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财经 > 小康财智
遇见“中年”的最佳方式
价值中国推荐 2018-05-07 15:32 小康财智2017年第11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每个人都可以遇见未知的自己,用智慧和成熟的心态应对中年危机,不要将其妖魔化,全然地活在当下,建立清醒的自我认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活出比年轻时更精彩的自己。

  文|陈燕

  近日,作家冯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被刷屏,颓废的中年男士形象跃然纸上。


  现代心理学鼻祖之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把女性从35岁、男性从40岁开始直到老年的时期划分为中年期,这是他最为关注的时期。中年人往往在社会上和家庭生活中都已经扎下根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却面临着体力的衰退、青春的消逝、理想的暗淡,从而出现心理真空,也就是“中年危机”。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作为人生的必经阶段,梦想中的中年生活本应是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但现实却偏偏是骨感的,纯真和激情被世故洗刷殆尽,不断增长的财富挡不住身体走向衰老;曾经的意气风发就此沦陷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年少的梦想只落下“人到中年”的一声叹息。

  在著名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经典著作《当尼采哭泣》中,41岁的布雷尔医生向尼采讲述了其遭遇的中年危机困扰,站在人生巅峰,往哪儿走都是下坡路,得到的似乎不是自己想要的。“从峰顶,我可以一眼看遍我的余生匍匐脚下,而且,这个景色并不让我感到愉快。我所看到的只有衰老、名声不再、成为父亲、成为祖父。”

  由此可见,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年危机其实跟年龄无关,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被热议的“88年中年妇女”“34岁老来得子”“保温杯泡枸杞”为何令人扎心?因为这些都真真切切地触及了大家深藏心底的年龄焦虑。而所谓的油腻就是活着活着就失去了“自我”,突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虽然年龄到了中年,但心态却远未成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自己的日渐老去,突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认为丧失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实际上,人就是要在不断的丧失中成长,在丧失中形成对自我的清醒认知。

  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只有窥视自己内心的人才是清醒的。”所以前半生靠的是你的勇气,而后半生靠的是你的智慧。

  那么,该如何以成熟心态应对中年危机呢?

  首先,不要妖魔化中年期,它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你并没有什么特殊,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功课,不必抗拒衰老,不必抗拒丧失,平静地去接纳,学会与它和平相处。

  其次,要全然地活在当下,建立清醒的自我认知。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外在的富足,就可以解决内在的匮乏了,其实这恰恰是个误区。当我们内求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当然还有自己。荣格就说过,要想填补中年期的心理真空,必须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观,即由对外部世界物质刺激的追求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体验。

  最后,年龄并不等于限制,只要你愿意,你依然可以活出比年轻时更精彩的自己。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有能力对自己好,我们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看看梁实秋先生的描述:“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游离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中年的妙趣,终于相当地认识人生、人生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先手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请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系某互联网公司品牌总经理、专栏作者、心理学爱好者)
责任编辑:Karen
小康财智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