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阅读——三农君2021年二季度读过的16本书

魏延安 原创 | 2021-08-27 18:02 | 收藏 | 投票

  2021年二季度共读书16本,计有党史读物2本、三农类2本、互联网类4本、历史文学类4本、经济管理类4本,现以读完时间为序简评如下。

  1.《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金冲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书诞生的过程,特别是胡乔木和胡绳对重要历史事件评价和定性的探讨,包括一字一句的斟酌使用,一次次的讨论,一遍遍的推敲,并加上了一些背景的旁注。透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到一本书的背后,是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的史识、史笔。

  2.《直播时代》,快手研究院著,中信出版社。快手研究院的年轻团队战斗力确实不错,在2020年出版《被看见的力量》后,再接再厉,通过152个调研访谈、30多个案例的探访,一年后的春天再出一部。直播电商虽然大热,但对直播电商的概念探讨却还一直在进行,其内涵、范围、形式等还需要观察和研究,本书是进一步的有益探索。也很荣幸,关于武功电商的一些讨论成为本书的一部分。读后又形成了三篇关于直播电商的讨论文章,收获颇丰。

  3.《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罗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夏,一批以中国学者为主的考古队伍前往蒙古国实地考察,作为其中一员,作者详细记述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考古现场,文字细腻,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历史的沉思,反映了蒙古国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情况,普及了少数民族考古的一些常识。可以看出,一个依附苏俄想努力挣脱中国影响的内陆国家,开国元勋高大的雕塑身影与国家并不如意的发展现实,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日本对其影响力甚至大于中国,若有所思。

  4.《梁庄十年》,梁鸿著,上海三联书店。是梁庄纪实作品三部曲的第三部,继《中国在梁庄》关注乡村转型之痛、《出梁庄记》关心外出务工人员艰辛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回村庄,与第一部反映乡村转型时代的触目惊心景象、第二部描述进城农民的惆怅哀怨不同,本书已经平和自然,“看山还是山”是本书的基调,再写返乡的见闻和人与事,“想写出这长河般浩浩荡荡的过程,想让每一朵浪花都经过阳光折射”。

  5.《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林毅夫著,中信出版社。如果从西方的主流经济理论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操作可以说是错误的,但却在实际上成功了,也就是说“西方取经”解释不了中国经济现象。理论总是纯粹的,模型总是理想的,条件总是假设的,现实总是多变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经验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来阐释,这就是新结构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作者在系统阐述发展经济学历史演变的基础上,提出第三代发展经济学的鲜明主张——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并以此解释中国的发展和增长动力,也表达了建设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理论的宏愿。本书汇编了作者的最新相关讲稿和文章,对最近几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主要观点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消除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帮助企业家将根据要素禀赋结构而言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变成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

  6.《战上海》,刘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解放上海仅仅是第一步,如何治理这个600万人口的远东大城市才是真正的考验,但从农村进城的共产党人只用了一年,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份试卷,为整个新中国的城市管理和经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粉碎了“共产党打仗行,搞经济不行”的预言。后来我们熟知的统供统销等政策,也是从这个时期的上海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全书文笔娴熟,阅读畅快,是很好的党史读本。

  7.《学会洞察行业》,王煜全著,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分析的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事物的普遍真理和一般方法论都是通用的。本书提到的一些研究方法,像如何分解复杂的问题、如何判断情报的准确度、如何将企业走访效率最大化等,既可以在商业上应用,也值得其他行业学习借鉴。本书把一些成熟的商业分析方法以实际案例的方式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可读性强,对一些争议性问题,也能通过分析提出一些理性看法,比如认为郎咸平关于产业链的理论忽视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合作竞争关系今天适合于企业之间的长板结合,而不是勉为其难补短板,但对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分析却忽略了面子消费的重要性,针对曲高和寡提出的减配扩大市场建议,是要引发质量问题的,后来恰恰如此。

  8.《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朱岩等著,知识产权出版社。数字农业不知不觉成了显学,各方讨论较多,但总的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二三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差距较大。本书从学者的角度通过相关文献对数字农业的概念、内涵、构成、进展、问题等进行了梳理汇编,是一个不错的鸟瞰式读本,但可能由于深处书斋,对实践案例的遴选往往与行内的认知有一定偏差,还有一些案例实际只见于文献中。

  9.《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周春生著,中信出版社。本书接着零边际成本的观点,进一步分析数字新经济的无限供给特征,即边际成本趋于零时,则产品供给能力趋于无穷大,完全挣脱了长期捆绑在传统企业身上的边际成本理论枷锁,从理论上解释了谷歌、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可以成为巨无霸的原因。当然,这些新经济总体看属于服务业,少有实物性的生产,只是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链接与服务,如此才可以突破传统企业的边际成本限制,呈现出零边际成本和无限供给特征。

