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人物 > 中国商人
品牌一定要有卖点 最好老板自带流量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2-26 16:39 中国商人2018年第11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吴晓晶  脉脉联合创始人

  企业规划是品牌构建的“正兵”,是根本,而企业品牌是否好,归根到底要看产品有没有价值。通过一切手段将产品销售出去的营销,则是“奇兵”。营销可以做加法,但不可以代替全部。

  


  品牌定位:

  在用户心智中做到独一无二

  品牌构建如何从0到1呢?

  首先要做的是品牌定位。任何一个品牌甚至一个人都要有定位,你在别人心目当中留下的印象最好是独一无二的。要建立独特强势的品牌,首先就要给你的品牌塑造人设。不要试图改变产品,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在顾客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

  定位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调动一些认知,重新连接已经存在的联系。认准定位以后,就用各种方法把它最大化。作为一个品牌,特别是互联网品牌,其定位和差异化是首要确定的一步,大话、空话在数字时代的意义不大。

  我到了脉脉以后,在2017年3月首先对品牌重新做了定位。我们先对脉脉进行品牌梳理,分析什么会比较吸引人。

  2016-2017年对于职场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大量80后进入中年危机,整个社会这一群体都比较焦虑,焦虑自己能否跟上社会和周围人的改变。社会变革带来的物质财富在增加,但物价也在提高,各个社会群体中的年轻人开始变得佛系,安全感普遍缺失。

  在我们看来,这种心态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们思考,脉脉是不是应该抓住这个点?

  我们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逃离北上广”后来变成了“回归北上广”。人多、堵车、雾霾、房价高,即使北京的条件并不适合诗意地生活甚至生存,但全国各地的青年还是前赴后继地涌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北京?因为大城市有大量机遇,在大城市追求机遇、追求成长是有志青年们未来几年的大基调。

  而脉脉上有什么?脉脉除了5000万真实的实名制职场用户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打造职业形象、经营人脉关系、助力职业成长。如果微信是人与人的连接,脉脉所代表的职场社交就是人与机遇的连接。

  人人渴求的机遇,跟脉脉产品的联系在哪里呢?我们想到了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并给它做了变形: 机遇等于个人公开的职业形象,乘以人脉的平方。脉脉就是要牢牢抓住机遇——这个所有职场人都渴望的焦点。

  发现这一点后,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把脉脉的功能点进行了提炼,最后得出的品牌定位是“职场舞台、机遇蓝海”。这一年多来朝着这个定位全方位做了很多事情,也对脉脉品牌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用户邀约:与用户做朋友

  用户邀约怎么做呢?

  我非常认同这样几条原则:与用户做朋友,创造用户代入感,围绕用户进行产品创新。

  现在这个时代,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生产、制造、运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不仅要迎合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更要重新审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多邀请用户参与,最好是让他们有所获益。但是目前很多品牌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这点上走到了前沿。现在很流行讲“流量池”,其实就是要赢家通吃,用户来了就要维系住,不断满足他的要求。

  当下已是过剩社会,用户面临的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用户随时可以走开,这对做产品、市场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代变了,传播链条也变了,以前一件事爆出来,只要压住信息源头就可以控制。现在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具备向外传播的能力,信息不间断向外扩散,压是压不住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定位,服务好用户,用户的声音比业务KPI更重要。

  脉脉为了和500强企业更深入沟通,开展了招募首席体验官的互动活动,这就是一个用户邀约的典型案例。用户邀约一定要围绕用户进行产品创新,始终牢记敬畏用户。

  营销表演:持续仪式化放大品牌

  营销表演主要有三点:第一,强化营销的仪式感;第二,持续不断的事件营销;第三,传播能力加持放大。

  什么是仪式感?对于品牌价值而言,就是品牌需要仪式感来表达内涵和态度,仪式感让产品成为真正的品牌,而不是简单的存在。

  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主场是可以容纳9万人的北京鸟巢体育场。为什么举办这么大的仪式呢?因为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传达自己的定位:大国盛世。用一个非常盛大、世界瞩目的晚会,彰显我国实力。

  很多人去看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仗队升旗时,会觉得我们国家真强大,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甚至会流下热泪。这就是仪式感,外界的物质和内在的感觉产生了非常强的联系。

  如何通过营销对仪式感进行加持呢?这是品牌从0到1里最重要的一环。雷军说,风口上的猪,什么都不懂也能顺势成功。风口从哪里来?如果没有风怎么办?

