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雄 2015-01-24 17:0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目前的电商,只是一个技术平台,不再是流量的主要来源,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定向引流,从而改变争夺屏幕资源的现象,至少缓解这种现象;二是分散的互联网商业,比如基于微信的“微商城”,社群作为流量来源。
市场营销 | 转发(0) | 评论(0)
商业轮转假说,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集中化的商业。因为只有集中化的商业才存在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商业变传统,不是商业形态落后了,罪魁祸首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其它的都是包装后的营销语言。也就是说,如果电商未来集中度降低,或者出现分散的商业,商业成本真正下降,新的轮转就会产生。
刘春雄 2015-01-24 17:0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电商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是屏幕资源。因为没有指向的消费者,一定是打开第一屏,第一屏就是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平台电商,如阿里系,还是垂直电商,如京东,他们最稀缺的资源都是屏幕资源。因此,必然引起对屏幕资源的争夺。这与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商业模式没关系,但收费形式可能有差别。
刘春雄 2015-01-24 17:0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然而,商业有平衡作用,因为新的“三低”商业出现,原商业机构向“三高”的转化会变慢、停止甚至下降,于是,形成了不同商业形态共生的局面。所以,零售商业没有革命,只有创新和共生,没有一种处于压倒性优势的零售商业。
刘春雄 2013-11-22 15:31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马云与王健林“亿元赌局”提示我们,没有企业能够回避电商时代的来临。如果没有电商,就没有马云。马云的出线,与规模和资源无关,只与对未来的判断有关。柯达的出局,同样与规模和资源无关,只与对未来的判断有关。柯达判断错了,并且它的规模最大,所以是最悲惨的出局者。在营销环境巨变中失去路标,企业要么通过创新以新面目出线,要么以老面目悲惨地出局。
战略/决策 | 转发(1) | 评论(0)
刘春雄 2013-11-22 15:30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失去路标后,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惯性做法;另一种是创新。如果营销环境没有大的改变,那么,惯性做法是合适的。如果营销环境发生大的改变,那么,新环境会埋葬旧有的一切,并且与规模无关,只有创新者才能够生存。中国企业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失去了路标,更在于世界营销环境在发生巨变。有两个巨变正在影响几乎所有行业,一是消费环境的互联网化;二是IT与众多行业的融合。
战略/决策 | 转发(0) | 评论(0)
刘春雄 2013-11-22 15:29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张瑞敏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获得了全世界公认的高速增长,但我们只不过是追赶型成功,追赶型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是有路标的,有追赶对象的,有模式可借鉴的,当然,再加上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怎么能不快?”“可如今最大的问题是,路标在哪里?我们将进入一个没有路标的时代。”
刘春雄 2013-11-01 11:22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营销专家金焕民教授讲过一个营销与反营销的命题,营销确有把消费者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改造得不正常的现象。所谓的附加值消费,严格讲是一种错误的消费价值观,是对厂商有利的,但掌握着营销机器的厂商却把附加讲得好像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却接受了这种观念。
刘春雄 2013-11-01 11:21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西方社会产业集中的结果,剩下的都是品牌。很多中国人视为高附加值品牌的商品,在西方人眼中不过是常见常用的普通商品,即所谓的品牌相似;二是见惯了奢侈品,习惯了奢侈品,不以奢侈品为傲。如果拥有一件不合时宜或不合身份的奢侈品,还有可能成为笑谈。这样的商业氛围之下,附加值就贬值了。同时,厂商为了维持附加值所需要的标签形象,不得不付出越来越高昂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最终会转化为成本和价格。
刘春雄 2013-05-17 16:50 于 河南 - 郑州 通过网站:
年度计划这个话题,并没有提供工具性方法,而是希望给年度计划注入灵魂,向前看,打通战略;向下看,打通动作。意图明显,目标明确,方法有效可控——这就是年度计划希望达成的目标。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刘春雄 2013-03-05 11:0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从价值属性来讲,有些价值是永恒的,比如,化妆品行业是提供“美好希望”的行业,这种价值是永恒的,不会消失,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些价值属性是易逝的。比如,当品质得到集体提高时,品质的价值属性就在逐步消失。再比如,品质作为价值属性,也容易消失。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初期,其品牌价值比现在高得多。
刘春雄 2013-03-05 11:0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我们曾经提出一条世界强国的价值链: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中国。在这条价值链中,中国企业提供了使用价值,缺乏溢价能力且性价比高。这让中国企业饱受诟病,却又因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