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周雪涛 2011-11-15 07: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本站(焦点观察文章)关于光棍节的内容】1、从营销角度看,光棍节很可能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和扩大内需产生突破性的意义。因为每年的11月份,历来是很多行业的淡季(仅次于3、4月份),光棍节的自发形成,将非常有利于各类企业、商家构成一个从10月到年底的完整大旺季。 2.我以为因其自发性和网络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展,相信光棍节不但不会减弱,恰恰会逐步走强,甚至会由中国走向国外。

市场营销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5-31 16:1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发表了日志《建议设立诺贝尔管理学奖》 在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仙逝10周年之际写下此文,以示我对他老人家的纪念和永远的崇敬!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5-06 02:2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姜汝祥《竞争对手与万科的差距至少十年》 姜先生最精彩的一篇文章!以直接参与者身份,用万科作对象具体诠释了“创造顾客价值”的丰富内涵。这和您过去有关战略文章截然不同,也超过有关丰田的文章。奇怪您过去为什么不写这些呢?我只能猜测您为了保守客户商业机密的高尚。呵呵。学习了,向您致敬!另外想请教的是,在概念横飞的年代,对于顾客价值、需求、商业模式、战略、战术最本质的定义?他们之间都是何关系?

战略/决策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5-03 19:3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王雨豪先生的《注意,有姜文出没!》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价值。这一点无论是农贸市场一家生意火爆的卖菜摊,还是时髦而成功的网联网知名企业,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我的理解很简单——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雷锋精神”,无我,只有他。仅此而已。 呵呵。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5-03 18: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刘石先生《别神马都是“心理”和“激情”》完全赞同刘先生观点。但抛弃法律之外,对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的深度剖析还是必要的。法律只是结果的评判,而对原因和动机的挖掘,多一点“防微杜渐”是有太多现实意义的。我认为外人的评论毕竟是隔靴抓痒,而相关专家对药家鑫临行前的直接采访、交流,将他的真实内心呈现给社会公众,可能对我们的启发更大。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年马家爵没留下什么就很可惜了。呵呵。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4-25 20:5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陈丹青的《归国十年》 很有味道的文字!由于不是当事人而无法知道是否是作者完全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历程(再说了,谁又能完全看清自己的心思呢?谁又能定义什么是“真实”呢),但至少读到感受到作者大部分的坦诚和“隐私”了。这种坦诚既不是惭悔录,也不是故弄玄虚,只不过是尽可能的记录和描述生活状态和心理本身。这就够了,呵呵。非常感谢作者的部分坦诚!感谢在公开场合乃至人潮人海中都不可多得的部分坦诚!!

文化/艺术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3-29 17:2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阚治东先生的文章《VC和PE是同生根 为什么PE遭人恨》: 要提高早期VC的成功率,不仅需要投资方资金的支持,投资方最好能在人脉、管理、营销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做“企业成长动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这需要VC们有更多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当然,这样的设想需要VC们有个不断实践、积累和渐进的过程。

VC/PE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3-24 11:5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沈禄政的《在微博很难沉默》:好文章!过去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宏观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反映微博光辉前景的文章,而本文则是很鲜见的,微观的,庖丁解牛式的,对微博博主个体行为和心理的洞察。其入木三分的细腻描述,反映出博主对该领域的长期浸融思考与深厚功力。当然,这只是一篇稍感性的探索之作,我有理由相信,未来,作者稍加梳理形成结构后,很可能就是国内第一个微博心理行为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企盼中。。

IT/互联网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2-14 15:0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于識軍博士的《企业家精神的价值驱动力》:这是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虽然还在路上,博士目前也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想起恩格斯的名言——提出问题比建十所大学还重要!向于博士和博士的视角致敬!

企业责任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2-13 01:5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任正非《清晰方向在混沌中产生》:混沌期是多样的战术实践期。在实践中某一战术慢慢初见成效,被高层发现和重视,被迅速复制放大,威力不断显现,因卓越成为整个组织的清晰方向。这有先后4个重要阶段:1、战术本身优势。2、高层常深入一线,洞见了该战术的巨大价值。3.高层主动调动全局资源对该战术进行不同区域的复制放大。4.该战术成为整个企业的方向,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和强化。战术决定战略,战略配称战术!

