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张五常 2017-09-14 00:4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最简单地看,经济科学只有三个公理。一是需求定律,二是成本概念,三是竞争含意。#经济学#的公理基础就是那么多——1981年我推断中国会改走市场经济的路的理论基础也只是那么多。这里要注意,牵涉到生产的边际产量下降定律与消费的需求定律是同一回事。因此,简化到尽头,50年来我写下的无数的推断或解释的经济学文章,不过是用上述的三个简单公理作为基础,只是我要花几十年的心血才能一般性地作出上述的理论简化。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17-09-14 00:4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最简单地看,经济科学只有三个公理。一是需求定律,二是成本概念,三是竞争含意。#经济学#的公理基础就是那么多——1981年我推断中国会改走市场经济的路的理论基础也只是那么多。这里要注意,牵涉到生产的边际产量下降定律与消费的需求定律是同一回事。因此,简化到尽头,50年来我写下的无数的推断或解释的经济学文章,不过是用上述的三个简单公理作为基础,只是我要花几十年的心血才能一般性地作出上述的理论简化。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14-04-29 14:1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经济理论只要不是用来解释现象的话,那就没有其他用途了。第二,现有的经济理论是没有什么解释意义的。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2)

张五常 2013-12-05 15:5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人聪明西方早有定论,但到那里求学的中国青年今天一般被评为少有创意。怎么可能呢?创意是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传统上,中国诗人的想象力是明显地胜于其他民族的诗人,而想象力与创意是同一回事。所以我认为今天中国的学子被评为少有创意是源于教育制度的失败,不能让他们像诗人那样自由自在地想。其他支持这教育制度失败的证据很多。

文化/教育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13-11-27 16:1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的旧家庭显然是一家公司组织,由礼教约束着成员的组合,合作产出,以农作物及手工艺产品应市及自用。血浓于水,可能为了确保治安及预防战乱的干扰,但更重要是有着礼教与文化传统的协助,他们的选择是不分家。只要有好一部分的家庭的成员组合不分,其他的会依着这礼教的组合模式走。「无家可归」在昔日的中国有着不幸的意思。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13-08-16 11: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发表了博文 《政府主导投资与奖罚不对称的困扰》 - (五常按:还没有休息好继续写《经济解释》,但可以简略地回应朋友提出的热门话题。本文可能放进《宏观调控与货币制度》作为其中一节。) 二○&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7:14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聪明的民族,关起门来发展自己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很不相同。西方众君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体会,称得上是及格的寥寥无几。中国学子没有几个不知道有莎士比亚,但西方学子没有几个听过苏东坡。今天,在钢琴上弹莫扎特弹得象样的中国孩子数以十万计,但找不到几个西方孩子懂得唱京曲。一面倒的西方影响中国,近几年西方的孩子们抢着学起中文来了,反映着西方的众君子终于察觉到地球上还有另一个重要文化存在,是值得尊重的。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7:06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阅兵感悟:一个与中国敌对的国家,他们要担心的不应该是武器或人多,而是中国的组织能力。我不同意香港的某些评论,说这些那些项目有点俗气。项目为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演出所见,其组织力令人触目惊心。人多办不到,强权施压办不到,金钱再多也办不到。那是源自一个惯于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的本领吧。就是在不再强迫的今天,这组织能力仍在。看来人民自愿地接受有组织性的指挥,比昔日有强迫性的更为容易处理。

杂谈 | 转发(0) | 评论(1)

