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行业 > 能源评论
先进制造:如何高质量发展?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5-16 13:43 能源评论2019年第2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范应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今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首位,要求“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毫无疑问,新的战略定位凸显了我国对于发展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坚定决心。对能源行业而言,装备制造业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会有哪些实招出台,有哪些产业突破值得期待?

  


  制造业:国之根本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增强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推进制造质量和产品品牌建设,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这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能源装备国产化水平已取得显著提升。科技部《“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十几年来,制造业各领域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国内发电设备装机中国产发电机组已达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60万吨乙烯、30万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

  当然,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在一些前沿技术上的投入研究有限;原创性成果不足,新能源、页岩气等新兴技术仍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燃气轮机、高温材料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尖端技术仍被国外垄断;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激励措施不足。

  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有望出台。下一阶段,将补齐关键短板和弱项,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创新突破。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二是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三是深化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坚持不懈去产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深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六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重点是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开放政策,促进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

  新看点:“制造+服务”

  在落实制造强国举措方面,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这实际上代表着全球范围内,传统制造企业正在谋求转型的方向。

  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征程中,能源装备将发挥重要的支撑甚至是引领作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日前表示,要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装备,系统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市场治理水平,进一步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实现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发展。

  在埃森哲等国际智库看来,服务可以促进产业模式变革,重塑制造业价值链。从全球市场来看,在同质化竞争和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向研发和产品运营维护等服务生命周期转移,更多的制造企业成为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综合体。未来,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产业模式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和“服务型生产”转变特征明显。

  数字技术的融入成为必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全球GDP超过五分之一的部分来自于与数字化密切相关的技能、资本、产品和服务。预计到2020年,数字技能和技术将会为全球经济产出增加2万亿美元。

  从产业层面,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也得到业界认可。我国于2016年7月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 “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 + 服务 ”转变,以基于服务核心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公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6个,在首批30家企业中,与能源相关的企业接近三分之一,全部都是与新能源相关领域,如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双良节能等,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两大奖项。

  目前,服务型制造稳步推进,工业设计、融资租赁、节能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壮大;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业务快速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等业务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为促进这一融合不断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未来,“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前景可期。

    

    新领域:值得期待

    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国家能源局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要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重大技术装备。

    在能源领域的制造强国方向上,相关部门此前已确定了包含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15个领域的能源装备创新行动重点,主攻当前能源产业发展亟需的三代核电、模块化小型堆、先进燃料等先进核电装备、页岩气、深水油气等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先进电力装备等重要领域,并明确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鼓励国际合作等五大保障措施。到2020年前,国家将围绕推动能源革命总体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制约性或瓶颈性装备和零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和助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有市场分析机构认为,近期与基建相关的核电装备板块将优先受益。长期看,机械设备投资需立足高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公司,围绕新能源车、光伏、5G等信息、能源革命带来的设备需求布局。

    在核电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7台核电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实现投产,其中三门1号机组是全球第一台建成的AP1000机组,也是我国第一台建成的三代核电机组。2019年,我国核电建设新项目审批进一步推进,目前有四台核电机组正在送审阶段,均采用融合后的华龙一号技术。业内预计,2019年国内4~6台核电新机组有望获批。按“十三五”规划测算,一台核电机组投资额约200亿元,每年如果开工10台,有望拉动2000亿增量投资,核电重启预期升温。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5吉瓦时,同比增长46%,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长期来看,高端产能不足和产线更替将带来旺盛扩产需求,锂电池制造设备具有较好前景。

    在油气领域,2018年国际油价走出了一轮波动行情。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在页岩气规划层面,离规划目标仍有巨大缺口。未来国内页岩气是勘探开发主要发力点,因此压裂类设备制造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所言:“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对能源装备行业而言,正是因为有了先进制造的基础,才能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助力国家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责任编辑:Karen
能源评论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