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综合 >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银行票据“空转”现象应予关注
价值中国推荐 2015-03-04 17:56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0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票据的融资功能日益被企业重视,成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但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事前事后审查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票据业务规模扩大迅速的同时,出现了银行票据大量贴现的现象,票据的“承贴比”下降显著,银行票据存在“空转”的问题。

  

  赵随喜 

  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速,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在发挥信用结算功能的同时,票据的融资功能日益被企业重视,成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但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事前事后审查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票据业务规模扩大迅速的同时,出现了银行票据大量贴现的现象,票据的“承贴比”下降显著,银行票据存在“空转”现象,应予关注。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临汾市辖内金融机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分别为 1.76亿元、3.12亿元、4.96亿元、15.18亿元、15.12亿元;调查显示,辖内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为40-60%,手续费率为万分之五。

  二、银行票据“空转”的原因分析

  利率倒挂推动票据融资空转。3个月、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与票据贴现利率进行对比表明。目前贴现率低于存款利率,利率倒挂,再加上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费用极低,给企业提供了很大套利空间,企业用自有资金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就可以坐享其成、一本万利,达到无风险套利,企业何乐而不为,因此利率倒挂是企业纷纷投身于票据融资中进行空转套利的导火索。

  银行业绩考核压力形成票据融资空转动力。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及员工的绩效考核与其利润、存贷款规模等粗放型指标挂钩,票据业务具有其成本低、风险相对较小、收益实现快、调节灵活和多重考核绩效等特点,以及票据融资中的各项利益,极大地促进了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从而通过收取保证金,增加存款;通过给企业贷款,转换成保证金,签发票据,完成存款和贷款的比重考核指标;利用票据业务被统计在信贷规模内,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掩盖不良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基层商业银行出于业绩考核的需要,放松对票据业务准入条件的审查,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利润和收入的成倍增长,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经济利益驱动,促进了票据业务超常规发展。

  银行票据业务办理法规制度执行宽松、业务经办审核宽松。虽然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票据当事人在签发票据或取得票据时,应当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应当对交易真实背景进行实质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弱,往往错误的认为:承兑申请人只要存入保证金,银行承兑业务的风险便为零;只要票据是真实的,贴现业务便会万无一失。因此往往放松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忽视了对真实贸易背景的实质性审查,从而为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融资空转打开了方便之门。

  金融机构缺乏沟通,票据业务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尚未真正形成。票据市场经营的是单一的标准化产品,必须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但各商业银行遵循各自确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而且彼此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增加了识别风险的难度,降低了票据市场效率和对票据业务系统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票据“空转”的风险分析

  干扰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票据“空转”易造成票据市场虚假繁荣,形成泡沫,极大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导致存贷款及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虚增,干扰政策制定者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资金链断裂引发一定程度金融风险。企业利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通过激活部分保证金,办理出相应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在其他商业银行贴现后,又将贴现资金转出贴现行,继续申办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致使企业在不同的商业银行间通过激活保证金,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一旦某个资金链断开,就会引发承兑风险,进而引发所有签发过银行承兑汇票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资金脱离实体经济,损害经济发展。由于贴现资金被入银行作为保证金以签发汇票,使原本应用于支持企业生产、流通的信贷资金体外循环,就会使一些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得不到融资扶持,而且贴现资金有可能违规流入股市、房市等,容易催生大量泡沫,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政策建议

  加快完善现行各项利率政策。为避免票据利率倒挂情况的发生,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各项利率政策,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为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而此费用明为手续费,实际上是银行经营表外资产的风险价格,因为对于超过保证金的部分,金融机构实际上承担着与发放贷款同样的风险,过低的手续费造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引导银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推动商业银行改革现行绩效考核办法,督促其建立以资本金配置效率和经济增加值为主要约束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以效益为中心,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新的考核机制应淡化业务指标色彩,将存款、贷款、收息率、中间业务收入、不良贷款比例等指标作为考核的指导性指标或参考指标,并加强对经营绩效失真和违法违规经营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从根本上抑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非理性竞争行为,改变其财务核算失实、约束力弱化、激励机制扭曲的现象,促使商业银行由粗放型规模扩张向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机制转变。

    加强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加强监管,确保商业银行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慎审查,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签发、贴现的监管处罚力度,以加大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成本,提高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其规范操作,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严格审查,从源头上防范票据融资空转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Karen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