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商业 > 北大商业评论
警惕国学“木马”
价值中国推荐 2010-11-10 17:51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10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编者按: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大国崛起的梦想一步步演变成现实,从西方这个他者眼中,国人逐步认识到没有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只能是物质生产大国,而非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超级强国。于是,新一轮国学热在中国再度燃起。如何进行文化的自我认定?如何在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坚定地传导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播与输出过程中如何选择?如何规避国学陷阱?

在国学热风扬起之时,中央电视台编审胡迎节先生睿智地洞悉到潮流中的暗涌,撰文《警惕国学“木马”》,本期刊发出来,以飨读者。该文以另一种视角评析中国文化,为我们正确认识国学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胡迎节    中央电视台编审

  

  2010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重出江湖担任评委,还忙里偷闲地为电视台编导们做了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反思”的内部讲座。被恶补的大家都说:“听君一堂课,省读十年书。文化快餐,经济实惠。”联想到世风日下中泛起的“国学热”,感想颇多,于人于己,关乎中国文化,有几个提醒之处可提供给追逐此番浪潮的弄潮儿们作为防身宝典。



  警惕文化陷阱

  

  (抽文)把文化视作读书人的专利或者芝麻绿豆西瓜无一不文化,都是对真正人类文化的反动,对热爱文化的人来讲,更是陷阱

  

  关于文化的定义,中外繁多,歧义庞杂。余先生提出乃是人类“已经变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涵盖颇广,深合吾意。但中国人习惯把“有文化”视为有学问的读书人,取其文明教化之意,而读书人往往又以“有文化”自居,鄙视市井“没文化”者流。当今经济大潮中,又呈泛文化倾向,芝麻豆腐西瓜,无一不文化,搭台唱戏,好不热闹。这两种趋向,都是对真正人类文化的反动,对热爱文化的人来讲,更是陷阱。这其中,尤以中国历史文化为甚。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文化是个大染缸,掉进去必灰头土脸,晕头转向。蠢自读书始,此之谓也。毛泽东也早看透,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乃是统治阶级的文化。几千年来的文化典籍,多是文人士大夫为统治者献计献策以求进身,所以权谋之术、驭民之策便汗牛充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露出了马脚。诸子百家,哪一个是真正为民代言、“三个代表”?更不用说那些穷经皓首专记《敬事录》之类的为人不齿的家伙们了。呜乎,当今没头脑的“国学热”中,衮衮诸公竟公然追求“出将入相”,年轻的人们,警惕吧。

  警惕文字陷阱

  

  (抽文)中国文字这种象形加会意的拼写游戏,有一大弱点:它把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固化在一笔一画中,在小儿亦步亦趋的摹绘和默写中,识文断字的同时,也把那些“天圆地方”之类的古老陈旧的认知水平固化在潜意识之中

  

  余先生强调历史文化自有文字始,似乎是找到了起点。可是这样一来,便把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弄丢了。而文字记录下来的都是些什么呢?鲁迅先生早就看出了无非“吃人”二字。中国古老的汉字非常伟大,却很繁杂,流传千年又广布四海。但这种象形加会意的拼写游戏,有一大弱点:它把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固化在一笔一画中,在小儿亦步亦趋的摹绘和默写中,识文断字的同时,也把那些“天圆地方”之类的古老陈旧的认知水平固化在潜意识之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长于形象思维,缺乏创造思维,现代科技发明,大都让给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洋人了。越象形、越古老的文字,命运越悲惨,古埃及、古波斯莫不如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从少年学英文,理在于此。故对汉字、汉学兴盛欣喜之余,切莫好大喜功、得意忘形才是。其次,中国文字多音、多义、转音、转义、疑义、异议颇多,造成写字的人,各持一词,各说各话,争来吵去,风马牛不相及,言不由衷,语不中的,所指不同,能指混乱,造成大量的学术垃圾。再者,汉字长于时间记事,短于空间叙事,自古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具体数字,往往语焉不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山高万仞,潭深千尺”、“万万岁”之类,都是概言之,不求实证。特别严重的是不分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一般进行完成一锅烩;没有句读——上下左右满处码;缺乏语境——陈述祈使疑问分不清;这种满纸虚言鬼话连篇的文字游戏或反向走到极致的文字狱,都与现代科学精神相去甚远,亦不可不慎之。

  警惕大族陷阱

     

      (抽文)由于汉字的统一,千百年来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坚固基础,牢不可破。汉文化至上的影响,无处不在。廿四史到中国通史,都是汉族史

     

      由于汉字的统一,千百年来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坚固基础,牢不可破。汉文化至上的影响,无处不在。廿四史到中国通史,都是汉族史。本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一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但某种文化歧视已成不自觉。其实我们自称汉族时,老祖宗们早被混血多少次了。秦人、胡人、苗人都已融为汉姓,海外又何称唐人、唐装?张冠李戴,屡见不鲜。清明节日化,公祭风四起,无非拉大旗做虎皮。写汉字说汉语,对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带来多少损害,大家都视而不见。那些失去母语、抛弃家园、告别游牧、传统脐带被割断但原始野性未泯、吃不上“民族文化”官饭的游走于当代都市与乡村的边缘、迷失于在现代化之途上狂奔的人流中的各族群的后辈们,正在成为影响当下与未来稳定局势的最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因素之一。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不光屡屡给历史剧找麻烦,也给我们的国际活动罩上阴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国崛起之路上,民族融合与平等这个文化难题的真正破解,至关重要。

  警惕大师陷阱

     

  (抽文)有些所谓学者借助现代传媒,一跃成为“文化大师”,风行于市。我们做电视的当然深谙借助名人的传媒扩张手法,却也大大助长了这种误人子弟、欺世盗名之风。他们一旦掌握了话语霸权便会哗众取宠,混迹于名利双收的演艺明星之列

    

       在当下文化复兴之时,尽管社会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可有些所谓学者借助现代传媒,一跃成为“文化大师”,风行于市。我们做电视的当然深谙借助名人的传媒扩张手法,却也大大助长了这种误人子弟、欺世盗名之风。他们一旦掌握了话语霸权便会哗众取宠,混迹于名利双收的演艺明星之列。尤以让弱势群体当众出丑,让十万大山里的原生态村民该去两河流域参访古迹的那种文化优越感和假贵族歧视,令人齿寒。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相比,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担当呢?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电视人的自觉,应是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两重性,对中国历史文化能够突破文字藩篱而进行一番立体空间的影像再造,撇弃伪大师们的宏论,以对全民族文化生态的亲身考量,在心中绘就一幅自己的文化版图。爱好国学的人们都能作如是观,则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蒋伟
北大商业评论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邓旭斌
  • 个人名片 段俊平
  • 个人名片 朱征远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