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商业 > 中国连锁
宜家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价值中国推荐 2014-07-18 23:04 中国连锁2014年第7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吐槽英瓦尔的价值在于,把一家成功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给公众。

  

  波波夫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如果有这么一位老先生,他精于文字却要伪装成阅读困难症患者,只是偶尔喜欢小酌两杯却偏偏对外宣传酗酒成性,时而极度节俭会为员工下班忘记关灯而大发雷霆,但为博得贵客欢心却又不惜一掷千金。你能够在他手底下工作20多年吗?

  这正是宜家前高管约翰·斯特内博眼中的大老板英瓦尔·坎普拉德的形象。英瓦尔年过八旬,仍牢牢掌控着宜家这个庞大的零售帝国:遍布全球26个国家的303家商场,13.5万名员工。



  很多人都为宜家卖场所营造的场景所陶醉,但是却很少会关心那些穿着黄白条纹T恤的员工们在这个家居梦工厂里每天是否过得开心。

  约翰-斯特内博,在宜家工作过20多年,目睹了宜家从一家瑞典郊区小店跃升为全球最大家居用品零售商的全部历史。两年前,他从宜家离职后,写了一本书,书如其名《宜家真相》,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在吐槽他的前老板英瓦尔。上个月,这本书出版了中译本,让无数中国宜家粉丝,也有机会一窥那些藏在蜡烛和沙发背后的秘密。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负能量爆棚的书。你不但会失望地发现一间外表光鲜的公司背后,原来有这么多不可与外人说的事情,还会让你联想起自己所处职场环境的种种不如意。约翰对宜家创始人的印象,如果只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成功而虚伪。

  英瓦尔成功之处,其实也无需赘言,如果你没去过宜家,大概也听闻其大名。宜家坚持不做电子商务,却仍能捕获从斯德哥尔摩到成都无数青年的心,在欧洲,宜家是频繁搬家租客们首选家具品牌,在发展中国家,它又几乎成了良好审美的代名词。

  宜家风行全球的背后,不仅得益于英瓦尔事必躬亲,从一张椅子靠背的弧度、卖场价格标签、按钮把手位置之类,到全球所有门店蓝底黄字的外墙,都要一一过问,以确保在全球每一间卖场的样板间里,呈现出的英瓦尔想要达到的统一风格。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确保这种设计良好的产品,做到大众价位、薄利多销。

  英瓦尔可谓成本控制高手,可以把一款咖啡桌的出厂成本控制在人民币10元以内。为了特价机票,可以让员工在机场等上几个小时;公司还一度禁止中低级别员工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等。只需要几秒钟,英瓦尔就能算出,俄罗斯松木在波兰就地切割、胶接、加工,在瑞士出售,会耗费多少成本,会得到多少利润。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在成本上的斤斤计较,十分必要。

  对英瓦尔的商业直觉,约翰非常佩服,但对其个人言行表里不一的行事作风,却深恶痛绝。

  有些年,宜家经常被人指责抄袭著名设计师的作品然后低价出售,英瓦尔对此的辩解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新设计。但是如果宜家发现有其他品牌商品存在山寨行为,则会不遗余力地调动全球的法务团队,毫不留情地将之诉诸法律手段。

  宜家一款羽毛枕头中,相当一部分羽毛是从活鹅身上拔出,这些鹅在屠杀之前,往往要经历好几轮炼狱般的拔毛,这也是低价鹅毛的秘密所在。此外,对于一些供应商使用童工生产的问题,一位宜家高管对外回复是,这总好过流落街头沦为雏妓。约翰曾经长期担任英瓦尔的私人助理,并负责宜家集团的对外公关事务。但是无论是对于那些血淋淋的鹅、还是第三世界的童工,他却不能够向外界讲出真实的想法,这让约翰感觉到痛苦。

  在环保问题上,英瓦尔的表里不一尤为明显。宜家是全球木材消耗大户,平均每年耗费全球1%的森林资源。在约翰看来,宜家尽管并没有蓄意破坏生态,甚至还在印尼的婆罗洲上进行热带雨林恢复试验,但面对上游供应商非法砍伐天然林,却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追溯木材来源是否合规。前几年,宜家一度禁止对外发布《家居指南》,因为英瓦尔担心,有人会根据这本购物手册,去推算出宜家每年砍伐的树木数量。

  2013年,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对宜家子公司Swedwood集团在俄罗斯和芬兰边境卡累利阿(Karelia)北部的伐木工作进行调查发现,这家公司为了寻找制作家具木料,居然砍倒了一棵生长了近600年的古树,后来,FSC吊销了宜家此前被授予的森林管理证。此事一经曝光,宜家此前建立的环保先锋形象开始崩塌。

  英瓦尔的种种言行不一致,实则与其所推崇的企业文化有关。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个家居厂商的誓约》,被外界奉为宜家圣经。这里面提到塑造今日宜家的主要精神有,产品就是宜家的标签,简单是一种美德,敢于与众不同,勇于承担责任。

  和许多西方企业一样,这些价值观看上去都无比美好,但也许只是存在创业初期,或者压根就没离开过那张纸。在约翰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真正主宰宜家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专制与封闭以及无处不在的神秘主义。

  在约翰看来,英瓦尔基本上只信任有亲缘关系的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的瑞典人才符合基本要求,特别是那些来自他的家乡斯莫兰省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宜家高层任职。

  宜家小到一款产品大到新店选址,其决策始终由一个神秘的小圈子所决定。刚进入宜家的新员工,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真正做决策的人在哪里。据约翰观察,宜家的隐形决策层,最早源于阿姆霍特总部,后来又慢慢转移到赫尔辛堡,这些特权决策层在宜家站稳脚跟,并笼络了一帮忠实的支持者。这样一种隐秘的决策架构,也导致了公司里经常流言漫天,时不时谣传说老总又有了新思路,某人即将被解雇,或者某人即将履新。

    真正激怒约翰,让他决心写出宜家真相的,还是英瓦尔布下的那张监控网。自1970年代,英瓦尔为了避税,移民瑞士之后,他一手构筑了一张类似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样的企业情报网,这成为他掌握瑞典宜家总部动态的重要渠道,据约翰估计,直接向英瓦尔汇报的密探不下20人。

    约翰在2008年出任宜家绿能科技公司总经理后,一次,他从公司董事会主席那里听到一些针对他的恶意批评,于是他直接去质问公司的财务总监在搞什么鬼,争执没多久,他就收到来自英瓦尔和董事会的严重警告。这个财务总监正是英瓦尔儿子的密探。从那时起,约翰吸取了教训,在宜家要想待下去就一定不要招惹密探,也是从那一刻起,约翰下定决心要离开这样一家企业。

    一家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位强势的领导者,正如韦尔奇之于通用、盖茨之于微软、贝索斯之于亚马逊,他们常常是富于远见,而又相当独断,时而平易近人,时而严厉得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总之,很难让人一眼就能看清他们的真实想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解决民主与专制,独裁与开放,如何避免领导者的强势伤害到员工的积极性,诸多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这也正是自从有公司这种商业组织形式以来就有的悖论。

    约翰吐槽英瓦尔的真正价值在于,他掀开了一家成功企业的外衣,把企业运作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给公众,告诉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管理人员,原来无论多么成功的企业,总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责任编辑:Karen
中国连锁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王然生
  • 个人名片 叶乐建
  • 个人名片 姚尧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