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管理 > 中外管理
十年一梦,三年归途,李宁救“李宁”(2)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5-06 15:33 中外管理2018年第8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李宁救“李宁”:一年扭亏,做了什么?

    困则生变,改革的内容和时机,决定着效果好坏。挫折过后,收获了经验的“李宁”,决定再次改革。这一次,李宁亲自出山。

    2014年11月,金珍君离职。当年年底李宁出任CEO。“一切皆有可能”随即重启。这一举动引发了新旧粉丝共鸣,人们对国货“李宁”燃起了希望。“重新步入发展起步元年”,是2015年李宁对公司的新定位。同时战略方向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变。


    李宁亲自布局的这一新战略背后,是要在产品、渠道、消费者互动等方面发力,打造一个“数字化生意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把移动互联技术,带入到整个生意中来,渗入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运动体验里,实现传统产业全新升级。”李宁解释。

    而这位远离公众视野多年的退休大叔,居然已变得潮味儿十足——开微博写鸡汤,发跑步照、与傅园慧的合影,甚至跑到里约直播奥运……李宁逐渐将自己打造成企业家“网红”,俘获了近300万粉丝。

    卖萌之余,“潮大叔”收到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反馈。有人直接跟他说:“你要做便宜点的、大家都买得起的鞋。”他随即展开战略回归,重新回归至价廉物美道路上来,不再执迷于曲高和寡的“国际范”。

    2015年,李宁公司发布与华米科技合作的智能跑鞋,倡导智能运动生活方式,同时使其真正大众化:凭借亲民价格和智能噱头,该款跑鞋发售半年就售出40万双。

    终于,注入新活力的李宁公司,经历连续三年亏损,以及两任CEO更替后,不足一年便止亏为营,2015年小幅盈利1400万元。

    对于此次扭亏为盈,李宁分析,这得益于及时作出战略调整,砍掉“李宁”生活化产品,转而研发体育功能性更强的产品,如跑步用品,并将篮球、羽毛球列为主要发力品类。李宁透露重新执掌“李宁”的一个原因是:“一个产生了惯性的企业,战略调整后必将要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新的产品和技术,团队也要重新整合。”

    创始人的回归,无疑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但李宁不变的理念是:公司还应由经理人运营,他希望制定制度去维持公司发展,而非一己之力去维持。但对于下任职业经理人选李宁并未透露。毕竟他当务之急的对手是安踏,后者已是当下中国运动品牌的老大,2017年市值突破1000亿港币,位居全球行业第三。

    事实上,相比在新方向上全力奔跑的李宁,安踏则更显淡定——2017年是安踏体育香港上市的第10年,以166.9亿营业收入保持行业领先。对此成就,尽管安踏官方未过多宣传,但对国产运动品牌而言,却是一次极大鼓励。

    年轻化升级方面,安踏同样着力不少。2017年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成立三大设计中心;在篮球、跑步、综训等领域,则通过产品设计及张继科等明星效应,快速推动年轻化。

    同样主打年轻化,李宁擅长的却是情感营销。“李宁”在2018纽约秋冬时装周上的大面积曝光,不仅是面向世界的,更是对国内民众产生情感共鸣:李宁在向世界证明“中国国货并不土,原创能力并不低”。

    不过,李宁对自身的品牌定位,并不是真要转换到“潮牌”的跑道。“‘李宁’还是专注于专业体育用品领域,我们不是潮牌;但将专业与潮流融合符合受众需求,也是不错的。”参与时装秀的“李宁”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李宁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证明国货‘李宁’是个值得年轻人购买的品牌。纽约时装周‘中国李宁’作品的刷屏,足以显现其在拉拢年轻客群的能力。”原拉夏贝尔副总裁胡刚向《中外管理》分析道。

    胡刚强调:“李宁”想一改过去形象、重获大众青睐,与潮流结合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纽约时装周让部分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认知有了改观,社交媒体成了其连接新客群的快捷手段。但这场传播结束后如何续写“李宁文化”,是其亟须思考的命题,体育用品的核心在于运动专业性,过于偏向时尚或浮夸炒作,将丧失品牌核心价值。

    渠道升级,李宁让“一切皆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李宁公司创下总营收80亿的成绩,作为改革重中之重的渠道策略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样是渠道改革,此次却与“金珍君时代”做法不尽相同。

    熟悉李宁公司的服装分析师马岗认为:金珍君的努力,先是把“李宁”从库存泥潭中拉了出来;再通过渠道复兴恢复经销商信心;最后通过关闭亏损门店,提高供应链效率。“金珍君的改革,为‘李宁’复苏赢得了时间,但付出代价是持续亏损。”他一针见血道。

    相较而言,此轮渠道精简,带来的则是净利润的显著提升。2017年中报显示:“李宁”2017年上半年的中国销售点共有6329个,净减少111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得益于对此前庞大销售体系的精简,净利润率由3.2%提高至4.7%。

    在渠道优化方面,“李宁”早在此前两年便连续发力。

    2015年12月,“李宁”与京东战略合作,京东物流为其提供从产品到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库存及运营效率。从2016年开始,其开始尝试对渠道做差异化改造,将门店分为体验店、高效大店和品类店,从过去相对粗放的经销商专卖店、店中店的模式,向零售转变。

    2017年,通过关闭及改造低效店和亏损店,李宁公司又进一步推进商场店铺位置优化和扩面整改,增开高效盈利的、具有体验概念的大型店铺。体验店已是其目前面积最大、产品最丰富的门店,一共开设23间,平均面积415平方米。在体验店中,运动体验的相关销售占比达4.35%,部分体验店月营收甚至已达百万元。

    李宁公司认为,大店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体验,还可带出更符合商圈的城市目标客户群、潜在客户群,吸引更多人来接触、认可、购买“李宁”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从“李宁”2017年各销售渠道占李宁品牌收入比重看,2017年其在渠道上做得最成功的依然是电商渠道——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年内电商销售收入达到16.86亿,同比增长超过47%。

    胡刚告诉《中外管理》:这得益于李宁并非将电商看做简单的销售平台,而是通过数据运营模型体系,让用户通过线上平台,形成了一个与品牌的产品、市场活动、明星、赛事互动的全方位的体验平台。同时,为配合自身全渠道业务发展,“李宁”所有仓库都具备了B2B和B2C两种模式作业能力,可为门店提供发货指导和快递送达业务支持。而随着物流销量的提升,运作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责任编辑:李靖
责任编辑:Karen
1 2
中外管理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