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财经 > 经济
听漏人:白天不懂夜的黑
价值中国推荐 2015-07-08 20:17 经济2015年第6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本刊记者刘稚亚实习生李晗

  这些管道连接着两个世界: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个光亮,一个黑暗。这些管道承载着城市里每家每户的用水需求。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就像人老了会生病一样,这些管道也会出现老化破损等情况,其最终的表现结果,就是管道漏水。

  基于这种情况,有了专门为城市供水管道进行检查,确定漏点具体位置的工作人员——听漏人,这只是民间的称呼。这批听漏人给自己的定位是,专为管道查病源的医生,即城市供水管道的“白衣天使”。


  作为一名听漏人,许强已经在管道和现实生活中“穿越”了19年。他今年58岁,是北京金海永亮地下管网技术服务公司的总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一批听漏人。

  5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太阳暖洋洋的,许强和另外一位听漏人许明开车前往预定的听漏地点,他们身穿印有“管网检测”的天蓝色外套、泥巴还未干的网眼运动鞋、拿着2米高的听音杆、撬窨井盖的铁钩以及其他的测漏设备来到了通州区某工厂。

  在路途中,许强向《经济》记者讲述了这些年做听漏人的经历,他说:“不了解我们的工作,你就无法理解我们这群人的付出和辛酸。”

  听漏,是个技术活

  听漏人?初次听到这个名字,人们的第一反应要么是“没听过”,要么是“听?这种挣钱方式真简单。”

  这都不是对听漏人的准确理解和定位。首先,听漏人的工作时间以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居多,因为这个时间段外界环境最安静,有利于他们听出漏点大小和方位。其次,听漏人的群体并不多,一位资深听漏人向记者表示,听漏人的圈子很小,目前我国的听漏人大概仅有2000人。再者,一般居民并不会接触到听漏人,若出现漏水问题,都是物业出面来找相应的技术公司或上报自来水集团解决。

  在国内,最早出现听漏人这个职业是在1996年,当时保定金迪公司在做管线探测的业务时,发现不少客户都会有一种担心——“如果管道出现漏点怎么办?”基于这种市场,金迪公司于1996年成立了漏水调查公司。第一批听漏人也就此诞生。

  许强恰好是这股浪潮中为数不多的一位,他最开始也是从事管线探测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就被转到听漏人这一行。在国内,“如果找到比我更早的听漏人,那就是赝品。”许强笑说。

  据他透露,金迪公司当时聘请了国外的专家来教他们听漏的方法和技能。国内第一次出现这个行业,大家都是新手,所以要从学习管道的工作流程、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系统学习。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厦门的一个企业漏水很严重,专家就拿着管道线路图,一点点地让他们熟悉各种线路,每个线路图重要的方位应该放哪些设备,设备如何使用,如何测夜间最小水流量等。

  “我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毕竟这一行业比较新。”许强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如是说。他进一步解释道,漏点位置的精度要保证在1米范围内,还要保证让用户满意,达到用户的要求,而漏点一般都很小,到底是否能做到这些,“谁心里也没底,不可预知性太强。”

  “既然选择了,就先这么干着吧。”许强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份执着。这份工作苦就苦在晚上工作。“就像影子一样,不停地找漏查漏。”许强陷入了回忆,早些年,非常辛苦。工作单位没有车,一切都是人工。听漏一般是两人一组,分组行动。那时,他和自己的工友一起抬着发电机,拿着听音杆、相关仪等设备前往检漏点。往往从晚上10点以后才开始工作。

  一位工友在地面上看着,防止来往夜车行驶出现事故,另一位听漏人就下到管道里面去一点点勘测情况,排查漏点位置。

  “现在条件好了,每组人员基本都配有一辆车,至少不用再自己抬着发电机到处走了。”说到这里,许强长长舒了一口气。

  如今,听漏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二代主要是以师徒相传的方式,第三代一般出自高校开办的测绘班。

  有成就,也有委屈

  一小时之后,记者随同许强和许明一起到达了通州。他们匆匆买了个煎饼果子填补肚子的空缺。许明说:“这个煎饼果子可能就是今天一天的食物了,下午还要去别的地方测漏。”

  许明昨晚两三点钟刚结束工作,第二天早上6点又出发赶赴今天通州的检漏。“忙的时候就是这样,白天和晚上都不闲着。”许明表示已经习惯,“做我们这一行,这都是很正常的。”

  匆匆吃完“午饭”,两位听漏人随即进入了工作状态。

  许明带着2米长的听音杆开始穿梭于地上和地下。他将听音杆的一端与管道相连,另一端放在自己的耳朵上,通过细微的声音来判断漏点的大小和方位。在不同的地方听一次,许明就能清楚地知道大概漏水的方位。

  待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拿来管线地图后,许明看了一遍,指着图纸胸有成竹地说:“这漏点应该在这个方位,漏点不大,顶多如针眼般大小。”

  由于这时该公司还在运转,噪音特别大,许明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就决定在周末的时候,再过来一趟把漏点的范围精确在1米内。“这样可以节省公司的开挖成本。”许明解释说。

  “这是比较顺利的情况。”许明脸上一直挂着自信的笑容。他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提到,实际上,对他们听漏人来说,钱确实不是主要目的。而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社会意义,想到可以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出一份力量,才是他们彻夜不休的动力。

1 2
经济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