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金融 > 英大金融
走出“囚徒困境” 需要“量体裁衣
价值中国推荐 2018-12-03 17:43 英大金融2018年第6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抢人大战”意味着追求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经常强调的是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在“抢人大战”的裹挟下盲目出台优惠政策不一定有利于城市与地区发展。

  文  |  本刊记者  苏慧婷

  人才无疑是区域发展中重要的助力因素,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已经显露了争先恐后筑巢引凤的劲头。值得关注的是,“抢人大战”当中,呈现出哪些新特征,人才队伍应当如何引进、不同城市与区域的政策需要有何侧重,都决定着政策的实质性推进与良好的区域发展预期能否落地。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张可云教授,请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英大金融》:“抢人大战”去年自西安实人才新政开始,已有数十个城市加入战团,可谓高潮迭起。您如何评价这场“大战”?

  张可云:对“抢人大战”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评价。

  一方面,“抢人大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重视人才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觉适应“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新常态的内在要求。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了包括创新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从速度、结构与动力三个方面概括了新常态的基本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动力转变是一脉相承的,在这种态势下重视人才有其必然性。

  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不排除一些城市存在跟风嫌疑。城市与区域发展对人才的吸引是存在规律的,例如,人才在一个城市的集聚必须有相应的产业集聚作为支撑。对个人的优惠利益补助只是人才聚集的一个因素,绝对不是人才集聚的充要条件。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发展方向不明或者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城市,即使推出最优惠的人才政策,也不一定能抢到人才。

  《英大金融》:您认为这种现象为什么会集中爆发?可以理解为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的一致选择吗?

  张可云:人才竞争是正常的,一个城市或地区要占领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各个地区将创新作为地方发展的主动力,必然会引发地区人才争夺,优惠政策出台也就不可避免。总体而言,为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地方政府是必然的。最近集中出现的“抢人大战”与国家整体进入新常态和发展动力的转变不无关系。

  如前所述,一些地区跟风参战的嫌疑并不能排除,因为有些参与人才抢夺的地区还不具备大力推进高水平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不意味着每个城市都具备成为创新型城市的能力。

  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同,因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例如,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而东北地区的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转型或重组。因此,不同城市的人才需求结构不是完全相同的。倘若胡子眉毛一把抓,贪多求全,则至少会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未突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急需人才引进,抢夺人才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一些本地不需要的人才引进后无所事事,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与引进人才相比较,拉升自身人才培养能力更为关键。

  《英大金融》:从政策角度分析,多个城市也表现得远比以往激进。以天津为例,政策门槛之低有些出人意料,后来又有调整和补充,引来一些非议。这体现了政府怎样的思路和心态?

  张可云:在“抢人大战”过程中,的确有一部分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囚徒困境”心态,即在其他城市积极争夺人才的情况下,本城市不抢人才就会落后于别人;在其他城市不参与人才争夺的情况下,本城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会先下手为强。因此,无论其他城市采取什么策略,本城市的最佳选择是争夺人才。可见,如同不能排除一些城市跟风一样,不能排除一些城市采取激进的办法。优惠人才政策大比拼有可能导致一个后果,即政策失效。

  所谓政策失效,是指各地区或城市争相比拼政策优惠,最终结果是横向比较任何地区或城市都没有优惠可言,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回到了争夺前的原点。最极端的做法可能就是“比照办理”,即如果哪个城市的人才比本城市的优惠,则比照那个优惠的城市办理,这种城市或地区间博弈的结果是政策优惠程度一致化。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各个城市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量体裁衣”,即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引进急需人才,而不是遍地开花。一些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不能不顾及发展现状盲目与高度发达的城市在人才争夺中攀比优惠政策。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经常强调的是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在“抢人大战”的裹挟下盲目出台优惠政策不一定有利于城市与地区发展。

  《英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区域发展的重点可以说是“东部沿海优先”,此轮“抢人大战”主力城市不再局限于东部沿海城市,也不仅是一线城市,而是出现了很多省会级二线城市,且分散在东、中、西部,您认为这体现了区域发展上的哪些特点或者新的趋势?

    张可云:中国的区域战略经历了内地发展、“三线建设”、战略调整、沿海发展、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区域协调发展等几个阶段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并没有一味重视沿海地区。目前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两个重点,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即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与东部率先)和主体功能区制度。在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同类型的区域都重视人才是可喜的,但重视人才不一定要求加入“抢人大战”。一些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推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投资或资源;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人才方面贪多求全未必是好事。

    不同类型城市与地区追求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方法不能克隆。区域或城市间的人才合作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城市与区域发展,但过度激烈的人才争夺会激化城市或地区间的利益矛盾,导致非正常人才流动,破坏地区间的市场关系。

    《英大金融》:您认为“抢人大战”是否会持续,对各个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会对决策者和管理者带来哪些挑战?

    张可云:“抢人大战”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虽然这种竞争有积极的一面,但一哄而上的抢人行为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城市与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制定发展方向与思路,并明确与方向和思路一致的政策。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正确的城市或地区无重点地抢人,会失去城市或地区的发展;目的不明确、跟风抢人的城市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成效。

    城市或地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本地的人才政策时,必须放眼于大规范区域,着眼于本地的长远发展,有选择地吸引人才。贪多、求全、求高都是应该避免的。人才的分布与产业的分布是有密切关系的,城市或地区的产业政策应该是人才吸引的指南。
责任编辑:Karen
英大金融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杜文书
  • 个人名片 刘浓沥
  • 个人名片 张滢
  • 个人名片 洪喜波
  • 个人名片 朱星艳
  • 个人名片 陈世炎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