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政经 > 中国经济周刊
以诺集团总裁吴魁:中国农村可以摆脱化肥、农药污染
价值中国推荐 2007-08-15 16:10 中国经济周刊总414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记者邹锡兰 徐旭珊/广州报道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大量使用了破坏环境、损害健康、亏损经济的化肥、农药、消毒剂、杀虫剂、抗生素、激素,这是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年来,我走南闯北,从沿海到内陆,就是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8月3日,以诺集团总裁吴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吴魁,澳籍华人,从澳大利亚引入微生物科技,推广到中国。近年来,他致力于益生菌研发与推广应用,从食物链安全、水土资源保护、农村生产环境自然修复等方面,着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欣喜的是,益生菌等微生物科技的推广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以诺集团也凭借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专业品牌的形象,在环保、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人体保健方面有着很高的威望和赞誉。”吴魁说。

  “中国农村污染震惊了我”

  “我的祖籍是广东揭阳,从小在香港长大,之后移民澳大利亚。但是我知道,我的根是在中国的,我无法放下的是对中国的依恋。”吴魁用一口“港式普通话”自我介绍。

  1978年,吴魁跨过香江,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广袤的土地。

  “但是,当我和我太太进入中国的农村地区,却受到另一种震动。中国农民生活普遍困苦,由于增产增收的愿望与环保意识的匮乏,化肥、农药开始被大量使用,农村资源受损害,生存环境被污染。”

  “当时我们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我们开始思考,该如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中国的同胞?”吴魁说。

  但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并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1983年,吴魁成立香港藤龙国际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外贸生意,并将大量的国际客商带入中国。1996年,吴魁全家移民澳大利亚,选择在墨尔本安家。

  墨尔本自然舒适的风光正是吴魁一家人的理想居住环境,然而多年前在中国农村看到的一幕幕场景又涌上心头。

  “我无法放弃一直以来的使命和理想,独自安然地享受澳大利亚的如画风景。”尽管不被人理解,吴魁还是暗暗地下决心要回到中国。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信奉基督教的吴魁与研究微生物的朋友组成了微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研发团队,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健康养生的总处方——以诺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剂应用在各领域。”

  致力生物科技

  2005年6月,吴魁在中国广东农科院对着200多名院士及贵宾慷慨陈词:“中国不断进行农业研究,却很少去关注农业生态修复的应用。事实上,农业科学的研究必须首先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吴魁说:“目前,农业部不断推动有机农业,在推动的过程中发现,有机农业实际上并没有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可以说,目前唯有微生物科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平衡问题。”

  “这虽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还是把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研究化肥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品上。”

  吴魁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对微生物科技研究才开始起步,总体看来,目前中国推广微生物研究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2001年,吴魁拿着研究出的微生物配方回到祖国,创办了香港以诺集团下属的广州以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推出人体保健、美容、种植、畜牧、水产、环保等七大领域的系列产品100多个,同时参与发起亚洲生态农业促进协会。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以诺集团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以诺集团的经销商说。

  “化肥、农药给农民带来巨大危害”

  研究完成了,产品生产出来了,但是“微生物”、“益生菌”这样的名词对农民来说却是闻所未闻。

  “中国的许多农副产品在出口欧盟、日本等国家时,都遭遇到绿色壁垒。”吴魁举例说,山东某地蔬菜生产产量非常大,但是却无法出口,细查之下,发现原来该地区化肥亩平均使用量为全国之冠,导致地下水含有的亚硝酸严重超标,把蔬菜都给污染了。

  “但是中国多数农民却没有意识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吴魁说。

  然而,吴魁致力于推广的微生物科技由于见效较慢,加上一般农民的眼光又不够长远,推广就成为摆在吴魁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有一次,吴魁的技术人员刚向一位养猪专业户讲解公司“以诺生命源”(畜禽生态养殖产品)与催生产品相比,在改善猪肉质量、口感、延长保鲜期等方面的优势时,养猪户不客气地打断他:“我要的是猪长膘,要的是人民币,谁理会猪肉有没有毒!”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吴魁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伍“上山下乡”,技术人员在农村开办讲座,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并免费赠送试用品,甚至与当地农民一同种植、生活。

  吴魁介绍,以诺集团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产品的推广应用,至今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

  令他欣慰的是,随着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被农民意识到,在生产环境恶化和市场对健康产品需求日增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代替化肥、农药的生态农资产品。同时,国家政策也开始向生态农业倾斜,生态农业生产企业将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部署。”吴魁说。

    “用微生物改变农民生存状态”

    “我最初来到祖国,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奇怪:我发现这里的人生病了,哪怕是一个小感冒都喜欢到医院打吊瓶。在澳大利亚,打吊瓶的基本上都是垂死的人。怎么一到中国,什么人都喜欢打吊瓶呢?”在吴魁看来,大量使用抗生素让中国人体质变差了。

    吴魁说,随着微生态预防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微生态失调与很多疾病如癌症、肝病等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人体微生态失调是可逆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和引用微生态饮料补充有益菌,可以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在微生物科技领域,我们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而益生菌的概念在中国才刚刚兴起,可以说,如果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出发,这将是一个‘谋利’的好时期,但我考虑到办企业的初衷,所以我规定产品的价格一定要控制在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吴魁说,自己来中国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为改变祖国农村的面貌、为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6年,以诺益生菌已经通过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恢复人体免疫能力,直接或间接医好上万患者的疾病。”吴魁说,今年,以诺集团还将启动更大规模的“爱心赠饮活动”,计划向社会赠送2万件市场价值达数千万元的益生菌产品,藉此希望能让数十万人摆脱疾病的困扰。

    “中国有13亿人口,由于微生态失调每年造成的医疗费高达数千亿元。如果大家能够意识到保持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保护好身体的微生态平衡,每年就能为每个家庭节省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的医疗费用。”

    在中国广大农村推广使用微生物科技,困难多多。但吴魁说:“其他的困难不算什么,目前我最大的困惑是市场的不规范,曾遭遇了商业欺诈。”

    “2005年,我因为误信他人,上当受骗。法院在没有明查的情况下,又判处我公司赔偿对方130多万。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吴魁脸色有些黯淡。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吴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尽管他遭遇了商业欺诈,但他仍然没有失去信心,他一定要在祖国坚持完成自己的使命和理想。
责任编辑:史郦
中国经济周刊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林永青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