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张茉楠 2015-03-10 09:0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创通过开放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模式,接受全球的产业转移,并使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新兴的产业转移基地和研发中心。在创新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必须积极构建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帮助企业链接全球资源和市场,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契机,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筑从国家创新系统到全球创新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综合 | 转发(1) | 评论(1)

张茉楠 2015-03-04 09:2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事实上,全球目前出口增值的近一半来自服务部门,全球直接投资总存量的60%以上都流向了服务业,服务要素已成为决定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关键要素。为此,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服务领域的投资自由化,鼓励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支持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扩大利用外资,推进服务业开放进程。外资市场准入大门将进一步打开,将吸引更多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到中国。

研究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2-27 09:5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当前,各国“降杠杆”,债务要得到清偿,也即“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许多国家必然经历财政紧缩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门必须提高储蓄,修补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仍将持续数年,并对经济增长动力形成负面影响,抑制总需求增加,低于潜在增长率的GDP增长可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国际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2-13 10:3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通缩时期”同样能够创造增长红利。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通过包括研发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以及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的贸易条件改善等方式加速市场出清,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缩时期”恰恰是改革的机遇期。比如,通过金融、财税、国企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大大降低总体要素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下降,也极大提升了政府管理效率,对总供给形成扩张性作用。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2-13 10:3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本积累仍有较大空间,仍需要通过投资提升资本存量。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政策仍然偏重于 “硬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而忽略了“软投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等)”,这很可能只关照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导致长期经济竞争力和增长质量的下降。因此,投资动力转换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前提和关键。

研究综合 | 转发(1) | 评论(1)

张茉楠 2015-02-07 09:5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央行体系中,需要优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推进政策框架改进。随着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于汇率和结售汇制度安排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压力已经减轻。我国需要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调整国内资产规模和资产组合为实体提供流动性。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2-06 11:1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随着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于汇率和结售汇制度安排的被动投放——— 外汇占款压力已经减轻。我国需要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调整国内资产规模和资产组合为实体提供流动性,未来可以适当创造“债券池”来对冲“货币池”水位下降。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2-05 09:5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从全球层面看,主权货币纷争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纠结,而更深层次也凸显出全球金融货币治理机制的重大缺失。特别在全球货币金融周期大分化的背景下,建立新的全球货币治理机制以及更加稳定的全球汇率架构就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外汇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30 09:4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货币汇率冲击,从深层次看,凸显出全球金融货币治理机制的重大缺失。特别在全球货币金融周期大分化的背景下,建立新的全球货币治理机制以及更加稳定的全球汇率架构就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外汇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28 09:5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具体而言,可以仿照国际清算银行,按照年度实行双边差额互换以及余额结算,既包括一个经常账目系统,也包括逐步建立一个资本账目系统,在直接的双边结算融资中,鼓励围绕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实行间接的双边互换,摆脱“美元陷阱”,获取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权。

外汇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26 10:2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货币纷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纠结,更深层次凸显全球货币治理机制的重大缺失。特别是在全球货币金融周期不同步的情况下,建立全新的货币治理机制以及更加稳定的全球汇率架构就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20 10:5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随着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石油美元大幅缩水以及美元持续升值,全球资本流向新兴经济体减少。特别是一些石油出口国家正因为低油价而不得不从市场抽离流动性,以满足本国财政或者债务的需求,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则因此减弱。

国际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12 11:59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过去6年多来,美联储每一轮QE退出都对新兴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那些双赤字、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经济体,极易遭受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风险。如今,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均受到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的困扰。作为赶超型经济,新兴经济体大都采取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快资本形成以及数量扩张的“要素驱动型”模式。

研究综合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5-01-07 08:4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从消费方面看,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引擎。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中国进口以中间产品为主,过去10多年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大幅增长,但是最近几年进口消费品比重开始上升,汽车和计算机等混合用途(既用于消费,也用于投资)最终产品的比重也明显上升,这将有利于全球平衡。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4-12-30 09:2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改变投资领域、方式和主体,将之引导到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调整路径上去,以人为本来设计总体政策框架。在资源布局上,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4-12-30 09:2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未来货币政策取向是“补缺口”而非“总量放松”。随着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外汇流入将出现缩减甚至负增长,从而切断我国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应坚持“量价兼备,张弛有度”的原则,央行盯住“流动性水平”而非“流动性总闸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货币政策不应排斥总量工具,应适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

政经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4-12-29 11:4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近年来,国库留底资金的规模在3万亿左右,包括年度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央行国库中的留底资金,还有设立在商业银行中财政专户的结余资金。统计数据显示,18个省本级政府设立的财政专户多达480个左右,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如何让这些沉淀的财政资金被有效利用是提高财政政策效率的关键问题。

政经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4-12-29 11:4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一旦2015年美国提前加息,新兴市场并不排除会成为新的全球风暴眼。中国应该联合其他国家做好高度防范危机冲击的准备,加固金融安全防护网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必要时可考虑托宾税,实施资本管制,签订应急协议,并实施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以应对短期流动性和偿债风险。

国际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4-04-14 17:1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近期,富国银行根据几大经济指标选取了28个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评估,认为那些外汇储备较低、汇率较高、信贷和GDP增长较快、经常账户赤字严重的国家最有可能遭遇金融危机,其中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南非等新兴经济体都处于风险前列。在全球的“金融蝴蝶效应”下有可能引发的新系统性风险中,中国也很可能成为其中较为脆弱的一环。这是我们不能不加倍小心的。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

张茉楠 2013-12-27 16:3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在货币流向方面必须更多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长期资金的领域,如城镇化进程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其关键是设法稳定这部分中长期的优质资金,提高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正收益,并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为突破口,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拓展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金融/资本 | 转发(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