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政经 > 小康
一线城市:严控人口与吸纳人才的博弈(2)
价值中国推荐 2018-09-28 17:16 小康2018年第5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在大会上,上海“动真格”的举措是推出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在原来“普适性”政策基础上,抓牢科创建设的“关键少数”,着力在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集聚造就若干能够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的“宗师泰斗”,形成若干人才高峰。

    2015年7月,上海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被称为人才“20条”。一年后,上海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在“20条”的基础上推行人才“30条”,形成人才改革的“四梁八柱”。

    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近两年,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在上海申办了永久居留。2017年,上海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目前在上海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均位居全国首位。


    尽管上海已成为人才高地,但还没有形成人才高峰。去年8月举行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张江科学城建设推进大会,已传出明确信号,要在已出台的普适性人才政策“30条”基础上,争取出台人才高峰建设针对性政策。随着本次方案的落地,有助于上海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大城市严控人口政策松动的一个信号,也是必然趋势。“特大城市从来都没有因为要控制人口而把高端人才排除在外,其人才政策的特点是,一次比一次松绑、优惠和聚焦高端,这是和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的。”

    与北京的政策类似,上海的人才引进也聚焦在重点领域,方案明确,聚焦的13个重点领域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郁鸿胜接受采访时说,“城市产业跟着城市功能走,人才跟着城市产业走,城市功能定位决定城市的人才定位。上海吸引人才的重点领域是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紧密相关的。”他坦言,上海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目前上海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是不够的,同时,在关注引进人才的工作待遇之外,也要加强吸引人才及其家属的各项配套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方案重点强调了国际化的选才特点,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大力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

    广州:强势吸引金融人才

    广州,为在2018年的人才竞争中夺得先机,已于2017年12月就提前发布高层次人才认定、保障以及培养政策。相关方案计划在5年内投入15亿元,对经认定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广州将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最高给予连续3年每年5000万元奖励。其中,无住房的总部企业人才,每人每月将获1000元租房补贴。

    广州落地的政策显示,“金融”与“基础教育”是两大抓手。

    实际上,对于广州市政府来说,吸引金融人才战略是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执行的稳健、长期计划。

    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也是广州市政府一直着力寻求解决的问题。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今年3月表示,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3年以来,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与北上深等城市相比,广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接下来还要加大力度来增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对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力。

    在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看来,广州市政府对金融人才引进一如既往重视,与广州目前的金融产业结构不无关系。“离广州不远的深圳拥有深交所,对于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然更强。之前,广州的银行业比较发达,但是目前从证券交易公司以及PE、VC公司的集中度来说,深圳的吸引力超过广州。”

    “高端人才更加看重当地的市场空间,除人才外,政策对行业本身的支持更加重要。”彭澎表示。

    2017年6月1日下午,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国际金融论坛(IFF)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告南沙国际金融岛项目正式启动,IFF永久会址项目也正式落户南沙。

    IFF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其与广州、南沙联手打造的国际金融岛,将导入IFF南方总部、国际绿色增长基金小镇、国际金融学院学术智库等,其落子将为南沙源源不断输送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带动国际资本在南沙集聚。

    不仅是金融,南沙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同时瞄向了包括“IAB计划”(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领军人才,田溯宁、杨致远、张亚勤、刘庆峰等国际AI领域领军者已受聘成为顾问,亚信、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也在南沙加大布局。

    “广州的传统名校很多,这是华南地区的其他城市都比不了的,传统名校资源的聚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事。”彭澎表示。对于广州来说,除了“要人才”之外,培育“人才的沃土”是与人才引进计划协同前行的政策导向。

    今年3月,广州向基础教育人才发出“英雄帖”,面向全国引进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并提出向人才提供最高150万元安家费,以及最长十年的租房补贴或直接提供人才公寓。

    深圳:保证人口结构稳定

    今年4月初,“求是漫评”写道:各个城市“抢人才”大战如火如荼,只为吸引“凤凰”栖息自己的“梧桐树”。重视人才,就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更不能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性别论、唯出身论。告别人才“标签”,激活人的内驱力,抢人才才能实至名归。

    而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吸引人才政策力度最大的就是深圳。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的人才激励和保障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留住人才。2017年4月10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除了引进人才的配偶和加入落户更加容易以外,也对年轻化、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条件进一步放宽。7月17日起,《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申请,2017年度,全市积分入户计划指标共10000名。同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中国城市经济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从深圳来讲,它仍然保持着30%上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个在学历上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有学历方面的人才大战,同时也要有技术基础的劳动就业人口。

    过去,深圳的人才落户政策重点针对具有高学历、技术专业知识者,以及高纳税者。截至2016年底,深圳户籍人口仅占常住人口的34%,相比北上广62%、59%和63%的比例,深圳的人口结构仍然有待优化。而得益于近几年来深圳不断放宽的落户政策,2017年,深圳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49.86万人,全年增长45.07万人。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副处长董彧说,适度地增加在册户籍人口规模,扭转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长期倒挂的现象,是人口结构稳定性的要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博士、硕士所能够支撑起来的,它需要的是一个人才的体系,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开始放宽对人才认定的条件,已经认识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人才的集聚。

    不唯学历论,实现了宽松的落户政策。此外,住房补贴更是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诱惑”。《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已经于2014年9月经审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施。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形式。

    除了深圳市有补贴,在深圳各个区的人才政策中,住房补贴是标配。例如福田的“福田英才荟”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配套补贴硕士12500元/人,博士15000元/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然而高房价一直是人才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深圳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正式成立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将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人才安居房投融资、建设和收购平台,深圳计划向其投入现金1000亿元作为公司资本金。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其中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责任编辑:Karen
1 2
小康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陈亮
  • 个人名片 郭亚松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