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刘向东 2014-07-30 16: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新能源之所以进展不快,尤其在电量方面进展不快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电源的特性,它的电源特性跟传统电力系统的适应性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造成新能源发电和核电这种清洁能源发电差距巨大的原因。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缪其浩 2014-07-21 11:2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某些“核心技术”虽经精心挑选,但挑选的主要依据可能还是根据国外信息,一般并没有经过中国科技界和企业自己的“试错”过程,所以常常是踏进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走的技术路线,进入别人先行一步的竞争,所以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几乎就无法避免。因此,对这样一种一些人习以为常的应对措施,确实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杜祥琬 2014-07-18 15:3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历史地看,我国核能事业还很年轻,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核能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对长远发展目标和路线图的论证还不够深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尚未协调配套,核能发展的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完善。在坚定发展核能的同时,需强化风险意识,努力夯实各方面的基础,有一个“百年大计、稳扎稳打”的心态和安排。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李琼慧 2014-07-17 16:3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太阳能光伏发电出力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比。尽管由于光伏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光伏并网对电网调频仍会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在白天成正弦分布,使得发电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趋于一致,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调峰的影响相对较小。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童晓光 2014-07-11 17:4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目前国内气价由政府来调节,地区之间有差别,体系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价格偏低。原因就在于政府担心放开气价后,会带来市场和价格的动荡。实际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一直以来,国家部门的表态是择机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但这个时机把握不容易。天然气价格最好由市场自行调节供需和价格,已成共识,目前只能一步步做,最关键的是如何走出第一步。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朱永芃 2014-07-09 16:0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既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根本改变,重视发展清洁煤利用技术,提高能效、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又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大力调整优化电源结构;还要坚持吸收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依托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科技装备技术进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高纪凡 2014-07-09 15:1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光伏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通过科技创新为人类创造价值,但有些企业为了个人、企业的利益,通过违法手段制作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彻底打击。因为它不仅对中国的光伏产业有害,甚至对全球的光伏产业都有害。这些产品不管是在中国用,还是在外国用,在它20年的保质期内,如果出了大的质量问题,影响的将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声誉。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张天任 2014-07-09 15:0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所有迹象都显示,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而脱离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局限。这将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一旦在电池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成为普及性很强的大众化产品。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像电动自行车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史丹 2014-06-30 17:1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风电产业虽然以国内市场为主,但是以建设风电三峡为目标的大模规集中开发模式实际上形成了单兵突进、“后援”不足等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风电过剩更多地体制性过剩。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王小康 2014-06-26 14:1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方笑菊 2014-06-25 16:3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风电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风电与常规电源尤其是在供暖期与热电机组的矛盾,以及现有的电力运行体制无法适应高比例风电接入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来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传统的电力运行体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理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原二军 2014-06-20 17: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毋庸置疑,中国页岩气开发具有后发优势。”陈刚指出,页岩气开采仅靠钻采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有强大的环保措施做保障。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应该从环境标准、风险应急、环评程序等多个环节着手,制定一套完整的环保管理手段。“没有环保优化的页岩气开采,其风险是巨大的。”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黄其励 2014-06-19 15:1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优化电源结构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是煤电、核电、水电、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的比例,或清洁发电能源的结构比例;另一方面是发电环节中的基荷、腰荷、峰荷电源,电源结构中三者的合理配合。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王学军 2014-06-17 15:4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当前全球新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以及产业环境压力下,光伏电站不仅是当前全球收益率最稳定和可观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作为串联上游制造和终端应用的核心环节,对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应用普及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枢纽作用。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陈志杰 2014-06-17 15:4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在私人购买领域更是如此。近年来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深圳。深圳最早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追加了当地补贴,对纯电动汽车追去了6万元,使在深圳购买纯电动汽车可获得12万元的补贴。但即使如此,深圳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主要也是集中在出租车这一公共领域,私人购买仍未真正突破。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王震 2014-06-10 17:5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增长黄金期。而从目前来看,天然气资源相对充足。从国内来看,无论是常规天然气还是非常规天然气,其生产有很大增长潜力;从进口来看,初步形成了包括中亚、中缅(未来还有中俄)管道和通过东部沿海的LNG接收站的多元化进口格局。下一步,国家政策重点应该从关注天然气生产转移到关注天然气使用上来。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查全衡 2014-06-09 14:2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我国的能源安全,关键是石油天然气安全。当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也接近30%,并将继续上升。加上周边及国际环境日益严峻,能源安全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居安思危”本是件好事,但千万不能“有病乱投医”,这容易上当、受骗、被忽悠!“居安思危”要体现在“未雨绸缪”的实际行动上。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笪志刚 2014-06-06 16:5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从朴槿惠接手的韩国能源现状来看,全球能源资源减少与进口加大使韩国能源走势并不乐观,低电力价格与能源浪费背景下的电力价格改革阻力重重,由于维修、故障、瞒报、假认证及排查不合格零配件等原因导致的核能开发丑闻不断,能源的商业和外交竞争难度明显加大。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白建华 2014-05-26 14:2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将统筹各种电力开发和利用方式,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水平和综合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能源行业为“美丽中国”的梦想添砖加瓦。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

陈燕洲 2014-05-26 14:2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目前,关于电动汽车类型和电池技术路线,仍然还有争议。在进行产业布局时,不能简单思维一刀切,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新能源车型和电池技术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规划。产业链上各方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分工协作,电池厂做好电芯和电池,整车厂做好结构设计,最终将产业链上各方的比较优势集成为多元函数,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多赢。

能源/环境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