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商业 >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
俞涛 “富贵土”里获先机 方器壶中探乾坤
价值中国推荐 2013-08-14 16:23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2013年第7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 _ 本刊记者 田燕

      紫

  砂泥,又称“富贵土”。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今天,传说变成了现实。在丁蜀镇,一提到收藏紫砂原矿泥的“大户”,就会想到俞涛。“我现在手中至少有2、300吨原矿泥料,自己就是几辈子也用不完。”

  紫砂壶讲究泥、形、工、款,泥就在第一位。所谓靠山吃山,宜兴紫砂泥,千百年来,造就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优秀青年陶艺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的俞涛就是其中之一。

  

  痴迷“富贵土”

  

  很多藏家都是冲着俞涛的壶,是绝对的原矿泥料。说起当初收藏原矿泥料,俞涛还跟妻子闹过矛盾。

  “十多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把这些泥料收藏起来,”俞涛却非常有先见之名,“随着的开采加快,这些泥料一定会成为稀缺性的资源。”

  作为有心人,俞涛开始有意识的收集优质的原矿紫砂泥。虽说那个时候泥料的价格还没有现在这么贵,但,对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开支。

  “刚开始妻子不理解,因为没有人花这么多钱收泥料,周围的朋友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俞涛没有动摇,依然“痴迷”地收藏原矿泥料,把家里的两套房子都堆满了泥料。

  直到2004年,宜兴市政府一纸禁令,确定黄龙山为紫砂陶土资源保护区,暂时冻结紫砂泥开采。所有的人,开始钦佩俞涛的先见之明。

  “现在,好点的泥料一吨能卖到30000元。”俞涛完成了现实版的紫砂泥变“富贵土”。

  手握“富贵土”,俞涛没有“坐吃山空”。喜欢钻研的他,会利用不同的窑温,烧制不同试片,看最终出来的效果。再尝试用不同效果的泥料,创作各种作品。

  逐渐,“保证原矿紫砂”的紫砂壶成为俞涛的金字招牌。

  

  方器大成

  

  有了原料的保证,凭借着对紫砂的热爱,敏锐的艺术眼光和扎实的功底,俞涛在紫砂艺术,特别是方器创作上,颇有建树。

  生长在宜兴丁蜀镇,和很很多人一样,俞涛也很早就进入紫砂行业。

  “1990年就开始做壶,那个时候做一把才卖2.5元”俞涛坦言,刚开始做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随着深入的接触,他逐渐爱上了这个与“泥巴”打交道的事业。以至于后来家里给他安排一家事业单位,干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毅然决定重回紫砂圈。

  俞涛的悟性很好,做什么像什么,很快他的壶就进入不少资深藏家的视线。

  尝到专注“原矿紫砂”的甜头,俞涛开始思考,紫砂壶的创作也应该更加专注。于是他从什么壶型都做,到逐渐专注于方器。

  在成型工艺上,方器的制作较为复杂,对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要求甚高,所以数量相对地少,其中方器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凭借着扎实的功底,俞涛在方器制作上,慢慢找到了感觉。俞涛拿出一把最近新创作的“长城壶”,整把壶线条利落、比例精准、明秀挺快、力度到位。

  烽火台状的壶钮,巍然耸立,气韵十足,仿佛正如当年抵御外族侵略的傲然气势。壶身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对称均称。整体比例恰当,立体空间感十足,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作为70年代出生的青年实力派,俞涛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艺无止境”,俞涛的未来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cici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