  没有风就得学会自己造风。就好比一家刚创业的公司,它不像大公司活在聚光灯下,不可能365天天有新闻。当这个公司没有新闻的时候怎么办?市场部要“没事找事”,要懂得造势。没有风,我自己造风,这是要考验市场部能力的时候。

  以产品为核心的公司可以试试这个办法:每个环节都创造“仪式”进行加持,预热(官方)-事件(营销)-话题(行业);悬念炒作-亮点曝光-新品发布。

    脉脉在做C轮融资传播时,我们的发布时机细到几点发、发什么都有技巧。针对这次传播我们准备了5个素材:传播海报、融资通稿、CEO内部信、公司大事记、发布数据复盘。这些素材在当天不间断地每隔两个小时抛一个点出来,成功霸屏。当天同时有3家公司发布了融资消息,但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脉脉。

    作为一个品牌的掌舵人,需要经常制造事件、进行持续不断的事件营销。你的品牌一定要有一些卖点,最好老板自带流量。一个老板有才艺很好,没有才艺也要培养才艺,这样就会自带流量和粉丝。比如罗永浩,从网红转型做产品,开一个发布会就有一大堆粉丝抢门票。

    以前提起CEO都是正襟危坐非常严肃的,如今会才艺的CEO挺多,王健林、冯鑫等都会在年会或者发布会上唱歌秀才艺。马云在阿里大会上,总是奇装异服高调献唱,刷爆眼球。刘强东娶奶茶妹妹以及减肥后,个人魅力、颜值和京东的市值一起涨。

    如果公司有一个有人设的CEO,可以省很大力气;如果CEO没有很强的人设,请加一个人设。企业老板是企业对外人格化的体现,如果他本身有比较好的记忆点是最好的,如果能和企业的品牌传播有很好的契合就更好了。

    做事件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自己的节奏感。好的内容会说话,自带流量自传播。也就是双周有话题,月月有活动,事事皆话题,一切皆内容。

    去年,我们觉察到职场上的大心态是焦虑,一篇《北京,2000万人都在假生活》年初刷屏10万+,后续又衍生出上海2000万人都在假生活、深圳假生活等热文。

    大家都觉得北京没有生活,天天很忙碌,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想想看,为什么知识付费这两年这么火?因为竞争大,压力大,大家都得学习提高,不然跟不上就会被淘汰。

    仅仅只是在工作中学?不够。大家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比如线上学习。于是2017年我们抓住职场用户心态做文章,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基于上述对职场用户洞察的基础上推出的。

    2017年7月,我们做了“职场神回复”的活动,联动的3家企业是摩拜、嘀一巴士、新潮传媒。2017年8月,我们联合冈本在农历七夕节做了“职得爱,拯救职场不性生活”活动,这个活动拿遍了广告营销界各大奖项。

    2017年9月,潘石屹的SOHO3Q转型,我们联合天真蓝摄影工作室,在北京的几家SOHO共享空间,给200位白领用户做了“职场变型记”,全新塑造不一样的职场形象。

    2017年10月,我们又联合美宝莲在京东打造了“颜值即正义”的直播+电商售卖活动。

    年底,大家忙了一年非常劳累,我们又与必胜客在深圳开启了“不上班治愈所”活动,用不上班套餐暖心上班族群体,给他们一点慰藉。

    11月,因为脉脉成立4周年的契机,我们做了品牌升级,跟雕刻时光咖啡馆联合,把咖啡店布置成了职场空间,做了职场奇遇记活动。

    圣诞节前夕,当别人最热闹的时候往往是你最孤单的时候,我们跟唱吧、麦颂联合做了“拯救你的孤独灵魂”。

    这些就是我们一直在造的事件,有活动又有话题。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单一的,都是围绕脉脉和“职场”打造强关联的传播事件。 比如“职场神回复”,脉脉站内其实有很多UGC的内容,并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问答方式体现出来的。

    对外传播的时候,好内容可以打动人,于是我们从站内筛选了一些有意思的、比较简短的、适合广告载体实现的、最抓人眼球的内容,在广告载体上做了体现。

    雕刻时光咖啡馆和脉脉4周年升级,我们也有很多内容的成分。前者我们把不同的职场人设人格化,变成了我们的咖啡主题,还印在了咖啡杯上;脉脉4周年的广告海报也是有主题的,还联合了6大品牌共同造势,同时在微博、微信上制造了话题“想赢,凭什么?”。

    当你是一个小平台时,怎么打动一些较大的平台、品牌一起联手玩?非常简单。如果你是小品牌,就更像乙方,你要靠好的策划、创意打动对方与你合作。此外就是传播的加持,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一个爆款事件影响力一定是大于很多媒体广告的,策划一个事件容易,但不要寄希望于冷启动,要有一定的传播能力对这个事件加持和放大。

    假如你在一个企业做品牌,你要打造传播型的人设,就把自己当成消息发布中心,你就是公司的代言人。

    态度胜过创意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中国企业的创新思维需要改变,要知道大量的创新都会失败,创新要容忍试错。比如,你出身清华园,是全国最优秀的学子,应该有这个思维,要知道肯定会失败,但是,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认知这一点需要一段时间。

    要有线性思维和指数思维,增长既要有爆发性也要有积累。很多的企业都希望一飞冲天,但爆发是要有积累的,日常的品牌工作必不可少。

    态度胜过创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以前写论文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我要等到全部都准备好了,自己满意了才会动手。但是我导师有一句话:先有后好,做得早比做得好要好,也更重要。

    一件事情肯定是先去做,再去完善。而不是说,我一定要追求最完美的结果,尤其是当一切都开始套路化后,完成一个动作比完美更重要。简单来说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责任编辑:Karen
中国商人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刘其辉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