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蒋懿哲 2021-07-03 08:58 于 上海 通过网站:

非世俗常人之觉悟,才能成就世间大师。 而世间绝大部分是大多数是常态, 正是因为常态,才有商业,常态之下是商业模式。 #常态成就商业#

杂谈 | 转发(0) | 评论(1)

蒋懿哲 2021-05-15 20: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娱乐本身就是人类无聊的产物,出于本能的需求。那么,它被商业化后,你可以尽情想象它最终的结局,或者说,应该没有想象的尽头。#娱乐至死#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蒋懿哲 2021-04-20 11:52 于 上海 通过网站:

“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_________荣格 #心理学#

知识管理 | 转发(0) | 评论(0)

蒋懿哲 2021-03-24 12:3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谈判# 博弈

战略/决策 | 转发(0) | 评论(0)

蒋懿哲 2020-07-20 11:11 于 哥伦比亚 通过网站:

中国崛起不是问题,西方国家怎么处理自己和世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才是问题本身。#全球合作瓶颈#

杂谈 | 转发(0) | 评论(1)

蒋懿哲 2020-04-11 17:58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欲享人权,先尽人事。#关于西方媒体总找疫情下的中国人权说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不可总是抛开义务,顾左右而言他。一味强调个人主义至上的自由权利。

国际 | 转发(1) | 评论(0)

蒋懿哲 2019-06-28 16:20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我们和恶的距离”只差一个自制和外控之间的鸿沟。#语言的杀伤力# 已不再是面对面的语言暴力。现下,个人情绪的宣泄会随网络传播席卷社会。

社会学 | 转发(2) | 评论(2)

蒋懿哲 2019-03-08 14:24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浮躁和不可控的症结在于市场的一部分流通并不是因为市场有供需关系,而只是资本需要流转的交易。#资本与市场#I

杂谈 | 转发(1) | 评论(0)

蒋懿哲 2019-01-11 00:38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再包装精美的营销手段和宣传方式下的夸夸其谈,都会在用户的体验中和时间的推进中原形毕露。#谈再多的情怀还是渗透进最终的现实产品中去#

杂谈 | 转发(1) | 评论(2)

蒋懿哲 2018-11-22 20:29 于 亚拉巴马 - 伯明翰 通过网站:

全球化趋势或者现状尚且止步于商贸往来领域,而在环保等涉及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中屡遭打击,是因为始终存在着无法视而不见的一类偏见或者群体,抱持着一种思想,以自我为中心。如无法摒弃,也就会停留在金钱关系层面的全球交往。#全球化# 基于商业谈判和政治利益的私利下的环境公益性质的全球化的协商进程一定程度上会经过长期而漫长的磨合的道路。

杂谈 | 转发(2) | 评论(0)

蒋懿哲 2018-03-22 15:01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当你准备接受融入环境和社交时,你必须做好承担被窥视的风险准备。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沟通基于信息的交换,那么交换的可利用价值又会被商业量化。所以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这部分风险和底线之间的空间应当属于技术和规范可控的范围内,否则基于个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无疑是将自己置于案板上任人鱼肉。#互联网有隐私吗#

法律 | 转发(2) | 评论(1)

蒋懿哲 2018-02-27 00:47 于 泰国 通过网站:

“关于佛系分类”,太过武断。定义者未加斟酌思考,更没有洞若观火“Inner Peace"在佛教中的意义,就盲目得下此定论。定义的主观臆断反映的正是最消极的曲解和偷换概念。#佛系#

宗教文化 | 转发(1) | 评论(0)

蒋懿哲 2017-05-29 16:45 于 多哥 通过网站:

在真情流露时,闪烁其词,惊慌失措,羞于表达;在针锋相对时,情绪如洪水猛兽般爆发。爱的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只有真正懂得正面积极表达和接受爱,才能学会处理它的消极面。#爱与情绪智商#

杂谈 | 转发(1) | 评论(0)

蒋懿哲 2017-04-24 08:54 于 意大利 通过网站:

资本和机会主义。

投资哲学 | 转发(0) | 评论(0)

蒋懿哲 2016-12-02 23:11 于 上海 通过网站:

有时候,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受思维模式的固定的限制,而造成了留给他人一个刻板印象。不论是表达者,还是接受者。但毫无应对的是,它就是那么肆无忌惮地存在你的大脑里,根深蒂固。不过偶尔清醒。

杂谈 | 转发(1) | 评论(1)

蒋懿哲 2016-06-22 21:56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臆症,存在于疯狂的追求偶像这个现象中,曾经有个别案例,为了偶像寻死寻活。总的概括来说,以一种追求偶像的心态,妄图得到一段平等的关系。特别是对心智并不完全成熟的人群更加应该警惕这一情形的出现。#在商业低俗的某些领域内疯狂炒作,利用的类臆症心理#

杂谈 | 转发(1) | 评论(0)

蒋懿哲 2016-05-17 11:15 于 纽约 - 纽约市 通过网站:

关于当事人对于律师咨询费与律师代理费的价值比较心理,抛去对商业价值,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这一消极心理因素,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对“知识产权”的淡漠和空白,亦或者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用大白话来讲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哪里,能看得见的又是在哪里?所以造成“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观念上更加低于“有形资产”的现象的存在。但一个解决问题的行业,能把“问题”解决了,也就是实在价值。

法律 | 转发(1) | 评论(1)

蒋懿哲 2016-04-04 07:45 于 巴基斯坦 通过网站:

你可能很容易就能见到纯粹的极端,但是你却很难发现纯粹的平衡点,似乎有悖于“中庸”,而正因为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即使是出于期许的愿望,在操作中也会难以得到执行。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蒋懿哲 2016-02-15 16:07 于 科摩罗 通过网站:

关于重程序还是重实体。特别针对尚未纯熟的,除以书面这一传统形式证据以外的证据来讲,一个纠问式的诉讼模式下,由证据所引发的一些列关于庭前取得证据,庭审中的质证,乃至对整个案件的最终判决,不置可否。而“证据”的“命运”恰恰决定着整个案件的生死存亡,其中法官亦或者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和本身的法律素养又在程序中起着“微妙”的催化剂作用,不过最终又退回在实体中斟酌与平衡,那设定的程序又有何存在的意义?

法律 | 转发(1) | 评论(1)

蒋懿哲 2016-01-19 22:22 于 明尼苏达 - 圣保罗 通过网站:

“无形”垄断永远都不会消失,但有形可控,可治。

杂谈 | 转发(1) |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