯劳动改造的雏形。阿房宫工程浩大,采用的是渭南北山的石料,把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的木材运送到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西北建筑阿房宫,劳民伤财。现代一些企业家赚到一些钱后,也是大兴土木,建筑世界第一高楼等浩大工程,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结果欠了巨额债务,企业维持不下去,甚至于倒闭,而世界第一高楼成了烂尾楼,跟秦始皇的做法何其相似也。这样的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与“形象工程”不可取、不可学,既无面子,更无形象,浪费钱财,徒增笑耳。

秦始皇治国采用的法家思想,刚开始对儒家的知识分子与方士是聘用他们当博士官,并不重用他们,只是希望这些儒生与方士能帮助他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丹药,好让他长寿继续做皇帝,享受至高无上的帝王生活。后来,秦始皇对侯生、卢生、韩终、徐福不能完成求仙访药的任务并且跑路非常恼怒,在“踢猫效应”的作用下,坑杀460多名儒生与方士泄愤。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如果有幸看了“好了歌”内容也不会醒悟,总是固执地认为吃丹药可让他成为神仙,并且长生不老。他为了成仙,聘用当时有名的方士侯生、卢生、韩终为顾问为他寻药与炼药,还花巨资派徐福率船队出海寻找仙药。结果,侯生、卢生、韩终三个神棍不能完成秦始皇安排的任务,逃跑躲藏起来了,而徐福不能完成求仙药的任务,乘船至琉球国或者日本国流亡再也不敢回秦国了。

方士侯生、卢生评价秦始皇刚愎自用、暴戾残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自认为了不起,无人能及,并且独裁专断,贪婪权势。侯生、卢生对秦始皇的评价比较中肯。秦始皇是以言论治罪兴大狱屠杀儒生的第一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民之口,甚于堵火。现实中一些高管获得成功后,也会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毛病,结果变得骄傲自满,失去了斗志与理想,听不进谏言,迷失了方向与本性,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事业一败涂地。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可以总结出三层意思:一层涵义是企业管理者不要搞“面子工程”与“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浪费扩大生产与维持经营的资金划不来。二层涵义是企业管理者对下属犯错,不要有“踢猫效应”迁怒他人,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与损失。三层涵义是一个人取得成就后,要谨小慎微、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听不进各种合理化建议与谏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二十九、指鹿为马

 

原文:九月,葬始皇于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徙藏满之。令工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

 

八月已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者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点评:秦始皇陵建于秦王赢政公元前247年到秦二世嬴胡亥公元前208年,共用了39年建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位置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穷奢极侈,求仙为了长生不老,修建死后能继续享受当皇帝乐趣的陵墓。这样劳民伤财的陵墓,用劳工达70多万人,历时39年,设计了各种机关,用水银做成了江、河、湖、海,把从六国抢来的珍宝藏在地宫里,用人鱼的油脂做蜡烛,把秦始皇未生育儿女的妃嫔全部殉葬,把修建地宫的工匠奴隶全部活埋殉葬。这个秦始皇陵墓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泪史。只愿天下从此无帝王。有帝王存在的国家,就是把人民当成奴隶与置人民于任人宰割的境地。无帝王的世界,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那么,在企业中,无论你是高管、中管、基管,还是普通员工,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谁也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谁也不会比谁高人一等。虽说职务、工作职责、权限、待遇不同,但是在法律面前,在人格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下之分。要收起想当帝王的欲望,要拾起自创的优越感,平等待人,尊重员工,这样企业中的管理者与员工才会和谐共处,员工也就会没有被奴役与压迫的感觉。

赵高是个读过书的宦官,受到秦始皇信任所以安排在其身边服侍他。宦官是服侍皇帝及其妃嫔、子女的阉人。而太监是阉人们的头子,是阉人中职务很高的官员。皇帝不离皇宫,经常接触的是宦官、宫女,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就是宦官、宫女,所以,这宦官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是很正常的。中国历史上为祸宫廷的最严重宦官乱政的朝代是东汉、唐朝、明朝。东汉的“十常侍”,唐代的高力士、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宋朝的童贯,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为祸朝廷的有名的宦官。他们这些人中能操纵朝政,祸乱国家,可以任意废立皇帝。宦官们夺权的步骤:一是以爱好、兴趣迷惑皇帝,让皇帝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把手中的皇权授予宦官使用。二是培植亲信,通过在百官中安插自己的亲朋好友、义子、义兄弟等亲信当官,居于重要职务掌握人事、财务、军事重大权力。三是密切掌握皇帝一切动向,控制皇帝的各种活动。四是拥立未成年的皇子当傀儡皇帝。然后,在幕后操纵朝政。赵高夺权的方法是:一,引诱胡亥沉溺女色,不理朝政;二,设计除掉了政敌李斯、蒙恬、蒙毅;三,挑唆胡亥残杀他的兄弟姐妹,以防他们染指皇位,消除威胁;四,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当官,如女婿阎乐任咸阳令,当时秦国的首都是咸阳;如弟弟赵成任郎中令,郎中令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四,通过指鹿为马的方法翦除异己,指鹿为马的是赵高的支持者,沉默不表态的是中间派,指鹿说鹿是赵高的反对者。于是赵高用指鹿为马的方式,找出了反对者,然后杀害了这一群异己,孤立了胡亥,架空了胡亥的权力,赵高胜利夺权成功。以史为鉴,高管身边也不乏投其所好,天天围着高管转,阿谀献媚,并且野心勃勃的人。对这些人要注意不要让他们掌握最重要的权力,特别是人事权与财务权;不要被他们安排各种娱乐活动荒废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他们的各种挑唆活动,或者挑拔离间自己信任的同事、下属,或得挑拔离间德才兼备的人才时,要保持警惕心,以免上当中计。如果发现他们有谋害自己、自己信任的人的动作,或者致使企业利益受损,要疏远他们,或者采取法律行动。

