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杂志汇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价值中国网首页 > 杂志汇 > 人物 > 当代金融家
“中国式"通胀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价值中国推荐 2008-10-16 12:07 当代金融家2008年第10期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谌争勇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早就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再一次遭受通货膨胀的威胁:物价上涨,CPI高企,通胀预期正逐步提高。如何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大挑战。因而,寻找本轮通胀的形成机理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治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从外部因素来看,本轮通胀是在全球经济扩张和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外部通胀压力传导的结果,是国际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剧国内输入通胀压力的反映;从内部来看,本轮通胀是国内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估压力的释放,从更深层次分析,它是国内经济一系列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的反映。

  1.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和本币低估的汇率政策。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双轮驱动,而消费拉动的比例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国际收支的失衡,从而推动物价的上涨。长期以来,我国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以大量的出口廉价制造品的形式加以释放,以此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这在一段时间内的确能够奏效,但是长期的巨额贸易盈余,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压力,更不用说贸易摩擦等副作用了。为了保护出口企业和维持高额出口,就不得不由央行大量购买外币,以此来保持本币的低汇率。这样做的后果是长期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积累起大量过剩的购买力,最终便反映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从投资来看,近年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是造成经济增长反复偏快的重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导致投资膨胀的体制机制基础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7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4.9%,存在趋热风险。从出口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在外汇管理和税收等方面执行"奖出限入"政策,鼓励出口换汇创汇,促进了出口迅猛增长,内需严重不足,并过度依赖外资,未建立自主生财体系,促使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8万亿美元,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量,成为货币供给的另一重要来源。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产生的影响在于,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活动,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一般的会员银行在外汇持有头寸上都有数量上的限制。因此,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中央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收购外汇,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了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土地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毋庸讳言,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财富价值。从中国自身内在因素来讲,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才是本轮通胀水平趋势性上涨的根本原因。从粮食供给层面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挤占了大量粮食生产资源,导致粮食增产面临较大的困难。挤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到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接近我国政府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有专家通过建立耕地面积缩减率与CPI关系的统计模型,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得出的结果是,耕地土地面积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使通货膨胀率上升1.3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耕地土地面积的减少和CPI的高幅蹿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近年来,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农村人多地少的格局,中国的城镇化趋势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而向城镇和非农行业大量转移,在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出现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务农人员的持续减少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出现下降。

  3.成本快速上升和输入型通胀压力。实事求是地看,2002年以来中国呈现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产品价格过低以及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的基础之上的。但是,随着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体制上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诸多"隐性成本"的显性化,都会表现为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同时,我国部分生产要素的价格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由政府管制造成价格扭曲的情况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对资源、环境等物质要素没有完全按照其稀缺程度进行定价,人为地压低了其价格。并且这种价格的扭曲,甚至使我国出现了不公平的跨地区转移支付,潜藏着价格扭曲的巨大经济风险。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的典型特征是从外国输入原材料,再出口60%以上为鞋帽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包括石油、煤炭等重要能源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续飙升,直接推动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随涨,使国内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就是开放经济中的"输入型"通胀。

1 2
当代金融家最新文章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赵益冉
  • 个人名片 张雪
一周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