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茅于轼 2017-08-04 00:2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劳动是可以创造财富,但是要注意劳动也能消灭财富。许多国家的政府不明白谁是财富的创造者,还以为企业家是剥削者,因此不保护最有创造力的#企业家#阶层,结果把国家搞的一团糟。最典型的就是#委内瑞拉#这个国家,它的石油储量全世界第一,非常富的一个国家,现在变成最倒霉的国家,犯罪率是美国的10倍,什么东西都买不着。政府应该重视这个群体,降低银行利息与税收,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体系。

企业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28 22:5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对犯人惩治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报复,杀人偿命的根据就是报复;二是教育,让犯错误的人认识错误改悔从新,也让其他的人知道犯罪是会受惩罚的。不论中外,自古以来刑法更多的依据是报复。对杀人犯的死刑执行是让受害人的亲属当刽子手。在现代社会中报复的目的基本被否定了。

杂谈 | 转发(1)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28 22:5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死刑是错误的,监禁也是错误的,这是从理论、从逻辑得到的结论。那么现实社会所发生的死刑和监禁其后果如何呢?如果我们追踪每一个死刑和监禁的社会后果,会发现其社会代价出奇地高昂,它们造成一大堆人间悲剧。从全社会的角度看非常得不偿失。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28 22:5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废除了死刑。尚未废除的,也因为执行中的困难,虽然判了死刑却许多年没有执行过。说来奇怪,执行中的一个困难是找不到刽子手,没人愿意干这份缺德的事。连下达死刑执行命令的大法官也不愿意承担杀人的恶名。的确,杀一个人是非常残酷、血腥、恐怖的。尽管现在杀人越来越文明,可以不见血。但是消灭一个生命,活生生一个人,立刻把他变成一具尸体,这很难在文明世界里被接受。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19 14:4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私有企业的出现是最重要的一个改革变化。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公有制走向了市场经济私有制,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了私有企业。我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而且我们基本能买到一切东西。当然,有些东西我们还买不到,土地不能买,土地要审批的,所以我们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不能买卖。在自由经济国家土地是自由买卖的,我们现在还不行。

政经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19 14:4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私有制带来了个人的自由,让你有很多的选择。私企它怎么赚钱呢?它要生产社会所缺的商品,价格比较贵的商品,市场经济就有这么个特点,东西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所以私有企业为了赚钱专门生产社会缺的东西,缺什么它生产什么,因此这个社会不会存在严重短缺,一有缺的东西就有人生产。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是又太深奥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情况则相反,那个时候有很多商品供过于求卖不掉,也有很多商品供不应求买不着。

政经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7-19 14:4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什么是通往奴役之路呢?计划经济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公有制就是通往奴役之路,独裁专政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可惜的是,大家都知道,他在1944年提出警告,二战结束以后有1/3的人类,十几亿人不听他的劝告,选择了计划经济,选择了独裁,走了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当然选择错误的道路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死了不止一亿人,财产的损失更不得了。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6-16 12:2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容上的互相冲突,不能自洽的问题,它不可能真正被实行。如果一个人真心诚意去实践这个“核心价值观”,他会碰壁,有的目标叫他朝东,别的目标叫朝西,搞得他不知所从。所以中国核心价值观注定只能当口号,不可认真实施的。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6-16 12:2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价值观是用于指导人的行为的。比如“文明”说的是个人的行为要符合文明,包括对人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等。但是“富强”怎么能指导个人行为?富强只能是国家目标,它和文明不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可是它也算是核心价值观。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6-16 12:2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所谓宪政,就是把政府的权力关在笼子里,不让它侵犯百姓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有法治,取消特权。如果在一个社会里特权横行,百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政府可以为所欲为,那就没有宪政。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就等于宪政。所以平等、自由、人权、法治,宪政是自相融洽的,互不矛盾的。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6-16 12:1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有了平等,也同时就有了自由。人感觉不自由,是因为有特权的人干涉了他。如果人与人平等,谁也无权干涉别人的自由,于是人人都有了自由。所以自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不干涉别人拥有同样的自由。或者说每个人的自由是一样多的,其实就是平等。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6-16 12:1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普世价值的核心思想是平等、自由、人权、法治、宪政、民主。这些大家所追求的理想,看起来目标很多,各不相同,其实平等、自由、人权、法治等等互相有关联,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或者说这些理想是互相没有矛盾的,把这些理想推行到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自相矛盾的情况。它不是一个随便堆起来的大杂烩,而是一个有逻辑结构的学说。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5-12 09: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还有不少政府强制储蓄的政策,也和振兴居民消费背道而驰。比如企业和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就是强迫性的储蓄。这些政策典型地说明微观政策和宏观要求互相抵触。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应该有养老储蓄,强制储蓄并不错。但是确实更加大了已经过高的储蓄率,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政经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18 19:4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慈善事业的内部管理也是极其困难的。做企业,以赢利为目 的。内部管理的考核就是一个单一指标:为企业的所有者赚钱。只 要赚到钱,不管员工的工资是高是低,都是合理的。赚大钱的企业 经理每年拿几百万,上千万,大家没话说,都认为合理,只要明年 继续赚大钱,谁也没意见。可是慈善事业的经理应该如何定工资就 成了难题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18 19:4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慈善事业古已有之,中国外国都是如此。但是古代的慈善事业规模 非常小。那时候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非常多,但是社会的生产能力跟 不上,慈善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几千年中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 主要是粮食生产有限,人口没有什么增加,寿命也没有多少延长。 绝大多数人生下来就在饥饿线上挣扎,活不到正常年龄就夭折了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11 23:1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一个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中必须谨言慎行,但是在私人场合也这样要求有点过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把私底下说的话传播给还不习惯于言论自由的公众,是不是有故意挑起是非的动机,这个动机是好是坏,那是很难说的。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11 23:1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是非观。人类社会经过几千上万年的发展慢慢地搞清了对和错的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有了一致的是非观才可能有社会的安定和秩序,否则就会发生冲突。至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宗教的是非观还没能完全一致起来。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07 20:4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现在不是公路的所有者,而是政府下命令一律免费通行,并没有征求所有者的同意。实际上是侵犯了业主的所有权。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国的政府权大无边,侵犯所有权的事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样的号令能够行得通,既然没有抵制。说明我国对所有权的认识很弱,被侵犯了也没有感觉。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07 20:3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现在来讨论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的事。节假日高速公路肯定客流会增加。按照一般的供需规律收费应该涨价。现在不但不涨价,反而还免费。结果当然是堵塞。坐在车里的人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损失巨大。铁路春运不涨价,有利于穷人回家,效率上损失,但是平等上有所得。高速免费是补贴了穷人吗?能够开车上路的人大多数不是穷人。捡便宜的不是穷人。所以这项政策既损失了效率有无助于平等。是一项双输的政策。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

茅于轼 2015-04-07 20:3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经济学里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假设,认为人是追求利益的。利己而不损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这个假定是经济学的基石。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这种利己不损人的行为,最后导致全社会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