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党双忍 2018-01-29 10:47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龙岗寺遗址红烧土中发现稻壳印痕,随州三里岗冷皮垭遗址出土稻壳、谷壳堆积物。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陶土渗和稻谷壳,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稻谷脱壳加工技术。屈家岭文化遗址发现的水稻属粳稻。粳稻是籼稻经人工栽培演变而来,表明秦巴山稻作历史悠久。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9 10:45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距今八千年前,华夏人跨入新石器时代。秦巴山遍布新石器文化遗址,特别是汉水两岸。著名遗址:距今7000多年的西乡李家村,南郑龙岗寺,5-6千年的万州巫山大溪,随州三里岗冷皮垭,安康柳家河遗址等。尤其以荆门京山屈家岭最为著名:石器有锄、斧、锛、铲、凿、镰,经济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渔猎也占重要地位。原始制陶业较大进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和长颈圈足壶、高圈足杯。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9 10:30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远古时,秦巴山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森林密布,河流纵横,生态优越,因而成为古人类理想居所。1986年发现距今200万年的巫山古人类化石。1970年发现距今100万年郧县人。1976年,发现与北京人年代相当的郧西人。1978年,发现距今50万年的南召人。龙岗寺人、蓝田人、郧县人、郧西人、南召人,在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汉中梁山、安康关庙、南阳小空山则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文化遗址。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9 10:03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清代初年,秦巴山区地广人稀,森林茂密。卢坤《秦疆治略》:秦巴山区“向来皆是老林,树木杂丛,人迹罕到。”严如煜《棚民叹》“年深叶成土,一年肥如肪。”当时,镇安县山深林密,常有猛虎为患。商南县“民少地荒,禽兽逼人。”乾隆以前,咸宁县“南山多林密嶂大,溪水清澈,山下居民多资其利”。如此,汉江两岸,秦巴山区,成为失土之民的理想场所。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9 09:55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水稻、小麦、粟是中国传统作物,皆不宜山地种植,无形中也保护了秦巴山区的森林。明代中叶引进玉米,因耐旱、耐瘠、耐低温特性,适宜于山地种植。于是,四方饥民纷纷涌入秦巴山区种植玉米。乾隆《洵阳县志·物产》记述:“凡苞谷既种,惟需雨以俟其长,别无培护。岁稔时每市斗仅值钱三十文,市斗较食斗一倍有奇。中人日食需钱数则无饥矣。故熙熙攘攘皆为苞谷而来也。”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9 09:47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全国人口骤然增至3.12 亿,1840年突破4 亿,出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乾隆七年(1742年)谕令“山头地角止宜种树者听垦,免其升科”,对已封禁的深山老林正式地驰禁,对新垦辟的土地永远免税。这一垦殖政策,鼓励农民向山林要土地,在深山老林去垦耕,加速了开山辟田进程。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8 12:12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与国运#英文中国写作china,而chin即秦。秦,出口内销出中国之意。秦,春秋二字的组合,春字头秋字底。不只是巧合,还是故意而为。秦、春秋,其字形结构,皆定型于隶书化阶段。春秋,可以指赳赳老秦崛起的那个时代,也可指一年四季,抑或指日月星辰,岁月沧桑,事事更替。岭,繁体写作“嶺”,山字头领子底。领,发号施令。将“秦”中国、春秋、领导等义链接,道出了一个惊天密码:秦岭与国运紧密相连。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6:43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20世纪50年代,部队、单位、木业商号,一起涌进冶力关,大肆砍伐剩余森林。1958年甘肃省设立洮河林业局,为省属企业。之后,洮河流域浅山河谷森林减少,质量下降,森林生态系统发生逆演替,平坦地类辟为农田。“城乡建筑出,洮河森林秃”。曾是洮州八景之一的“黑岭乔松”消失。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5:59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民国时期,木商唯利,向藏民租赁山权,订立“树尽山还”、“包砍青山”的毁灭性契约。1938年5月,顾颉刚在卓尼考察后,在《洮州视察记》中写道:“卓尼辖境,洮河以北为草原地带,藏民恃以游牧;洮河以南为山岭地带,野生森林分布甚广。”“汉商诱以利,以百元买一山阜,挟斧斤以往,尽砍之,逐为濯濯童山。木价低廉甚,大可合抱之松木,只一毛耳。”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5:53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由唐至元,洮河沿岸从卡车以下,河阴可耕之地已皆辟为农田。朱元璋认为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遂置洮州卫。洪武2年,“天下卫所军,以十分之七屯田”。垦荒军民至少六万人。嘉靖十一年,筑城堡数十座。清后,实施“卫屯给军分佃,罢其徭役”政策。经康乾盛世,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光绪34年临潭县7869户,卓尼县5000户。由此,洮河流域最终转向农业。