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见解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韩和元 2017-01-11 09:45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不合时宜的话】个人觉得大家对雾霾有过度焦虑乃至恐慌的倾向。英美日都曾发生过严重雾霾的现象,如这一现象真像网络文章传播的那样恐怖,那应出现的结果是:1950-1980年美国、日本居民死亡率很高,其后国民的预期寿命应该很低……但结果却是美国日本的预期寿命都不低,尤其是日本全球最高。

社会学 | 转发(1) | 评论(0)

韩和元 2013-04-02 22:51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韩和元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http://cv18.cn/AneYva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2-09-14 14:43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近年被验证的预测一览:1:酝酿中的全球经济危机--格林斯潘给我们的遗产 http://cv18.cn/nEzMza 2:降息无助于美国经济 http://cv18.cn/aYnUJb 3:零利率和4万亿救不了中国经济http://cv18.cn/FJBZbi 4:为什么我们坚信美国一定会推出QE3 http://cv18.cn/7VBFJv @林永青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2-09-14 14:35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我们是基于什么来判断伯南克一定会推出QE3的呢?首先是伯南克本身的学术思想所决定的政策主张。伯南克有一个绰号“印刷纸币的本”,如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大量印刷钞票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明年的大选。为什么我们坚信美国一定会推出QE3 - 韩和元http://cv18.cn/7VBFJv #QE3#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2-08-22 22:17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有人认为,经济高速发展是造成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论调愚以为颇值得商榷,正如德国50-60年代的崛起所表明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楼市股市的必然泡沫化。中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在于党国之昏聩。在前有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后有美国之1995-2000及2001-2006年之泡沫的前车下,仍不懂检讨反思这才是问题。我们不能以发展必经论,来为自身经济政策之失败来卸责。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2-02-21 12:17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有人问我在《通胀的真相》一书里,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我觉得关于这个我的领导——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的秘书长蒋正元先生在给我的推介语里已总结的非常到位了。在这里就不赘言,请看从书里截下来的图。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2-02-21 11:30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新书《通胀的真相》在当当经济新书热销排行榜已升至第5位,值此新书上架整一周之际,在此感谢各位的支持。http://cv18.cn/77Z7bq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6-24 11:31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从目前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债务危机来看,信用从紧的政策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世界各国政府最可能采取的政策尤是格林斯潘式的应对——通过低利率来实现信用的扩张,政府以流动性来驱动而实现就业,进而通过通货膨胀隐蔽的征收通货膨胀税来填补债务亏空。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20 18:19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药家鑫#固然该死,但其所应担的责只应是60%,另外的40%应由交通意外赔偿机制负责。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赔偿机制,决定了张妙们的悲剧的发生—于交通肇事者而言,死者的赔付是确定的,而伤者的赔付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可能是无底洞。正是基于这种成本考量,很多肇事者选择了确定而试图规避那种不确定。

社会学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06 18:39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任何创新都需要泡沫支持这一观点颇值得商榷,事实上19世纪末期的美国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相当漫长的通货紧缩期,但该阶段恰好正是美国创新大爆发的时期:电报、电灯等发明无不都是该阶段的成果。的确,20世纪20、50、90年代无不显示泡沫有助于创新,从正如美国创新史可见泡沫不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06 14:21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美国已全面步入正面Q时期,而这轮的驱动又将以1995年式的网络为主导,这点可从脸书、当当网、人人网的表现见端倪。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P的上升,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加速;而新的货币也将从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中,从商业贷款人手中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环节中:工资、房租、食物价格、出行成本等暨物价的上涨。也正是如此,对于美国经济而言,Q来了P也将不会太远了。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06 14:20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不再增长增量外汇储备,个人认为关键还在于必须改变当前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毕竟当前的汇率制度本身就是该发展模式的配套政策。当然要想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就又必须建立社保体系,增长人民收入,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才能启动,内需才能扩大,出口依存度才会降低。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06 14:20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虽然全球商品泡沫早爆胜迟爆,但现在谈爆还为时尚早。反倒是在美联储无意回笼泛滥资金下,更有可能的结果是,泡沫稍敛后再胀,令全球经济通胀再加剧,并将泡沫爆破危机吹得更大更凶。 也因此从长期而言包括白银、原油都大宗商品当看空,但于中期而言,在美国大选结果落定前,尤可谨慎看多。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5-06 14:18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最近在美国资本市场,网络科技股再次受追捧。这是否预示着世界经济又步入新一轮网络经济周期?这种网络经济真的是由熊彼特所指出的创新驱动的呢,或是单纯的由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的流动性所被动驱动的呢?如当前这种趋势被确认我们确已步入新的由网络经济带动的繁荣周期,那会否重蹈95—01年的覆辙呢?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4-21 10:35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20日招商银行和贝恩顾问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富人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迅速下降,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的受访者中,约60%正考虑投资移民27%的亿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大国空巢中坚阶层纷纷移民海外,13亿人口抱憾诺贝尔奖,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文化的贫瘠,身处全球产业链低端的我们何谈大国崛起?我们没有软实力我们没有阿凡达,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经济思想 | 转发(0) | 评论(1)

韩和元 2011-04-06 14:07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如油价继续高企舆论开始偏向加息,我们认为美联储及联邦政府最有可能的倾向是,于年内顺势加息。当然这并不代表美联储伯南克奥巴马真希望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而是旨在于如加息令经济回落,如此一来他们则有理由实施QE3了,毕竟明年大选年搞QE3远比今年搞QE3更符合奥巴马政府的利益。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4-05 23:09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央行加息#对于央行这番加息我们的解读如下:加息对市场的心理暗示远大于实际作用。我们仍维持以前的一个基本判断——在美未能改变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前,受蒙代尔三角不可能定律约束,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不可能实行真正独立,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仍将以数量工具为主价格工具为辅。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3-18 23:11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有种认识的误区需要特别指出,那就是简单的把通胀等同于物价上涨,但事实是通胀并不意味着商品价格的上涨。有一种通胀叫存量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特征是一般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基本稳定,但是资产价格却在暴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2009年的整个都是如此。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3-11 10:55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这次党中央和国务院出了这么大的气力也没能将CPI摁住,而PPI继续上行。央行和国务院怕是鸭梨不小。如果中东局势恶化,国际原油价格再涨,PPI怕是要冲8了,而不要忘记的一个概念是PPI可是CPI的先导指标,现在预判一下什么时候提准备金率吧,这个比较现实了。

宏观 | 转发(0) | 评论(0)

韩和元 2011-03-10 12:29 于 广东 - 广州 通过网站: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这是中国商人阶层的最后亦是必然的归宿。如果房价继续高企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那么为了社会之稳定,牺牲牺牲房产商就成为必然了。 //@潘石屹:看看北京、上海住宅的成交,市场都休克了。还准备下更猛的药。

房产 | 转发(1) | 评论(0)