  10.《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张玮著,中信出版社。是一个体育记者转型作家所撰写的历史大众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从第一本开始就连续购买阅读,说白了,就是想享受一下这种轻松愉悦的阅读感觉,像是夏天吃着冰激凌那样惬意。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的历史背景、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英国与阿根廷马岛战争、朝鲜最后一个国王背后的中日角逐等,像是亲临现场报道一样,很有感觉。

  11.《东南亚水果猎人》,杨晓洋著,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本土水果与东南亚水果小同而大异,书中收录的19个科37种水果,中国人熟悉的只有5种,在我国分布的也只有5种,其他27种均分布于东南亚或其他洲的热带地区,很多我们还不了解。与名气更大的《水果猎人》一书不同,本书以图片的展示为主,往往从幼苗到成树、从花序到果实,展示大量照片,辅以少量文字,更加形象直观。比如《水果猎人》中花费不少笔墨的神秘的女人屁股果,本书直接以图展示,就是塞舌尔的海底椰,当然确实有几分相似。

  12.《数文明:大数据如何重塑人类文明、商业形态和个人世界》,涂子沛著,中信出版社。作者认为,西方能在近代胜出中国,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西方现代印刷术的快速普及,让记录更加方便;随后出现的照相机、留声机、电报电话等,扩大了记录的范围,提高了记录的时效,进一步拉大了西方与传统世界的差距。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科学地记录自己,用好海量的数据,为我所用,不断实现个人的进步,也推动着世界的改变。意外的收获是,书中讲述了作者刚参加工作时一段青涩困顿的经历,因为不会写材料而饱受上级批评,但最终却经过努力掌握规律,转变为写材料的高手,读来很受启发。

  13.《雍正十三年:一个硬汉皇帝的破局之道》,林乾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以往众多的关于雍正皇帝的书不同,作者把目光聚焦于田文镜、鄂尔泰、允祥、李卫、张廷玉等雍正朝几个重要的臣子身上,通过他们的仕途起伏和何所处置的重要事件像清查亏空、发养廉银子、士绅一体纳粮等,来侧面反映皇帝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廓清政治方面的努力。同时,也通过对雍正身边人物的描写,还有雍正的一些爱好和生活细节展露,把严肃皇帝另外的一面展示给我们。书中插入若干雍正时代的宫廷画和若干条雍正的朱批,为全书增色不少。

  14.《穿透》,《商学院》杂志社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本书的50个案例中,互联网及电商企业占了大半,更像是互联网商业评论了。对阿里巴巴而言,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依然高度系于传统的淘宝、天猫、聚划算零售平台,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还有待深入开掘。对快手和抖音而言,前者强于私域流量而后者强于公域流量,竞争最后要看公域与私域流量的兼顾和算法的进化,但抖音基于今日头条形成的信息分发经验是重要优势。带货女王薇娅的成功,则不可简单视为电视购物类导购员的网络爆红,本质上是真实、专业、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商业信任,而薇娅的自述也恰好证明这一点。而如涵公司成于张大奕也败于张大奕的事实说明网红培育公司的不易与尴尬,如何培育更多的张大奕是现实的诉求,但却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司只能转向供应链服务甚至是品牌产品开发。

  15.《江小涓学术自传》,江小涓著,广东经济出版社。读学者自传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其个人的经历观察时代的变迁,获得更深刻的解读。而本书作者还可以告诉我们人生的奋斗可以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她从一名护士成长为经济学专家,还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作者严谨细致的学风值得学习,比如大家都从道德角度批判为什么菜市场的菜价比产地高了那么多,而咖啡店则纯粹是暴利,但作者详细调查之后给出的结论是,这是合理的,因为蔬菜流通体系生产效率不高,特别是终端零食环节效率最低,必须让参与其中的人获得合理的劳动收入,各个环节都没有暴利;咖啡店的问题可借用流行语解释,“哥喝的不是咖啡,是房租”!作者处理工作与研究关系的做法让我感同身受,因工作岗位不方便对具体事件做分析下结论时,可以做一些学理性和计量性的研究。这些年我也经历过几次岗位调整,但一直坚持三农和电商研究,一般也偏向于面上和共性问题研究。

  16.《书当快意》,张宗子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书店的公众号推荐了好几次,所以下决心看一看,第一次阅读,一口气就读出80多页,真是“书当快意读易尽”啊!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旁征博引有见地,比如《红楼梦》中宝玉这颗顽石,古代就有女娲遗下补天余之说,作者细细列出相关文献对照;第二是能够直言不讳说实话,比如说作家老年文章往往炒冷饭,絮絮叨叨,一下让我想起了读季羡林老先生住院期间杂记的感觉;第三个是深入东坡最感人,写苏东坡的几组杂记,确实是写到了这个大文豪的内心深处,让人动情。

  (散记于二〇二一年四至七月间,八月二日夜整理完毕)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