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政经 > 小康
美国高校如何“挖”人才(2)
价值中国推荐 2017-07-07 19:28 小康2017年第5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董二为将美国高校教师找工作的过程称之为“流程”,“这个流程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董二为介绍说,美国高校在招聘时会对每一个工作岗位进行“公示”,高校首先要将招聘信息发布在媒体上,通常是在校方和全国高校教职招聘网站上公布招聘的岗位和条件(通常不提具体薪金),然后对应聘者进行电话或网上视频面试,应聘者面试合格后,邀请其到校园进行试讲,在试讲过程中由同行进行评议,通过评议的应聘者再和校方谈论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问题。“无论你是院士还是科学家,通常也必须经过这样的流程,这就是所谓的‘门槛’,美国高校的招聘不是校长或者院长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美国高校的这种招聘方式,实际上得益于全面公开的招聘机制。美国高校对教师的招聘通常不仅面向全国,并且面向全世界,招聘的范围极广。美国大学的公开招聘制度以严谨、公开的程序设计为主要特征,通常包括七个环节,即确定教师空额与发布招聘广告、成立招聘委员会、初选、会议面试、校内面试、讨论决定与行政审核、正式聘用。依照惯例,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有一条不成文但普遍应用的规定,即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学生。


    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认为,该校能成功,一是靠教授会,还有一个是绝对不聘用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做教师,“一定要从别的学校来,这样才能交流”。芝加哥大学在大学教师申请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把‘近亲繁殖’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时候涉及到‘近亲’候选人,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对其进行鉴别和考察,以便和外面的申请者进行公平比较,同等条件下要将重点放在外面的候选人身上。”哈佛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定下规矩:哈佛的毕业生不能直接留校任教。因为再优秀的学生也有必要到“外面的世界充电、去吸收更加新鲜的空气”。

    曾经叱咤世界政治舞台的国际关系学家基辛格博士就有两次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的经历。他在哈佛学习的时候,被导师认定是知识能量与行动能力俱佳的天才学生,导师四处奔走,希望他毕业后能够留校任教,但当他第一次申请加入哈佛的教师队伍时被拒绝了,原因是刚刚博士毕业,不符合条件。1977年,在基辛格卸任美国国务卿后,他提出申请,想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教授,但只是进行研究而不任课,这一次他又被拒绝了,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高校如何才能吸引到真正优秀的教职人才?在董二为看来,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校方所付薪水的高低,二是科研启动经费的多少,三是到退休的时候能够拿到多少退休金。“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教师的收入能不能保证其在当地买到房子,如果一所高校为教师所付的薪水难以帮助教师买到住房,那么这些学校将很难吸引到人才。”董二为介绍道,美国有些州房价和工资是不成正比的。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房价比较高,许多高校教师是买不起房子的,作为暂时的解决方法,加利福尼亚州有些学校就为教师提供了用于“过渡”的住房,教师可以租住三到五年,租金比市场普遍价格要低一些,等到教师攒够了钱,便可以购买商品房,如果愿意继续租住学校提供的房子也是可以的,不过到退休的时候则必须交还。

    相较于繁华的大都市而言,美国的许多乡村房价比较低,不少高校也设在了乡村,因此位于乡村的美国高校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到人才。董二为攻读博士时就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中部,距离费城有三个半小时的车程,距离纽约有四个半小时的车程,环境好,区域面积大,房价相对较低,大多数教师能够买得起住房,因此这所全球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聚集了许多一流的学者和教授在此工作,这些一流师资力量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葛金黑姆奖获得者、富布赖特奖获得者、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想涨工资吗?到别的学校拿个“录用声明”吧!

    其实,美国高校的“名人教授”现象由来已久,吸引诺贝尔奖得主或某一领域天才人物入校执教,是很多美国大学吸引生源的“撒手锏”,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高校在招聘时只着重“寻找名人”,高校要聘请的,是在学术领域中表现出色的人,教学质量高,论文、著作以及科研项目水准高,科研能力出众,同时又为本校和学校所在社区提供过高水平服务的教授,不但很有可能被其他高校招揽,还极有可能被待遇优厚的企业挖走。

    美国高校不仅仅看重一个人已经获得过的荣誉,而且更加重视其研究方向与学校的契合度,以及未来再出成果的潜力。杜克大学曾高薪聘请美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担任大型研究所所长,但这位院士连续两次都在5年一度的评估中表现得不如人意。最终,杜克大学解除其所长职务,停拨学校为其提供的研究资金,这位院士只好灰头土脸地辞职走人了。

    不求“贵”而求“对”,是美国高校挖掘人才的基本原则,许多美国高校都有中长期发展规划,高校会根据本校重点科研方向,经过科学论证,最后确定“挖”什么样的人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不会对人才流动进行行政干预。

    对于高校来说,争取到最优秀的教授永远都是一场很激烈的竞争,学校会尽最大努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比如美国著名的私立文科学院阿默斯特学院将为教师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并且积极保障教师的权利,鼓励教授参与学校的管理。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享有较大的学术自由,在教学方面,教学内容和方法都由教授自己决定;在科研方面,教授自主决定研究方向和申请研究经费,并且可以自主支配研究经费。同时,该校还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国际交流学习项目,鼓励教师到校外参加交流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以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无疑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的高校之间,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是没拿到终身教职的教师的“被迫流动”,还是终身教授出于自身选择的“主动流动”,都时常发生。

    你想涨工资吗?告诉你一个“秘密”,涨工资的最好办法就是到别的学校拿一个“录用声明”回来,再请原单位为你匹配其待遇。这并非玩笑话,而是在北美一个通行的说法。
责任编辑:Karen
1 2
小康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