张五常 2009-10-19 17:00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从国家六十大阅兵的整体看:动员十八万,其中八万躲着频频换字,孩子们一时歌唱,一时奔走,从头到尾竟无一次失误。真担心五千个孩子跑过桥时有一两个会跌倒,但没有。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呢?我想到朝鲜,但他们的规模远没有那么大,而我注意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孩子是愉快地在笑,真的笑。我也想到一定有不少的操练了长时日但只能作为后备的人,替他们惋惜,认为胡锦涛先生说要奖赏,这些下了苦功而没有机会出场的要奖赏加倍。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6:57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我认为,历久的封闭一定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封闭,而这封闭的利益不要从产出或收入增加那方面看,要从减低管治(交易或社会)费用那方面看才容易推出假说,可以验证,但深入调查是免不了的。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6:51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行内传言:张五常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张五常的价格理论了不起;张五常不懂宏观经济!奇怪的是,数十年来,我对宏观现象的解释及推断,虽然偶有错失,大致上比我知道的所有「宏观」专家来得准绳。不是准一点,是准很多,而我用上的永远是简单的价格理论。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分析,但你不能不同意,我用上的全部是本科一年级可以学到的价格理论,没有其它。没有谁可以因为我的分析简单就认为我错。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6:50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奥巴马的「危机小组」的成员之一的泰森(L. Tyson)讲话,认为美国花七千八百七十亿美元救灾不足,要加码。她显然是坚持着凯恩斯学派的花钱信念。可能我过于敏感,泰森的言论使我觉得美国的大手花钱,中国的「四万亿」政策多多少少有点不良影响。

国际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6:49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凯恩斯学派的花钱救市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有两方面。第一方面,从中国的「四万亿」政策衡量,我们看不到有明显的正面效果。房地产市场的起死回生是银根放宽所致,不可能是什么基建工程带起的,而工业有复苏的迹象,主要是大手软化新劳动法的效应。第二方面,看美国大手花钱救市的效果,凯恩斯学派是明显地失败了。奥巴马人才鼎盛的经济队对有及没有振兴方案的失业率预期,与实际的失业率相比,恍若隔世。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10-19 16:46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美国副总统拜登是我比较喜欢的,可惜在美国花钱救灾的话题上,他明显地说错了两句话。当美国政府要推出近八千亿美元振兴经济,拜登说︰「所有经济学者都同意要这样做。」这句话被经济学者骂个半死。第二句,是不久前说的。他见政府大手花钱而美国的失业率继续上升,说︰「每个人都看错了。」区区在下不论,认为大手花钱的就业效果甚微的学者无数。

人物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7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接受的通胀率,可以安全地比佛利民说的高出两个百分点。这不是说中国应该搞起通胀,而是如果有此需要中国的通胀容忍度可以比美国的高一点。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6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凡是市场的合约选择较为自由——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租用或雇用合约较为自由——通胀或通缩的波幅可以较大而对经济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这定律可以倒转过来:通胀或通缩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是与市场合约的自由度负面联系的。这是价格理论的伸延了。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6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佛利民当年认为,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年率对社会的经济有助,但再高就不应该接受了。我同意通缩不妥,因为会减少消费与投资,而工资是易加不易减的。说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率有助,不仅是给需求增加一点活力,可能更重要是给工资的调整多了一点空间。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5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大家要记着两个不可能错的经济原则。一、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及其变动,是通过市场引导资源使用的重要法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重点,历史的经验说是经济效率不可或缺的,而价格管制——即干预市场的相对价格——是犯了经济运作的大忌。二、市场是为了减低社会的交易费用而存在,然而,市场的交易还是费用不菲的。物品换物品也是市场。作为计算单位来协助交易的货币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减低交易费用的功能不言而喻。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3 于 香港 通过网站:

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衡量,传统的货币政策观失灵。去年雷曼兄弟事发后,美国的联储局反应快,够狠。我当时给他们的大手放宽银根八个月时间生效,是佛利民的六个月时间表加一点。今天十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使人失望。我不怀疑坚持下去早晚会有明显的效果,但时间差那么远,佛老如果还健在不知会怎样想。

国际 | 转发(0) | 评论(0)

张五常 2009-09-01 13:32 通过网站:

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稳定物价,另一方面要调控经济,价格理论的逻辑说是不容易两全其美的。我建议的下锚制度(解释过多次)可以解决这些困难——我也相信有朝一日会被采用。然而,货币政策的权力扩散得那么大,政治游戏变得那么复杂,好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因而改变了,要回头可真不易。希望还在中国。如果北京采用以实物为锚的货币制度,有很大机会带动其它发展中国家跟随,地球一体化会有一个新面目。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