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金融 > 英大金融
熊晓鸽的关键时刻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5-21 15:14 英大金融2018年第12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  |  本刊访谈主笔  马力

  嘀嗒嘀嗒嘀嗒......齿轮转动,上面挂着的物件也开始生动起来:理发推剪、乒乓球、磁带、《计算机世界》杂志钥匙链、IDG的徽章……

  每一个物件背后都代表熊晓鸽的一段人生经历,这些物件被他一路从湖南带到北京,再到美国,又从美国打包寄到瑞士,在那里,艺术家花了大半年时间,把这些物件做成一个“移动的雕像”。


  从钢厂工人到留学海归,从媒体记者到“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我们与熊晓鸽的对话,就从他北京办公室里这座“移动的雕像”开始。

   1977:圆梦大学

   2017年12月27日,熊晓鸽乘高铁从广州赶赴武汉拜望92岁的查全性教授,一见面便握住查教授的手,鞠躬致敬。第二天,熊晓鸽与老友周全向武汉大学捐赠1977万元,成立了“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

  熊晓鸽说,他要感恩1977年,感念查全性教授在那一年积极倡言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建议与贡献。这一年,也成为他人生关键的一年。

  1956年,熊晓鸽出生在湖南湘潭,1974年高中毕业后顶替父亲进入钢铁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在钢铁厂里,他学英语、读夜校,努力做师傅们眼里的好青年,只期待机会眷顾,能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如此过去了三年,1977年10月21日,工厂广播里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正式恢复。后来,在4.8%的高考录取率下,他考上了湖南大学英语系。在校期间,他的一篇文章《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友谊》一字没改被刊登在《湖南日报》,让他爸妈很是自豪。

  1981年,熊晓鸽大学毕业报考社科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的研究生,因4分之差而落榜。为了能够继续报考北京的研究生,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几经周折被分配到了机械工业部任翻译。三年后,熊晓鸽以全国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社科院录取。

  班上有一位老师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看到熊晓鸽很有天分,对他说:“你非常有潜力成为一名记者,但是如果不去美国学习,你永远成不了最好的记者。”这次谈话对他触动很大,熊晓鸽心里萌生了去美国留学的念头。

  1986年,他怀揣38美金,远赴美国波士顿大学继续苦读,但面临一个巨大考验:奖学金只有一年期限,这意味着他必须在一年之内修完所有四个学期的课程。于是,熊晓鸽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用8个月时间拿下了传播硕士学位。

  波士顿大学毕业后,熊晓鸽考入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博士。他在一家与《计算机世界》合作的媒体《电子导报》实习,负责《电子导报》在电子行业和创业投资方面的新闻报道。正是这个时期,在同众多硅谷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家的接触中,熊晓鸽第一次知道了风险投资的真正含义,也深刻感受到了创投基金对于硅谷的巨大影响。

  而真正将熊晓鸽带入风投领域的,则是IDG集团董事长麦戈文先生。

   1991:进入风投领域

  2014年3月16日,在斯坦福大学医院,几乎不能言语的麦戈文,看到不远万里飞来的熊晓鸽,脸上依稀露出笑容,并努力聚集全身力气,想要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的和老友交谈。在熊晓鸽力图记下他最后叮咛的手机录音中,留下了麦戈文模模糊糊反反复复的一连串“Our special relationship(我们的特殊关系)……”

  2014年5月31日,细雨如丝亦如思,熊晓鸽在波士顿和麦戈文先生的家人一起,将麦戈文的一部分骨灰埋在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外的一棵树下。他在此刻写下了一封《22年与22分钟》寄给在天堂的麦戈文先生。

  “22年追随,22分钟告别,这22年里麦戈文一共130次访华,我陪同接待110次。22年来,无论是顺风还是逆水,老麦总是会在每个季度结束前,寄给我一张他手写的 “Good News”贺卡,既为我们大大小小的成功鼓掌,也为我们困境中的坚持喝彩。我和麦戈文共事超过22年,比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遇见麦戈文,是熊晓鸽人生的另一个关键转折。

  时间拉回到熊晓鸽读博期间,荣毅仁到美国访问,被安排到弗莱彻学院做讲演。熊晓鸽所在杂志社卡纳斯赞助了招待会和晚宴,并请来了很多广告客户,包括IDG集团董事长麦戈文先生。熊晓鸽担任荣毅仁和麦戈文先生之间的翻译。

