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行业 > 能源评论
苏州:变,悄然上线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5-15 17:01 能源评论2018年第10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本刊记者  张越月  本刊特约记者  李维

  2018年8月14日,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下文简称EIU)公布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中国苏州名列74位,第三年蝉联“内地最宜居城市”称号。

  有人曾研究过排名靠前的城市,并总结出以下特征:经济强、规模小、人口少、有人文气息。但实际上,他们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标准。根据EIU的报告,排名围绕的量化标准有五类:稳定程度、医疗水平、文化环境、教育情况和基础设施。其中,与能源相关的两个标准“空气水平”和“能源设施”出现在“文化环境”和“基础设施”两类里,而这两类,占据总评分的45%。可见,能源的优化也是助推苏州夺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苏州能源变革给他们的直观感受并不强烈,但是,这些颠覆性的改变已经发生在苏州园林、昆曲丝竹和小桥流水之间,就像同里古镇青石板下流动的小溪一样,悄无声息却潺潺不绝。

  

  绿电穿过丝竹之地

  苏州城向东40公里的昆山市,是昆曲的发源地。在戏迷看来,昆曲气韵风雅、精致悠远。这其中,既得益于唱腔本身的婉转缠绵,也少不了丝竹的助力。

  “丝竹”,即用二胡等丝乐器和曲笛等竹乐器合奏的音乐。早在明代,丝竹就在昆山地区广泛出现。但今天,申请江苏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丝竹却来自昆山下属的花桥镇。有人认为,这里的丝竹能入选是由于地理位置:在苏州众多市镇中,花桥距上海最近,因此,花桥丝竹的唱腔既融合了海派的现代感,也留存了苏派的传统味。

  地理位置是否真的助推了丝竹入遗,我们难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苏沪交界处的地理优势,已经把花桥推向苏州能源变革的先锋地带。

  2018年5月11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东吴变电站扩建工程在花桥经济开发区投运。

  20世纪90年代,工业企业的大批量落地,成为苏州经济的推动力,也让本地能源需求迅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前9个月,苏州全社会用电最大负荷已经达到2663万千瓦。而与节节攀升的消费需求相比,苏州本地能源生产能力明显不及消费:截至2017年年底,本地装机容量2292万千瓦,其中煤电占比73%。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丹军分析指出,苏州已经没有火电厂的建设空间,况且本地的风、光条件一般,不具备建设大规模的风电和光伏基地的可能。因此,解决苏州能源安全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区外来电。

  实际上,在东吴变电站落地前的2012年,锦屏-苏南±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已在苏州落地。来自四川的水电资源,解决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用电问题。但按照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的预测,到2035年,电力需求可能达到4500万千瓦,比当前增长70%。到2050年趋于饱和时,负荷或将达到4800万千瓦。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持续增加的负荷需求压力,第三条特高压线路——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在2021年1月,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带的白鹤滩水电站首先进行发电调试,而苏州将在2021年7月之后再次用上来自大西南的清洁电力。

  

  园林能源皆是样板

  如果说园林是江南古镇的特征,那么位于苏州市市区东南的同里古镇则是苏州园林的样板地带。在古镇的核心区域内,粉黛砖瓦的明清建筑达到11万平方米,园、堂、居、室、寺、观、祠,在这里都能找到。

  位于小镇中心区域的退思园则被认为是“样板中的样板”。也被称为“贴水园”的退思园建于1885年,它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把亭、廊、舫、榭、轩等集中在2800平方米的区域内,并以一池水为中心。所有建筑小巧精致,仿佛都由水中而起。

  在同里古镇以北约3公里的地方,如今出现了另一个样板——同里新能源小镇。2017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苏州典范城市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按照“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配置智能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服务共享化”的思路,提出建设大受端坚强电网示范区、源网荷友好互动示范区、绿色低碳用能示范区、智能配用电示范区和同里新能源小镇。

  2017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与苏州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同里新能源小镇建设专家咨询会,小镇建设方案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2018年3月,国网欧洲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了同里新能源小镇综合能源规划国际咨询合同。

