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管理 > 中外管理
曹思德执念如一的“中国通”
价值中国推荐 2016-12-23 16:11 中外管理2016年第10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会说中文,喜欢鲁迅,爱看《邓小平文集》的曹思德,被誉为老外中少有的“中国通”。作为康明斯在华业务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这样的盛赞背后,饱含的是对他在康明斯本土化探索中所作贡献的肯定。

  采访/本刊记者 朱丽 谢丹丹 

  文/本刊记者 谢丹丹


  摄影/刘奔

  “大家好,我的中文名字叫‘曹思德’,取自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的名字。”这个能说一长串连贯汉语的老外,经常向大家这样介绍自己。

  他有时候还会特意突出,这个名字是他在北京买房时登记过的,以此和其他老外的中文名区别开来。

  不过,他最近的开场白换成了“炫耀”自己的“绿卡”。就在几个月前,他成功拿到了被调侃为“史上最难绿卡”的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从2004年至今,其发放量不超过一万人。曹思德把它打印出来,摆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和他同一时期获得绿卡的,还有效力于北京男篮的马布里。

  31年前,31岁的曹思德加入总部设在美国的康明斯公司,被任命为国际业务发展经理,参与康明斯在中国首次试水许可证生产项目的前期规划。然而,谁能料想,这位项目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日后却在这家全球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的中国本土化进程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为会说中文,喜欢鲁迅,爱看《邓小平文集》,对中国古典音乐颇有研究等,曹思德被誉为康明斯的“中国通”。但事实上,作为康明斯在华业务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这样的盛赞背后,更多饱含的是对曹思德在康明斯本土化进程中所作贡献的肯定。

  如果说,1990年代的中国区业务只是康明斯全球化布局中的一颗棋子,那么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康明斯最大的海外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而实现这样的飞跃,作为目前康明斯中国及俄罗斯业务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思德是有力的推动者。

  多元化就是“尊重不同”

  1985年,曹思德成为第一批来到上海的外国人。那时候,在上海的外国人屈指可数,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曹思德经常和那些外国人扎堆,调侃当地的文化。后来,他自己总结出一条生存之道: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如果能说当地语言就更好了。他经常跟人说,多元化就是尊重大家的不同。

  事实上,曹思德早期对中国的认识,为日后康明斯本土化的一系列举措,奠定了重要的价值观基础。

  在康明斯中国的北京办公室,一组工艺画被挂在会议室墙上。在《中外管理》采访开始之前,曹思德坚决要求摄影师将这面墙壁作为拍摄的背景。原来,这组画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曹思德专门找来美国一位非常有名的当代画家,给了他一个命题作文:用康明斯公司的三种标志性颜色(红、蓝、白),创作一幅现代版“九龙壁”。初见此画,以为就是随意的泼墨。直到曹思德道出了这背后的来历,一群人纷纷转身,伸出自己的手去数,看着大家或是恍然大悟,或是纠结于是否真的有九条龙,曹思德暗自得意。

  他对《中外管理》解释,九龙壁的寓意在于:基于多元化的团队合作是康明斯中国成功的法宝。虽然每条龙都显得形状各异,相互分离,但是这九条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一股合力。

  “我们要尊重不同,享受多元化,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让一个公司变得更有价值。”曹思德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大声疾呼。

  事实上他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作决策的习惯和其他高管不一样:不喜欢一人拍板,而总是将一群人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讨论出来的综合意见、集体决策,就是最终的决策。

  俄罗斯市场的负责人对此也深有感触,他经常跟曹思德聊天:“你看,我跟你工作已经15年了,但是你从来不会告诉我,必须怎么做或者应该怎么做,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一起来作决策。”

  在曹思德的观念里,多元化不仅仅是种族、国籍等看得见的多元化,更多是一些不可见的多元化,例如思想。

  彻底“中国化”

  当然,多元化的人群中间隐藏着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但外企在早期进入中国之初,尽管对中国市场的差异性有一定认知,却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将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等同来看。

  那时候,很多外国公司把中国当作加工厂,仅仅在中国进行零件装配,而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

  曹思德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既然到中国来发展,为了降低成本,当然国产化越多越好。康明斯由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但曹思德丝毫不担心这些供应商将来会对康明斯造成威胁。在他眼里,只有一起成长,才能共同把蛋糕做大。

  尽管曹思德的做法在当时已经领先很多,但康明斯在中国推行的国产化策略,仍然没过多久就遇到了新的麻烦。

  2008年,康明斯中国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曹思德发现,无论如何提高国产化率,康明斯发动机依然比其他品牌柴油机成本高20%左右,销量始终不上去。而那时候,外国公司的通常做法是: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会将欧美成熟的产品放在中国进行生产,再应用到中国市场。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还能维持下去吗?

  曹思德开始反思:单纯地让一个西方产品国产化,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市场?如果设想一辆卡车只能使用三到四年,但是搭载的康明斯发动机的寿命却在十年以上,中国客户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发动机?

1 2 3
中外管理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