  1991年,出版社决定派熊晓鸽去香港工作,而他自己其实更希望回中国发展,记者职业也在这一年出现瓶颈。在好友周全的怂恿下,熊晓鸽给正在投资中国的麦戈文写了封只有3句话的信。

  “本来约谈45分钟,结果我们谈了三小时。临别,老麦问我对薪酬有什么要求,我坦言,我只知道中国大有前景,可是也不知道到底能给你赚多少钱。这样吧,如果你愿意聘我,可以先付我和现在卡纳斯公司同样的工资,但我有一个要求,我要直接向你汇报。”熊晓鸽向我们回忆那段过往。

  就这样,熊晓鸽在1991年11月6日正式加入IDG,12月初回中国,开始了在中国不断造梦、圆梦的奇迹之旅。

  熊晓鸽依然能够清晰记得,IDG刚进入中国的前7年颗粒无收,每年到中国巡视五六次的麦戈文,面对一张几乎空白的成绩单总是淡定自若谈笑风生。2011年熊晓鸽问起为何敢赌在一个毫无经验的人身上,麦戈文笑道,“因为你这家伙敢拿自己的青春来赌中国的未来”。

    2000年,深圳的马化腾因千年虫OICQ出了点小问题,正在扮演唯一的客服安抚用户;在杭州湖畔花园16栋几张桌子的办公室里,马云正对18罗汉激情演讲说,要建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张朝阳已经成为市场的宠儿,登上《亚洲周刊》封面,搜狐也即将上市……

    2000年,IDG资本的熊晓鸽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了第一笔退出。并且因为在国内布局早,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时期和互联网创业大潮,势头不可谓不厉害。

    2005年,这个风险投资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超过1个亿,互联网公司开始盈利,熊晓鸽投资的腾讯、百度在这期间陆续上市;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甚至创造了从27美元火箭上涨到122.54美元的奇迹。

    至今,IDG资本在中国耕耘已经27年,投资的公司数量超过750家。关于未来,熊晓鸽的关注点又是什么?

     未来:投资大脑

    从北京到波士顿,一万公里。在波士顿这座古老的城市,曾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发了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这里还有美国第一座教堂、第一家餐馆;更有查尔斯河两畔散落的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顿等五大世界名校。这些底蕴造就了科研、金融与技术为体的高科技产业。

    走进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大厅上方飘着密密麻麻的金黄色的枝杈,层层叠叠,杂乱无章,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脑海里不由蹦出寻找它的欲望,新材料分子、基因排序还是新的生物体?

    直到沿着螺旋阶梯登上大厅的顶层,站在一处特别的位置俯瞰下去,真相才水落石出。这是由一个个脑神经末梢,构成的人类大脑神经组织,闪闪发光。走进实验室,可以看到人类大脑的运动轨迹,当恋人两情相悦时,真的可以在核磁共振中出现两道碰撞的闪电。生物工程之路正是致力于解决现代科学的两大挑战:了解大脑思维机理和攻克脑疾病。

    整个一套东西是熊晓鸽捐赠的。麦戈文去世以后,熊晓鸽就很想建一样东西能够纪念他。如何更大程度上使资本对社会有益?在麦戈文和熊晓鸽看来,对大脑的理解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在中国他们同样也捐建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熊晓鸽投资未来时刻,除了人脑研究还有“90后”和电影文化。“IDG要跟着这帮90后的孩子一起再次创业。不仅是我,整个IDG合伙人团队里的这些元老们,也都积极推动90后基金的成立。”IDG已经投资不下10个泛90后的创业项目,比如卡通头像DIY移动社交工具“脸萌”、弹幕类视频网站“Bilibili”,还有“一起唱”、“POI在线教育”、年轻开发者社区“Segment Fault”,等等。

    这些年熊晓鸽投资的电影也很成功,比如《山楂树之恋》、《高考1977》。他还入股了美国传奇影视公司,这家公司制作了《盗梦空间》、《环太平洋》、《哥斯拉》、《星际穿越》等多部著名电影,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同样由传奇影业领投。

    “好莱坞的电影影响很大,原因是好莱坞的导演会讲故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得很精彩,所以我们的电影可能还没有做大,我就在想哪一天能够把中国的故事讲到全世界去。”熊晓鸽脸上始终挂着标志式微笑。
责任编辑:Karen
英大金融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李永革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