三十、赵高之死

 

原文: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会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阎乐前即二世教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点评:秦二世胡亥被奸宦赵高架空失去皇帝的权柄,轻信了赵高的谗言,结果导致秦朝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胡亥没有了兄弟姐妹与忠臣的护佑,被赵高借口有贼行刺武力包围他,逼迫他自尽。所以,引申为企业高管要按法律制度与程序办事,要亲近贤才、亲近忠臣,要疏远为了个人利益想上位的野心家。每个高管都有“基本盘”,这个“基本盘”就是自己的坚定支持者与关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本崩盘,山崩地裂。如果高管有权力时,就过河拆桥、上树拔梯、卸磨杀驴,上演“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剧的话,那么你真遇到危难时,就没有人帮助你,而你将是孤家寡人一个。支持你的力量都被你清除了,那么肯定只留下“风吹两边倒”的中间派与顽固的反对者。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独行侠的作风很难获得帮助,成功概率很低。但是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团队或者有自己的“基本盘”,那么,获得成功,收获成就容易多了。人的“基本盘”是:亲朋好友、同甘共苦过的志同道合者、坚定支持自己的共事者(上司、同事、下属、合作伙伴)、支持自己的老师同学、意志坚定的追随者、仰慕者、拥戴者、粉丝等。所以,算起来,每个人的“基本盘”都不小。这些“基本盘”有些在明处,有些在暗处。“基本盘”的人是可以信任、信赖的。而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对你投其所好,刻意迎合,获得你的信任,当你对其言听计从时,他就会进谗言让你自己端掉自己的“基本盘”,或者疏远他们。等你众叛亲离时,他就会对你下手,把你从高管位置上拉下来,换成他自己。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高管要有一项重要的本事,那就是识人之明。人的行为有延续性、痕迹性,所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考察能够通过对方的言行识别出忠奸出来,洞察出人品的优劣出来。没有识人之明,就会被对方的花言巧语、甜言蜜语、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所蒙蔽,做出些亲者痛、贤者叹、仇者快的事情出来。赵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拥立原太子扶苏的儿子赢子婴当秦王,赢子婴就会忘记杀父之仇。结果是赵高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叶倩文唱过一首歌,歌名是《真心真意过一生》,歌词有这两句: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人生短短何必计较太多,成败得失不用放在心头。要以豁达大度的心态面对权力,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三十一、项羽学兵法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大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也。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王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点评: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今江苏省宿迁市人。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梁是项羽的叔叔。项羽不喜欢读书,又不喜欢学剑术,虽说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但也只是“半桶水”的样子。正是由于项羽文与武方面都不进行精研,所以导致了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之时屡败于刘邦之手。因为文能增长人的智慧与才干,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率与决策的科学性。文长智,武长勇。兵法学得好,肯定打胜仗。项羽志大才疏,所以,占尽优势、占尽上风却仍然不是刘邦的对手。三国吕蒙因为有学习力,就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非吴下阿蒙”的历史典故,而且吕蒙还打败了大名鼎鼎的名将关羽。学习力是一个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成长。不学习就没有长进。企业也一样,不管是高管也好,还是普通员工也好,都要挤出时间来进行学习,来进行充电。企业要做学习型的企业,高管要做学习型的管理者,员工要做学习型的员工。只有善于学习,经常学习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像项羽一样,不专心读书,不专心学剑,学兵法也只是“半吊子”水平,先前风风光光,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让人耻笑的下场。这世上比的是谁笑得最后,谁才是胜利者。

一个人志向不可缺,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志向是目标,才能是实现志向的条件。目标与条件,缺一不可。现代人的志向应该是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把自己志向放在国家与人民身上,才是光荣的,才是有所作为的。志向可以远大,只要是为国为民,都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人的志向只能是有限的,不能是无限的。志向大到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那就是志大才疏。志大才疏的人,理想如同泡影,梦想如同镜中月、水中花,目标如同海市蜃楼,就是实现不了,成不了真。

范增出计谋让项梁尊奉楚怀王的孙子为王,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来笼络人心,但是这是为别人做嫁衣的事情。最后,项羽跟这个新的楚怀王闹得势同水火,不得不杀了他,反而被刘邦利用号召诸侯共同反对项羽。打别人旗号并不能持久,借他人的势,反而变成内讧,更是得不偿失。范增这个谋士缺少远见卓识,不算一流的谋士。所以,企业在借势方面或者跟他人合伙方面要特别注意,要避免未来出现内讧的后遗症。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李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的作家。研究领域:历史、经济、管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