  作为同里新能源小镇建设的第一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市政府集聚能源领域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在相当于13个退思园的区域内,建设了城市能源变革样板——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中心按照“思想发源地、理念传播地、技术推广地、产品应用地和产业集聚地”的建设要求,计划在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分两期建设包括高温相变光热发电系统、低压直流环网、负荷侧虚拟同步机和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在内的15项创新示范项目。

  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充分汲取了苏州园林修建中“自山布局”的原则。在考虑本地能源特点后,充分挖掘地块中的可再生资源禀赋,采用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服务中心建设分布式清洁能源设施和储能设施,满足地块冷、热需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地块电力总负荷的比例超过90%。

    在区域内,1台容量3000千伏安的微网路由器,将成为调节能源系统的枢纽。微网路由器有四个双向可控端口,10千伏为并网端口,±750伏直流、±375伏直流和380伏交流3个端口构建起整个服务中心的交直流配电网。具备信息流和能量流高度融合的特点,实现四端八向交直流高效、自由交换,彻底解决新能源接入、消纳难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能源高科技产品之外,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主体建筑为极具苏州特色的被动式绿色建筑;在入口处,自发自用多功能绿色充换电站将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围绕中心外围一周的“三合一”电子公路,将具备光伏发电、无线充电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精致驱动从容转型

    如果同里、花桥古镇讲述的是水乡的过去,那么,工业园区就代表着苏州的未来。

    但凡去过苏州的人,都会为它的城市规划感到欣慰——很多地方生活、商业和工业混杂建设的情况基本没有出现,14.2平方公里姑苏城尽可能保留了千年古城的韵味,在它两边则建起了两座各有分工的新城,其中,东边的就是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

    1992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访华,并就合作建设工业园区进行详细考察。最终,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的苏州入选。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后,迅速成为苏州经济既“苏南模式”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占全苏州全市GDP的13.8%。

    近五年,苏州工业园区的GDP总量保持上涨,但增幅却并不稳定。这其中除了经济周期和外部市场的影响,还和本地资源空间有限有关。

    当前,整个苏州的城市化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50%。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开发强度标准,超过52%的土地开发强度属于极度开发。显然,苏州距这条红线已经不远。因此,在新的空间里大展拳脚显然较为困难,与之相比,在存量中寻找机会,或将更为可行。

    2016年,中国社科院曾针对苏州的转型方向做出研究,并出版报告《精致创新驱动从容转型》。报告特别强调了“精致”,即在产业、产品和管理等诸多方面,从追求数量和速度,转向关注效率和质量。

    而“精致化”的发展策略,在能源领域中同样适用。由于制造业占比较高,苏州陆地上平均用电负荷密度为5290千瓦/平方千米,超过上海居全国城市之首。但考虑到苏州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负荷密度实际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发展,应对能源供应的需要,压力必然较大。

    在苏州,无论是社会还是公众,对低能耗、高效率的电力供应期待越来越高。他们心中的能源变革,不仅是传统的保障电力能源供应,也不仅是单一的提高电力能源配置效率,而是社会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国网江苏电力副总经理兼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陈宏钟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首要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要准确把握能源发展规律,以电为中心,以再电气化为路径,保障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促进各类能源多能互补、高效转化,进而降低单位GDP能耗。

    对于降低能耗,倒逼用能大户是当下最有效的途径。2016年,苏州市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与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苏州市经信委电力处处长黄悦介绍,他们先从工商、税务、国土、环保等13个部门获得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平台生成“体检表”,定期与企业核对,倒逼其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对于电气化,应从提升电网的消纳和调节能力入手。不久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的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就是典型一例。这项工程以微网路由器为核心,在新能源广泛接入条件之下,体现出“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模式,对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意义重大。

    9月初,我们曾探访位于苏州同里古镇广场的一家餐厅。老板告诉我们,他后厨里的四个灶台原来是用煤气罐和煤炭,不仅麻烦,每月的能源花费在2000元左右。今年6月,后厨实施了电气化改造。现在,后厨已经没有以前的烟熏火燎,用能成本也减少了近二分之一。

    这种直观的感受只是开始。随着能源变革在苏州推进,更多人将真切地感受到电气化、多能互补和智慧能源带来的便利,享受到低能耗、低成本和低污染,共同迎来一座更为宜居的城市。
责任编辑:Karen
能源评论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