战略/决策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2-09 16:0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了刘东华的《中国“品牌革命”的回归与跨越》:本文的后面部分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标题中的所谓“品牌革命”与后面内容,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品牌的所有权是企业的,但投票权是消费者的,一般来说品牌主要涉及的是外部认知问题,至少要交代清楚二者的联系才不显得突兀。另外我们可以尊重前辈,但“品牌之父”的帽子恐怕艾老师担当不起,他也不一定愿意担。实话实说。呵呵。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2-09 10:0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评论姜奇平文章《理解社会网络化》:当我们满天飞地引用和夸夸其谈着各种时髦概念时,往往忽视了概念的基本定义和本质,这就导致对问题认识的表面和肤浅,照猫画虎也就成为常态,结果可想而之。而作者却不断咀嚼基本概念,并反复类比例证,让我们对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随着“分享”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相信会对“分享”有更深邃的认知!非常感谢和感激姜老师的思想分享!“分享”在路上。。。

知识管理 | 转发(0) | 评论(1)

周雪涛 2011-02-01 16:1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各位老师、网友: 快过年了,我把我的心打扫得干净、单纯一点,邀请上思想家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创新型企业家爱迪生、乔布斯;管理大师德鲁克、明茨伯格;带上幸福生活着的王子和白雪公主;带上财神; 还带上全北京、全安徽省户口的所有喜鹊,将于2011年农历初一大清早去您家拜年!祝福!!

社会学 | 转发(1) | 评论(1)

周雪涛 2011-02-01 10:5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仲继银 2011/2/1 8:52 通过网站: 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理论上能说圆满还是创造股东价值。顾客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等等还是属于手段。他们的关系是利他者才能长久和可持续地自利。是公司治理和市场(产品、资本和劳动)的不完善,才出现损害顾客价值的股东价值得以存在(如虚假披露和股市操纵等)的情况。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1-22 17:4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洞察、发现并利用好机会是企业的决定因素!而一些理论咨询人士,将中国企业发展分成三段论,即:胆大阶段、机会阶段、系统能力阶段。并提出,中国企业该到第三阶段的时候了。这些说法简直是胡说和误国。“机会”从本质上看,是发现和创造顾客需求价值的能力。按德鲁克说法,创造顾客价值是企业唯一目的,也可以说,没有对机会的把握何来企业的生成和发展,机会是企业的唯一目的!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1-22 17:40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小时候习“刻舟求剑”,我嘲笑刻舟者的白痴;学“拔苗助长”,我批评拔苗者的愚蠢。但我现在却找不到表达“恰到好处”的成语。自然环境有温度计测量,社会环境有温度计吗?受环境影响的消费心理有温度计吗?大概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恰当的状态。哲学上看,恰当是相对的,不恰当是绝对的。企业行为和市场之间的匹配只能是“刻舟求剑”或“拔苗助长”,并试图无限接近“恰到好处”。人不是神,这是必须清醒的认识。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1-20 14:0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新浪微博看一帖:“在郑州路边一小饭馆吃饭。看看这菜谱,感受河南,感受中国文化!”(图片是古代竹简似的菜谱)。——我突然想用两种态度评论,提醒自己要客观的看待事物,在两种态度间游走。积极态度:虽然只是小小菜谱的变化,却反映出店老板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消极态度:不过是表面文章。这是店老板吸引眼球的手段而已。表面的符号,也许永远替代不了老板内心文化的苍白。(很怪吧。呵呵)

知识管理 | 转发(1) | 评论(1)

周雪涛 2011-01-17 22:4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可以说,相比沈先生相差甚远。我们的商业研究方法显然还是造神式的路数,带有强烈的事后主观倾向性!一个组织(国家和企业)的决策和结果,到底是由什么决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商业决策、企业运营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我想看看这篇演讲稿后,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启示。如果MBA的案例研究,教授和学员们都有这样的研究方法,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真该到让成功的企业家决策,由“神话”回归到“普通”的时候了!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周雪涛 2011-01-17 22:4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感谢战友静水分享的《沈志华:毛泽东访苏轶事》演讲稿。《文史参考》总编辑王翔宇本是我好朋友,上周五还在一起吃饭。当时他提过,但我没怎么关注,心里觉得文史很遥远。没想到是战友为我分享的,读完非常震撼,不仅是事件本身的真实、鲜活与趣味,更震惊于沈志华教授研究历史的理念、方法、和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作为企业品牌和战略的研究这二和实践者,我自然联想到中国商业史的研究水平和状况。(续)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3)

周雪涛 2011-01-16 15:0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关注富豪阔佬没什么,但媒体和商业研究需要明白:强、大、富都是结果而已!他们从弱、小、穷如何到强、大、富才最需要关注!中间连续决策取舍的痛苦过程又是怎样?必须暴露他们在迷茫中、在忐忑中、也在希望中决策和啰嗦的细节,才可能对别人有启发!只有尽可能复原当时的场景,才能找到他们成功的因!面对未来,他们当下又遇到哪些决策困惑呢?该怎样取舍呢?几年后,决策的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完)

管理综合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