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人物 > 中国商人
15年后德隆复盘: “下坡”之前要把企业交给更好的人运作
价值中国推荐 2019-08-06 12:18 中国商人2019年第6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虞涤新  德隆前总裁

  提起德隆系,对于今天诸多混迹股市的人,或者从事股权投资的人而言,是一个传说。当年,这家庞大的企业集团轰然崩塌之时,四面八方喷涌而出的信息试图解构它的血肉命脉,人们对它盘根错节的资本运作招数无比好奇,以至于到了今天,这种探讨依然在继续。

  支撑这家产融集团步步为营的方法是什么?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是什么?每个局外人都有自己的想象、观察和说法。虞涤新无疑是最接近其核心的人物之一,在多年之后,他抛开外部细枝末节的纷争,分享资本运作的本质。


  七个锅,五个盖

  每天收市之后轮流盖

  一切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彼时强大的德隆,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实践脚步,包罗了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但过失也很明显。

  今天回过头来看德隆的过失,其中一个就是当时对经济形势、金融监管、宏观调控的预判不够准确。

  当时德隆的盘子很大,资金需求量也很大,但当时的融资渠道并没有现在这样多样化,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非常高。当宏观调控到来,各银行要收紧银根,单一家银行就一次性收贷20亿元,这给德隆带来极大冲击。同样的收贷即使放到任何一家央企身上,都是很难承受得了的。

  收贷导致的资金周转难题,并不是企业不懂战略造成的,也不是产业整合做得不好造成的,更多是因为我们对金融资产的渗透过多、过快。有的是主动的,更多的是被动的。这促使我们走在金融监管的边缘线上,一旦银根紧缩,我们就很被动。

  要撑起股价,需要业绩;而要业绩,就要并购;执行并购,就要资金。光靠银行是不够的,那就通过社会上的委托理财来吸纳资金。再不够,那就参股、进而控制银行,比如昆明商行、深发展,同时还做金融租赁、信托、证券,基本所有能够融资的渠道都用到了。

  当时圈子里确实有人戏称唐万新是个“大出纳”,“七个锅,五个盖,每天收市之后轮流盖”。在银根正常、股市正常的情况下,一切还能有序运转。可是遇到宏观调控和突发性股灾,德隆瞬间就挺不住了。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当时能够缓和一下,多给德隆一点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毕竟一年之后股市又起来了,只要通过资产重组就能度过难关。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德隆内部也有一定的管理问题。虽然德隆老人、新人之间协作得很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不规范和不协调。考虑到一些关系和因素,只能把一些问题、一些人做妥协,放着不动。虽然这不是致命问题,但的确影响了企业运转。

  经历过风雨,才能更加沉淀。2015年的股市调整,没有德隆人陷入其中,因为大家都经历过了。现在活跃在资本运作各个领域的德隆老将都吸取过去的教训,用更加稳健和成熟的姿态参与其中。

  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误区

  15年前的德隆在资本运作上堪称长袖善舞。当时德隆已经看到资本运作的必要性,进行了产业布局和金融拓展,让金融服务产业,让产业回馈金融,开展了产融结合,加速了行业整合,催生了一系列行业龙头,如天山水泥、屯河股份、湘火炬、德农种业等。今天,很多人掌握了一些手法,但也有不少误区。

  第一个误区:认为资本运作就是找钱。假设让10个企业主坐在一起,问他们“你会花钱吗?你会投资吗?你能确保我的钱增值吗?”大部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使得投资人看的项目多,最后落单少,原因在于“钱如何花”。

  从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普遍缺钱,企业主都很渴望学习资本运作,但什么是资本运作呢?找钱吗?融资三十六计吗?全民高利贷吗?更有企业主说“我什么都不缺,就缺钱,给我钱就可以。”

  追根溯源,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企业主以前做生意都野蛮式生长,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好,给钱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缺的不是钱,是缺乏驾驭钱、或花好钱的能力。融资的关键在于投资,投对了,就融到了;投错了,永远融不到。

  第二个误区:认为资本运作就是资源整合。现在很多总裁班、俱乐部,大家都喜欢到这里交朋友、拿名片、混圈子、扎人堆。实际上这些“圈子”并不容易成为资本运作方面的利益共同体,因为资本的运作、流动,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用对等为原则,表面的社交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三个误区:认为“中庸”和资本运作没有冲突。资本运作讲究的是规则和信用,是不能逾越的,“破”了就没有了。我认为,中国骨子里的“差不多”文化是不能与资本运作相容的。在这种“差不多”的文化之下,人们不喜欢追求极致,对做不到的事总是在寻找理由,觉得真的做不到的时候别人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对规则缺乏敬畏,信用体系难以有效建立。

  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计划时代的变革中,但不少企业主并没有做好准备,主要是思想的准备,原因在于我们并不那么理解什么是信用、什么是规则;即使理解了,也不愿意执行,在执行中走偏的时候,不会按规则办。

  第四个误区:“加法赚到的钱是我的,乘法赚到的钱也是我的”。“不管用谁的钱赚到的钱,不管用哪种方法赚的钱,都是我的”,这听起来对,做起来也对。用别人的钱、用乘法赚钱很快,这就逐步形成一种趋势,社会上的资金会向善于赚钱的人身上倾斜,而导致善于资本运作的人会集聚大量财富。如果赚钱的人有信仰,他会把钱捐出去,做教育、科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如果赚钱的人缺乏信仰,把钱卷跑了,财富就会流失。实际上,小钱是自己的,大钱是社会的。也就是说加法赚的钱是自己的,乘法赚的钱是社会的,赚钱的人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财富的管理者。

1 2
中国商人最新文章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