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管理 > 中外管理
中国隐形冠军的下一步——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勃发出炉(10)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5-05 16:13 中外管理2018年第7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对策:相比于企业传承,家产要好传承得多,采用私企立宪制度,私有、公治、共享。而私有,就是产权明晰,把家业传下去

    痛点2:

    看到企业家们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上有困扰


    对策:应把企业变成不死的社会,当把这个道理悟出来的时候,企业就不可能存在死路。因为人要吃饭,人要上学,人要看病,这些最基础的需求就是社会,而自己的企业是为社会服务的。

    解开隐形冠军的多元化之惑

    隐形冠军公司都是聚焦

    专注的公司

    但它们也避不开多元化

    带来的机遇和困惑

    因此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如何在变化中

    实现“坚守的价值”

    整理 | 本刊记者李靖

    论坛嘉宾:

    王忠明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

     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

     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木元哲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前总裁、

     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委

    楼仲平 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建华 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董

     事长

    张 旭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

     公司副总经理

    主持人:

    邓 地 中国隐形冠军研究专家、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

     军企业》作者

    不确定环境下的隐形冠军之痛

    邓地:显而易见隐形冠军公司都是聚焦、专注的公司,如果说多元化是聚焦的反面的话,那么,隐形冠军企业究竟应不应该多元化?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赫尔曼·西蒙说,多元化企业更多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墨西哥、印度、土耳其这样的国家。关于多元化问题,我想先问的是: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壤上,为什么各位要做专注?或者说你们是不得以才做得专注吗?

    王忠明:我们一直在讲“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是大企业,铺天盖地的是小企业,这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企业生态。

    你是知名的大企业、大品牌,还是成为隐形冠军?或者做成小微企业?这都是一个市场竞争的结果。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发展阶段,还没有到企业自主选择做隐形冠军的时候。因为还不像日本或欧美发达国家,经过了几代人的洗礼之后,从人们对于财富的认识,到整个营商环境、政商关系,都已经让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

    到了那个时候,出现的隐形冠军或许就是企业非常自愿的一种选择。它已经有基因,有传承,有在这个领域中的品牌积累。它可以沉住气去做,安静地去做隐形冠军,它不需要有更多的财富积累,不需要有更多的对竞争风险的承担。我觉得这与我们现阶段所谓的隐形冠军,在相当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的隐形冠军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不确定性,被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许多变量所包围着,隐形冠军是脆弱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体会为什么很多企业在一个特定的阶段需要多元化经营。

    日本长寿企业绝大部分做过业务转型

    木元哲:日本企业里200年以上的长寿型企业有3000多家,如果我们把这些长寿型企业今天的主营业务,与它创业时的主营业务相比较,绝大部分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即使做同一个业务,用原来传统的技术也很难走到今天。做企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日本企业家的基本想法就是:我在把企业交给下一代的时候,不能原原本本的只是把接过来的业务交给下一代,我还得有所发展。

    而且,做任何业务都会有一个天花板的问题,竞争不仅来自国内市场,还来自国外的同行竞争,这样企业必须去思考怎么办,考虑到全球化的竞争,提早去考虑适度地多元化,并着手准备是有必要的。

    此外,企业在竞争中能够成为隐形冠军,也就意味着具备一定的实力了,就在这样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恰恰要考虑下一步的业务增长在哪里。

    产业内寻找第二增长点,是必迈的一步

    邓地:非常感谢两位专家的回应,接下来的问题给其他三位隐形冠军企业家。事实上两位专家的意见都包含这样一个意思:专业化聚焦是阶段性的,未来的隐形冠军公司,尤其是中国隐形冠军公司一定有一些会走到多元化阶段、拥有更多产品品类这样的道路上去。

    我想请问三位企业家,你们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接下来打算怎么走?

    楼仲平:非常认同王秘书长的观点,我们选择专注,选择细分领域,是一个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分工。不是说企业想怎样,或者某个人想怎么样。

    从我个人创业来讲,1979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其间我做了20多个行当。去年有个电视剧叫《鸡毛飞上天》,就是反映的义乌创业者,其中的男主角陈江河的原型大部分来源于我个人的创业经历。创业过程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今天的极致专注、细分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妥协的过程。我要在市场环境里,选择一个更小更细分的领域,才能发力、积累,形成自己的优势。

    到底要不要多元化?从个人角度来讲这是个伪命题。企业本身就像个生命体,它天然地希望不断成长、更大更多。但站在我的角度,我深刻认知到我选择太多、太大的时候,其实没有能力(把握),所以我选择专注,选择不断地一点一点去积累。

    但这有阶段性,只能说这是现阶段的一个正确选择。如果有发展空间,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我肯定要去探索、开发第二个增长点。熊彼得说过一句话:一辈子坚持做一个产品的企业,是很难成为百年企业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外管理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