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李红艳 2010-12-07 10:5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阅读和思考的快乐胜过任何世俗的快乐!

杂谈 | 转发(2) | 评论(2)

李红艳 2010-12-07 10:5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当媒介公信力逐渐被质疑、被监督、被反思的时候,微博公信力的话题也被踢了出来,看来,整个社会都缺乏公信力,媒介缺乏公信力却是大半与营销有关,或者是策划,或者是公关,这是一个策划的时代,策划者往往携带者公众的眼球游走。

杂谈 | 转发(1) | 评论(1)

李红艳 2010-12-05 19: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持不同政见者与不忠诚者之间的距离,其实很遥远,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24 21:3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公益是一种态度,舆论是一种可以被操纵的工具,二者结合,或者使得公益更有力量,或者会将公益本身拖向商业化、行政化的态度上,在中国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但态度本身也是力量。终年累月,必会形成潜在的文化表征符号。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16 10:3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世博后的上海大火,奥运后的央视大火,似乎都是某种警示信息,但最终演变的却是一种和谐之音,制度的缺陷往往在偶然事件中凸显,制度设计者为何总是在责任的问题上打转呢?

杂谈 | 转发(1) | 评论(1)

李红艳 2010-11-13 20:4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乡村传播网改版正在进行中,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网页设计,正在修改中,欢迎各位提出意见。谢谢!www.caucrcc.com

杂谈 | 转发(0) | 评论(2)

李红艳 2010-11-12 09:4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或许,制度是首要因素,但是制度如果不对人进行培训的话,往往会形成虚设。就像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中央政策一样,地方的执行常常是自己掌握,不仅当代如此,历朝历代几乎都如此。

杂谈 | 转发(1)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12 09:4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想起拿破仑上台之后,对法国的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建设。中国的官僚系统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前,是依靠科举;科举制度以后,依靠什么就一直不是很明确,数据显示,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长很多还是接受的旧式教育,而更高一级的官员则裙带关系严重。1949年之后的官僚制度,依靠的是战争时期和革命意识中的制度,如何做好一个官员,一直就没有在制度上进行规制。这一点,也是建立现代政府的要素之一。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12 09: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国家为了对网站进行整顿,几年前通过的网站备案又被告知要修改,我记得修改了无数次了,难道不依靠任何关系,依靠正常的程序就会遭到无穷尽的麻烦吗?我看看这种官僚程序到底要走到何时?坚决不找任何关系。检验一下我们改革开放的政府管理成果,看看这些公务员每天在管理什么。给自己找事情做还是给别人找自己做?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11 06:5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早安!一个奇特的日子!随着生活的变化,人们自己制造了很多节日,自己为自己狂欢,一个万众娱乐的时代。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9 10:1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有人在散漫着,有人在无聊者,还有人围观着,更多的人在沉默中习惯着,这种习惯最可拍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8 19:2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团购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刺激消费,在这种消费背后是利益的捆绑,消费者的心理往往被错误引导,无奈!人总是人在利用人自身的弱点!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8 19:2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记者的节日!令人想到的是范长江的自杀。或者需要反思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节日背后的体制建设和行业自律!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7 17:5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冬天的温度似乎不如互联网的温度,人们在温暖的房间中,湮没在网络的房间中,蔓延着自己的历史。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7 16:2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也许,我们拥有的是一个不平静的世界,但可以平静下来的只能是我们的灵魂。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4 17: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这个时代,网络公关策略会决定消费者的意识,微观的心理将会湮没事实的真相,湮没人们的理智,而公关策略高明者,即使是违背事实,也会吸引消费者的同情,这种手段,孙子兵法中很多,即使是网络时代,依然很流行!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2 21:1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开放的文本不仅对读者是开放的,对作者也是开放的,就这一点而言,文本面前人人平等,人类共同缔造了文明的历史,日常的平民大众与精英之间并无差异。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1-02 21:1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人的潜力总是无穷的,每次撰写文字之前总是觉得写出不来,总是要痛苦不堪好长时间,终于开始之后,发现也总是会想清楚,也总是会完成,似乎也写得不错,因此总是怀疑人们唯有在特定的状态中才能找到撰写文字的感觉,等这种感觉消失了,文字就独立了,与撰写者并无关系,似乎正好印证了伽达默尔等人所说的解释学(Hermeneutic)的某些观点。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0-26 20:2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媒介与人自身的分离是一种逻辑现实,作为媒介的人与人自身的分离,似乎也是一种不得不认可的现实,或者当我们在另一种时空中,会与文字交汇,回到另一个时空中,却早已忘却了文字的记忆,成为了另外一个自己。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

李红艳 2010-10-26 20:1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十几年前,大概是1997年,我还在一家报社做学术版,起了一个很古奥的笔名,有一次去江苏出差,在南京机场接我的几名中年男子,看着年轻的我走下来,其中一个人很无奈地说:写信我们都称你老师,看到你我们只能称妹妹了!报纸上那些文字真的是你写的吗?我无语,心想:我自己也不相信!

杂谈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