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金融 > 英大金融
把握好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价值中国推荐 2018-02-08 15:09 英大金融2017年第9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第三方支付行业有关的监管政策,针对性的监管行动有序开展,行业自律规范陆续发布。未来政策趋势与重心,可归纳为“1个平衡、2个重点、3个方向、4个原则、5个保障”。

  文  |  杨涛

  支付作为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消费者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通过PC端和移动端为各种消费行为进行支付,第三方支付用户规模近年来也呈逐渐扩大之势。相应地,风险也随之增大。


  支付体系的效率与安全一直就如同跷跷板,要想实现支付创新与发展,就需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

  发展迅猛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s)是当前最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金融研究领域,支付、清算与结算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总书记关于“十三五”规划的解读中,首次提出“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与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现阶段,与日益增长的经济金融创新与发展需求相比,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关注的对象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和交易数据库。我国支付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和间接主导的体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和证券清结算体系构成。从支付工具视角,可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两大类,非现金支付包括票据、银行卡和其他结算业务。电子支付、网络与非现金支付在概念上不同,数据统计时有所交叉和重叠。总体来说,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业务保持快速增长,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势头迅猛。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呈现几个特点:一是用户规模不断扩张,移动支付用户增速更快;二是交易规模仍呈现快速增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更为迅速;三是在交易规模结构细分中,个人应用在2016年异军突起,场景不断多元化。与此同时,现阶段第三方支付行业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备付金管理问题、业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客户信息使用问题、市场退出机制建设问题等。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上,技术因素、政策与规则因素、生态因素将持续影响市场发展,而增长、转型、并购、小额、创新、规范则成为关键词。

  政策重心

  从全球范围来看,支付行业监管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风险控制仍是全球支付行业监管的重点,包括各国加大对银行、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审查力度,提高信息安全标准,推动实时支付降低渠道风险,提高流动性保障要求;二是规范行业秩序、提高透明度是另一项重点工作,包括对特定支付产品行业竞争进行规范,统一收费标准并提高收费透明度等;三是全球和区域性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是支付监管伴随技术创新不断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第三方支付行业有关的监管政策,针对性的监管行动有序开展,行业自律规范陆续发布。未来政策趋势与重心,可归纳为“1个平衡、2个重点、3个方向、4个原则、5个保障”。

  1个平衡,即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一方面,防风险、促规范、保安全是“安身立命之本”,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国经济,只需摧毁电子支付系统就行了。”欧美已有多年的严格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相比而言,我国则到了需要大力抓好金融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有效防范风险的时点。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是题中之义。只有把支付“蛋糕”做大做优,提升其“交通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各方共赢。

  2个重点,即支付工具、支付行业,是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着眼点。支付工具是支付体系的核心元素,支付行业是支付体系的运作载体与平台。

  3个方向,即国际、本土、共赢。国际方向,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层面,走出去是更好服务中国居民和企业的走出去,引进来则需要了解国际化规则。本土方向,“支付+”愈发受到关注,即在支付基础上所附加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从而成为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于严格规范的形势下,支付机构将越来越多地调整业务发展方向,以小额、便捷的支付业务为中心,拓展综合化多元化金融服务。共赢方向,指共赢发展成为主线。现代基础设施的基本特点,就是趋于“互联互通”,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也将更突出开放、平台、融合、共享特征。在支付的账户、渠道、手段、组织、模式等众多方面,合作共赢“做深市场”“做优生态”将成为重中之重。

  4个原则,即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分类、分层、奖优罚劣;短期整治加上长效机制和顶层设计;强化技术与业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

  5个制度保障,一是基于国家支付体系的战略视角,需要统筹安排,构建“多层次新型支付市场”,既需要从全局看问题,注重多重目标协调,也需要在法律、监管、治理等各个领域同步加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建设,有效应对功能日益复杂的支付清算设施。二是优化支付市场供给与培育有效需求,改善支付体系的“稳健性”与“弹性”。就零售支付而言,有效供给更需强调结构与质量,而非“唯数量论”。就需求而言,需要培育居民、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有效支付清算需求,认清“过于花哨”和短期“过渡性”需求的局限性。三是处理好平台化与垂直化、国有化与民营化等基本关系,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四是真正推动支付行业转向扎实的金融科技驱动。面临新技术时代的重要转折期,需真正把科技驱动作为支付服务创新的核心动力,强化金融科技的“正外部性”,正视基础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化等层面的不足之处。五是“三路并进”完善支付消费者保护机制。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依据、工作思路、方法与模式,提高违规成本;需要协会等自律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致力于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需要提升支付消费者的专业知识与自我保护意 识。

    总的来说,支付创新有助于促进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重构金融交易过程并整合金融服务功能。支付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一,在零售支付、非银行支付等领域加强风险监管是全球趋势,同时,中国存在面向支付服务消费者的巨大创新需求也是事实。对此,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可以做到并行不悖,但必须了解“跷跷板”的平衡点在哪里,理性认识风险、确定真实风险状况,从而真正提高对支付风险的重视,有效防范和化解。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Karen
英大金融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