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2:19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汉景帝时(前156~前141),羌族“率部南迁”,羌人社会以血缘为纽带,定居洮河。之后,鲜卑来此,两者皆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放火焚烧森林,开辟牧场。这种习俗延续至今,每年初春“放火摧青”。隋开皇四年(584年)大败吐谷浑,洮河入隋版图,迁内地人至此垦田,洮河森林从中间切断。这一带连年战火,“伐木取道”、“伐木塞道”以及“火攻”。六世纪,居民多以游牧为主。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2:11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从出土文物和文化遗迹考证,大约5000年前,洮河流域岷县、临潭即有人类活动。秦统一后,设临洮县。秦廷颁令“屯留迁民”,部分山西上党人发配于此。随后,陕西、山西等地,也纷纷逃到这一带定居。洮河流域生态变迁的故事梗概是,从岷县——新城——旧城丘陵、夷平地将森林切成南北两片。然后,里外加攻,森林后移,河谷辟为农田,阳坡沦为牧场。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12:04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恩格斯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西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积聚贮存水分的中心。”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08:38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清初以前,终南山老林绵亘800余里。乾隆以后,人口增加,外来流民入山垦荒。1799年嘉庆帝谕旨将山内老林,量加砍伐,流民自行垦种,所伐林木可作建盖庐舍之用。此风一开,不可收拾。因采伐不间株,且只伐不植,终南山森林大多被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6 08:22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明清时期,河南推广种植玉米、薯类等作物,因扩大耕地而围垦森林与湿地,作物与森林、湿地争夺地盘,作物与人口循环增加,加之木材薪柴需要,伏牛山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入清以后,南阳一带,已经“垦无可垦”。及至咸丰年间,淅川一带,已经是“人浮于地,岭坡沙滩,无不种植。”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5 18:43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玉米,又名玉蜀黍、御米、玉麦等。明末玉米种植不广泛。清初,特别是康熙年间,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以及辽宁、甘肃相继种植。玉米可作主粮,也可酿酒、制粉。玉米适应能力强,山地沟壑均可种植,山多田少地土较贫瘠地区种植更为普遍。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5 18:38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甘薯,又名番薯、山芋、地瓜等,明代由安南、吕宋传入。甘薯既可蒸、煮作主食,又可刨丝、切片作副食,还可制粉、酿酒、熬糖。甘薯不择地而生,高阜沙地都能高产,亩产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康熙年间,台湾、福建、广东较普遍种植,及至乾隆年间,广西、江西、湖南、安徽、贵州、湖北、云南、四川等地也逐步种植。稍后山东、河南、陕西、直隶也已开始种植。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5 18:36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因种植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清朝前期100多年,农业持续发展,耕地迅速扩大。康熙一朝增加耕地面积在清代最多。《清实录》和康熙、雍正《大清会典》记载,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549万顷,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7万顷,1724年(雍正二年)723万顷。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5 18:12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因地理大发现,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等美洲作物进入中国。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的著作,记述了番薯种植、贮藏、加工、育苗、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清人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记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齐民四术》记述了翻蔓等,番薯技术逐渐完善。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党双忍 2018-01-25 18:03 于 陕西 - 西安 通过网站:

#秦岭生态#康乾盛世,中国人口大规模增长。康熙时人口恢复至1亿,乾隆五年1.4亿,乾隆二十七年2亿人,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大关。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明朝末年,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成功作物进入中国,食物供给增加,能够养活更多人口。与此同时,也带来巨大人口压力,饥民、流民问题日益突出,为社会稳定,以及后来的工业化埋下隐患。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